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苏州医工所与《科学》合作出版生物医学工程期刊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获悉,由苏州医工所和《科学》合作出版的《生物医学工程前沿》(BME Frontiers)期刊已经上线。该期刊将于今年8月26日开始开放获取出版,并提供免费全文下载。 据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将严格遵守同行评议制度,旨在报道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突破性研究成果、综述和观点。近期拟发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成像与传感、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计算医学、神经工程、转化医学以及其他突破性进展等交叉领域。 2018年9月6日,苏州医工所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签署协议,双方商定联手打造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全新高水平国际化科技期刊。数月以来,在主编曹健林、唐玉国,国际主编张国旗、李兴德的带领下,期刊编辑部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出版团队共同努力,建立了高度国际化的编委会。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将利用《科学》的高影响力国际传播平台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快速提高期刊知名度,促进生物医......阅读全文

苏州医工所与《科学》合作出版生物医学工程期刊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医工所)获悉,由苏州医工所和《科学》合作出版的《生物医学工程前沿》(BME Frontiers)期刊已经上线。该期刊将于今年8月26日开始开放获取出版,并提供免费全文下载。  据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将严格遵守同行评议制度,旨在报道国内

苏州市领导调研苏州医工所

  6月6日下午,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调研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等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上,唐玉国首先汇报了自2012年11月研究所验收成立以来完成的主要工作:按照未来发展需要调整了科技布局、组织机构及“一三五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揭牌

  11月26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在苏州共同为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医工所)揭牌,该所正式成为中科院直属研究所。  2008年,中科院与江苏省、苏州市签署了共建苏州医工所协议书。4年来,该所在科研、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共

吴建国调研苏州医工所与纳米所

   11月16日,中科院副秘书长吴建国一行分别到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调研。   在苏州医工所,吴建国听取了医工所副所长邓强关于本所所情及基本建设工作汇报;调研了相关研究室,参观了研究生公寓及客座公寓。   吴建国对苏州医工所筹建及一期基本

新期刊!苏州医工所和Science合作出版生物医学工程期刊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由苏州医工所和Science合作出版的首个科技期刊BME Frontiers(《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已上线,双方将合力打造生物医学工程的最高平台。《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将于2019年8月26日开始OA出版,并提供免费全文下载。  据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将严格遵

苏州市政协主席调研苏州医工所

  8月26日,市政协主席王金华、副主席周人言、葛维玲、陈振刚、申建华和秘书长刘庆龙一行来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调研。   在苏州医工所副所长张涛陪同下,王金华一行参观了医学图像技术实验室、医用激光技术实验室和高亮度医用LED实验室,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苏州医工

苏州医工所揭示碳点的发光机制

  碳点(CDs)于2004年被首次报道,可分为碳量子点(CQDs)、石墨烯量子点(GQDs)、碳化聚合物点(CPDs)和碳纳米点(CNDs)。CDs因其特性引起关注,如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可调谐发射波长、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光漂白稳定性。迄今为止,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其在生物成像、传感器

苏州医工所肝癌协同治疗研究获进展

  肝癌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病情隐匿、潜伏期长、肿瘤生长迅速,且肝癌内在的耐药性以及放化疗后产生的炎症肿瘤微环境,使得治疗5年内肝癌的复发率接近100%,且常伴随复发的转移使得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由于进展期肝癌高度恶性,单一运用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热疗以及免疫治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小芝麻”大用途

▲超声换能器研发人员正在实验。  7月7日,对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崔崤峣来说是个大日子。这天,她带领的医用声学室团队研发的国内首款超声探头核心器件“微型高频超声换能器”进入临床实验。这款只有芝麻四分之一大小的换能器可提供超高分辨率超声图像,在血管内看得比国外同类产品成像更清晰,但价格只是国外产品的三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你开启健康照明

  在科技的支撑力越来越强大的时代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照明的需求已不只是表层应用于帮助“看见”,而是更加注重照明产品对人深层次的“看不见”的影响,于是对照明环境的健康舒适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视觉生理参数综合测试平台调试  全创新链思路将带来照明健康  11月20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