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磷掺杂炭材料揭示含磷官能团演变规律

磷掺杂是调控炭材料表面性能的重要手段,在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期,中科院煤化所陈成猛团队在磷掺杂炭材料表面化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前期工作中,该团队以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磷酸活化合成了介孔炭材料。研究发现磷酸在活化造孔的同时,还具有同步掺磷的作用,其掺杂量达0.49wt%,这种磷杂多孔炭在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时,其在Et4NBF4/PC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压窗口可从2.7V扩大到3.0V,且展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Electrochimica Acta. 2018, 266, 420-430)。然而在上述过程中,磷原子对炭材料的掺杂机制、含磷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演变规律、其与电化学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等尚不清晰。而煤基多孔炭的结构复杂性,也给上述共性科学问题的研究带来挑战。 石墨烯作为炭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典型的二维结构,本团队以其为简化的研究模型,探究了炭材料表面磷物种的掺杂、演变及作用机制。作者以部分热还原的氧化石墨......阅读全文

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博士崔萍与教授李震宇、曾长淦等校内外同行合作,在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组装实现高浓度、高有序的氮掺杂石墨烯。该研究成果以A

中国科大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博士崔萍与教授李震宇、曾长淦等校内外同行合作,在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组装实现高浓度、高有序的氮掺杂石墨烯。该研究成果以A

中国矿大钾离子电池研究获重要成果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研究生马光耀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发表了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证实可以通过一种可重复且经济环保的方法,合成磷氧共掺杂石墨烯材料,并将其应用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马光耀告诉记者,材料中掺杂的P、O原子提高了石墨烯材料的电导率,形成的连续薄膜网状结构促进了电子

广西大学已掌握批量生产粉体石墨烯技术

石墨烯在中国正成为“科技宠儿”,不少人期待这一“神奇材料”继续书写“科技改变生活”的下一个故事。作为一种技术含量高、应用潜力广泛的碳材料,石墨烯也逐渐被应用于新能源开发中。 2010年,石墨烯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如今,中国已将石墨烯列为战略前沿材料之一。在广西,石墨烯的生产

电解水制氢:如何设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

  金属碳化物HER  氢气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能量密度高、无污染等优点。电解水制氢是高效、绿色的制氢途径,但严重依赖贵金属Pt催化剂,亟需发展经济、高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类铂的电子性质和催化行为,是一种潜在的析氢电催化剂。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调控并

合肥研究院在低维超导材料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类石墨烯结构的低维超导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评论B》(Physical Review B)、《材料化学杂志C》(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和《应用物理通讯》(App

“石墨烯之父”仍然埋头实验室 发现惊人

  石墨烯发现者之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不久前在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向公众讲述自己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仍投入90%的时间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的情况。他演讲所迸发的创新思维,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  开启二维材料新世界  长期以来,人们对二维结构的晶体了解不多

长春光机所研制首例带电荷的有机二维多孔晶体发光材料

   近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斌研究员所带领的课题组自主设计了具有红光发射的带有正电荷的溴化乙锭有机单体,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带电荷的有机二维多孔晶体骨架材料,该材料在有机半导体器件和光电传感等领域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著名的期

宁波材料所纳米碳材料功能化研究取得进展

  掺杂纳米碳材料已经成为国际碳材料及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完整的石墨结构呈现化学惰性,通过化学方法向表面或体相引入氮、硼、磷等杂原子后,可以大幅提升纳米碳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近年来,作为一种可替代金属催化剂的新颖材料,掺杂纳米碳已在低碳烷烃转化、选择氧化、电催化氧还原(ORR)、酸/碱催化等多类

213项基金委与香港研究资助局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关于设立联合科研资助基金的协议,双方每年共同资助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研究人员间的合作研究项目。经过公开征集,2020年度共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申请239份。经初步审查并与香港方核对清单,确定有

量子计算技术再获神器 科学家开发出新的成像技术

  最近,《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能够窥探硅晶体内部结构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这很有可能成为测试常规硅基芯片的有效方法,且可能为下一代的量子计算技术奠定基础。  这支来自奥地利林茨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瑞士洛桑联

宁波工研院等氮掺杂纳米碳催化机理取得新进展

  以纳米碳管、纳米金刚石、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碳材料在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作为高性能载体负载金属及氧化物活性组分,还可直接作为非金属催化剂用于氧化脱氢、选择氧化、电催化等反应。相对于传统的金属催化体系而言,碳基催化剂具有表面与结构可控、碳资源充足、耐酸碱腐蚀等独特优势。通过化学方法将氮

宁波工研院等氮掺杂纳米碳催化机理取得新进展

  以纳米碳管、纳米金刚石、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碳材料在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作为高性能载体负载金属及氧化物活性组分,还可直接作为非金属催化剂用于氧化脱氢、选择氧化、电催化等反应。相对于传统的金属催化体系而言,碳基催化剂具有表面与结构可控、碳资源充足、耐酸碱腐蚀等独特优势。通过化学方法将氮

电解水制氢催化剂非贵金属介绍

  构建电催化剂的元素。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大致将这些元素分为三组:①贵金属铂(Pt)——目前常见的贵金属HER电催化剂;②用于构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过渡金属元素,主要包括铁(Fe)、钴(Co)、镍(Ni)、铜(Cu)、钼(Mo)和钨(W);③用于构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硼(B)

环境修复领域的大牛们近年来做了哪些贡献?

  随着化工,医药,农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中有害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传统生物处理技术难以使含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达到排放,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环境修复迫在眉睫。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环境修复研究中不断寻求突破。以下盘点在环境修复中国内外的大牛们的研究进展。

超全面锂电材料常用表征技术及经典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对材料和器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知其各方面的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器件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表征方法和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测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充放电测试,主要看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倍率等;(2)循环伏安,主要是看电池的充放

全方位解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本主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是电动汽车和规模化储能理想的化学电源。其关键主要包括制备高室温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以及适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电极材料、改善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相容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包括正极、电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ISF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合作研究项目申请89项。经初步审查并与以方核对名单,确定有效申请85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深圳先进院黑磷界面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团队在黑磷界面调控领域取得新突破,发展了稀土离子配位修饰黑磷新方法,相关工作Lanthanide-Coordinated Black Phosphorus(《稀土配位的黑磷》)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微观》)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深圳先进院研究

摩尔定律难以为继?新型二维材料有话说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总是笼罩在摩尔定律难以为继的阴霾之下。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吕劲团队与杨金波、方哲宇团队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维材料或将续写摩尔定律对晶体管的预言。他们在预测出“具有蜂窝状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掺杂氮化硼(BNC)杂化材料是一种全新二维材料”后,这次发表在《纳米通讯》上的研究,通过

关于2011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立项通知

教技司[201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科司、国务院侨办文教宣传司:   2011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专家评审并公示,共有212个项目获准立项(具体名单见附件)。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

工信部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包含色谱和传感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修订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以下简称指南),并印发。指南在仪器仪表类中对色谱类分析仪器的关键制造技术、工业控制巨磁电阻传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术、硅基压力传感器无引线封装制造技术、DCS/PLC冗余设计关键技术等做出了技术内容指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