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揭示靶向裂谷热病毒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机制

裂谷热是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人畜共患病,该病最早于1931年被发现【1】。WTO报道,从2000年至2018年6月,裂谷热病毒共引起4830例新发病情,并造成967例死亡,死亡率高达20%【2】。裂谷热主要在非洲流行,但2000年时在沙特阿拉伯与也门等国家开始流行【3】。2016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人,该病人由安哥拉回国时被发现【4】。虽然针对裂谷热病毒的疫苗一直在研发中,但是并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被批准应用在人身上【5】。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是造成裂谷热的罪魁祸首,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沙蝇病毒属(Phlebvirus,有翻译为白蛉病毒属)【6】。该病毒由一个含有小(S)、中(M)、大(L)三个基因组片段的单链RNA构成。这三个基因组片段主要编码六种蛋白:L蛋白(病毒聚合酶)、两种糖蛋白(Gn和Gc)、核衣壳蛋白N蛋白以及非......阅读全文

病毒蚀斑技术介绍

1952年,Dulbecco把噬菌体空斑技术应用于动物病毒学,从而使病毒蚀斑技术(Virus plaque formation)成为许多病毒的滴定和研究方法。 1、原理 病毒感染细胞后,由于固体介质的限制,释放的病毒只能由最初感染的细胞向周边扩展。经过几个增殖周期,便形成一个局限性病变

病毒蚀斑技术(1)

1952年,Dulbecco把噬菌体空斑技术应用于动物病毒学,从而使病毒蚀斑技术 (Virus plaque formation)成为许多病毒的滴定和研究方法。(一) 原理 病毒感染细胞后,由于固体介质的限制,释放的病毒只能由最初感染的细胞向周边扩展。经过几个增殖周期,便形成一个局限性病变细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