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再次落空暗物质新实验未发现轴子证据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物理学家正在开展一项新实验,希望能探测到假想中的暗物质粒子——轴子(axion)的“蛛丝马迹”,但首轮观测结果未发现质量介于0.31—8.3纳米电子伏特范围内的轴子的迹象。这意味着这一质量范围内的轴子要么不存在,要么对电和磁的影响比以前认为的要小。 最新实验首席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林德利·温斯洛说:“这是第一次有人直接研究这个轴子空间。” 轴子是一种假想出来的基本粒子,被认为是宇宙中质量最轻的粒子之一,与宇宙中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小。这些超轻粒子就算真的存在,我们也看不见它,但它可以暗物质的形式构成宇宙质量的85%左右。 温斯洛说:“作为暗物质,轴子应该不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但它们可能会影响宇宙的膨胀和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星系的形成。” 为探测轴子踪迹,201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理论家提出了一项实验——“用一个放大的b场环装置来探测宇宙轴子的宽带/共振方法”(ABRACA......阅读全文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30年未果 科学家质疑 暗物质探寻越走越黑

  图片来源:Matt Kapust   自从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大部分物质都是无形的,他们就试图找出这些模糊的东西可能是什么。不过三十年日益复杂的搜寻仍未发现暗物质的迹象,导致科学家开始质疑关于这种难以捉摸的物质的一些基本观点。   去年10月,寻找暗物质主要候选组成粒子(理论粒子WIMP)证据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盘点未来十年有望改变世界的五大发现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悄然离开。过去十年,不少革命性突破和发现给人类生活和认知带来重大变革:希格斯玻色子填补了“标准模型”最后一块拼图,深化了人类对物质本质的理解;引力波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洞悉宇宙奥秘的全新方式;CRISPR则让人类新添一把对抗疾病的利器,等等。  时代的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即将再次启动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磁体受损迫使其在2008年首次关闭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主管表示,这台对撞机最早将于2月25日重新投入使用,即便只能以原来一半的功率运行,它仍有可能发现素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证据。   大型

“探秘”中国暗物质直接探测与极深地下实验室

  暗物质  暗物质被喻为现代物理学天空上的一朵乌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国物理学家们在暗物质探测实验和理论上有颇多建树,“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的暗物质粒子探测等,都为解开“暗物质之谜”贡献了中国力量。不仅如此,在地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认识到极深地

科学家拟将寻找暗物质实验转入地下2000米进行

  暗物质实验或将转移至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市的SNOLAB地下设施内进行。   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正寻求将寻找暗物质的地下实验转移至更深的地点进行,因为经过地球的宇宙射线可以完全覆盖地下实验寻找的暗物质事件。研究人员希望在寻找暗物质的过程中尽量消除宇宙射线

韩国计划到2017年将科研投入比例提高到5% 居世界首位

   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大胆的计划。  轴子探测器原型机  在韩国大田市的一座不起眼的建筑中,一项重要实验已经展现雏形。走廊尽头,在一个质朴的实验室里,一台铜和金制成的实验设备正在闪闪发光。这是一台轴子探测器的原型机,或许有一天能解开重要的宇宙之谜。  如果成功,这台设备有望重写物

《自然》盘点既不能证实也无法搁置的六项研究

  《自然》杂志梳理了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些发现——研究人员屡次任其自生自灭,却发现它们总是“阴魂不散”。  当一项科学成果看上去展示出一些真正新颖的东西时,随后的实验应该或者证实它——使教科书重写,或者证明它是测量异常或试验错误。不过,一些发现似乎永远夹在两者中间。即便是努力重现这些成果,

厉害了,中国科技:“悟空”还能带来多少惊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团队日前在北京发布首批科学成果。首席科学家常进宣布,“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

放长线钓“大鱼”:挺进科学“无人区”

  12月16日~1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报告厅,偌大的礼堂找不到一个座位。一天半时间,30多个学术报告,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批报告人,可以说是中科院新一代的“斯巴达勇士”。在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资助下,他们将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去挑战最顶尖的科学问题。  正如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在这次学

回到地球,从岩石中,寻找暗物质存在的痕迹

  暗物质作为一种神秘的存在,被认为构成了宇宙物质的84%。在分布于地球各处地下的二十多个实验室里,每天都有很多科学家利用大量的液体、金属、半导体等材料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实验越来越复杂,搜索方式也越来越精确,但截至目前,除了意大利一个实验室饱受争议的信号发现之外,几乎一无所获

越挫越勇:2014年医药研发十大III期失败案例

  近日,FierceBiotech网站盘点了2014年医药研发10大III期失败案例。其中,只有2个是小公司,其他全是制药巨头,包括:葛兰素史克、默克、诺华、礼来、罗氏、辉瑞、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甚至2次上榜,不过该公司今年收获了多个新药批文,帮助缓和了失败的冲击。  在这些案例中,有些药物在临床上

丁肇中:山东大学具有专注精神 将携手继续探索暗物质

  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实验项目(以下简称“AMS”)证明,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再次让世界轰动。  记者从山东大学获悉,该校于2004年3月参加AMS项目,由程林教授任AM

多次陪跑,天文学界“村上春树”终于拿诺奖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今年的物理学奖再次开出“双黄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的理论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则在

与中科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指南

一、设立宗旨 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出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吸引和调动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平台开展前沿领域和综合交叉领域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发挥空间科学卫星的效能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整个世界的5%。这和1000年前人类不知道有空气,不知道有电场、磁场,不认识元素,以为天圆地方相比,我们的未知世界还要多得多,多到难以想像。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我们还有什么物事必须难以释怀?  1、施一公教授的演讲  一个生物学家面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

中国科学报年终特稿之一:揭开上帝粒子的面纱

   如果把一个东西切得越来越小,会发生什么?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在以庄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观中,物质可以被无穷尽地分割。不过,这种观点一直未获实验证明。那么,物质的最小单元究竟是什么?  为探索这一问题,物理学家提出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这个模型对已知基本粒子进行了分类,

美科学家废弃地下铁矿中捕获暗物质粒子

关于暗物质的电脑模拟图。该图演示了不可见暗物质是如何在光环中结合的。   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低温暗物质搜寻计划”项目组科学家近日发表声明称,他们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质粒子。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近八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深空探测异彩纷呈,宇宙探索发现不断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好奇号”“朱诺号”“卡西尼号”“新视野”号等探测器持续提供着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带天体的相关数据。“旅行者2号”朝星际空间进发;OSIRIS-Rex抵达小行星贝努;“黎明”号完成了探测任务,将在谷神星轨

“科学狂人”丁肇中:AMS命运多舛他始终坚持

经过16年的努力,以及15亿美元其他人提供的资金,美国宇航局和丁肇中展示成果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上周四,随着“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被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为期10年以上的宇宙反物质的探寻之旅,该国际科学项目的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再度为世人瞩目。丁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质子束流对撞试验首获成功

  科学家认为此举标志着粒子物理新时代的到来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3月30日宣布,跨越日内瓦市郊瑞士法国边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上,总能量为7万亿电子伏特的两个束流对撞,在发生两次故障后最终获得成功。这是世界上目前能量最高的对撞

新实验未发现轻量级暗物质

物理学家在寻找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的迹象。   这并不是物理学家期望的结果。近日,一项新实验得出的数据,可能会终止有关寻找暗物质的争论。这种神秘的物质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虽然人们已经对暗物质作了许多天文观测,其组成成分至今仍未能全然了解。近日,用美国南达科他州 Sanford地下研究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深层地幔和外太空再次测到中微子 助揭示宇宙奥秘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Borexino实验团队在《物理评论D》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地壳和更深层地幔中探测到中微子的反物质——反中微子,地幔中的反中微子甚至占到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微子几乎没有质量,是在放射性衰变中形成的中性带电粒子。中微子几乎不和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每秒钟有数万亿中微子从

张杰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长 林忠钦院士接任

   2006年11月27日,张杰由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正式当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校长。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千名毕业生听不到他们“杰哥”的毕业致辞了。这个“校长保留节目”已持续了整整10个学年。  23日上午,随着中组部任免决定的宣布,张杰院士不再担任上海交大校长,由常务副校长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恩格勒与中国科研人员面对面

  2012年7月,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宣布发现了期待已久的希格斯粒子。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都在讨论这个被戏称为“上帝粒子”的发现,对粒子物理学未来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发现这个粒子就好比是看见了一个动物的尾巴。这个动物可能是恐龙,也可能是大象。那么在预测它的科学家、2013年诺贝尔物理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揭晓!屠呦呦、陈薇等人入选

  近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名单正式出炉,推选委员会从82名有效候选人物中评选出20名,其中生物医药领域包括了中国干细胞领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员、不久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研究员、领导我国在境外进行疫苗临床研究实现“零突破”的陈薇研究员等。20名候选人具体名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