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武汉病毒所在寨卡病毒免疫原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寨卡病毒(ZIKV)等黄病毒科病毒在全球广泛流行,引起较大危害,而目前尚无批准的特效药物和疫苗用于防治。ZIKV的囊膜蛋白(E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理想的抗病毒靶标。在天然病毒粒子上,E蛋白以反向平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已有研究表明,靶向E蛋白天然二聚体空间构象的抗体具有相对广谱且高效的抗病毒活性,提示在体外获得E蛋白二聚体对于高效抗体筛选和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直接表达野生E蛋白往往只能得到单体形式,如何设计能够模拟病毒表面天然二聚体构象的重组E蛋白作为免疫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早前国外研究证明在ZIKV的E蛋白中引入链间二硫键(ZEA264C)可促使二聚体形成。在病毒膜表面,E蛋白的二聚化作用主要由非共价相互作用介导,通过共价连接方式获得的E蛋白二聚体可能和天然E蛋白二聚体存在差异。 在此背景下,以及在前期对抗体Fc片段(结晶片段)研究(Zeng F, et al., J Biol C......阅读全文

寨卡疫苗研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主要由蚊虫传播的病原。2015年,巴西暴发寨卡疫情并迅速在南美和中北美蔓延,进一步扩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2月,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被报道。寨卡感染能够

中国科学家在寨卡病毒药物靶点研究中获新突破

  中新社天津10月26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由该校教授杨海涛和南京大学教授籍晓云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揭示寨卡病毒关键药物靶点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揭示了该病毒蛋白酶“自抑制”之谜。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团发行的学术刊物《细胞研究》上。  目前,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五)

二、DNA标记与细胞谱系示踪发育生物学的重点包括构成器官或生物体的细胞类型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细胞的发育谱系历史。这些方面通常作为一个方向被单独研究,但最近的四篇新论文报道了一种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与基于CRISPR的谱系示踪技术相结合来同时解剖转录组细胞表型和谱系历史的方法。近

研发新病原体抗原性计算平台 新型疫苗有望问世

  中国学者研发的方法计算出寨卡与登革热病毒存在高度相似的抗体表位,现有的登革热疫苗有潜在交叉预防寨卡病毒的作用课题组供图  新发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危害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如何有效预防新发传染病在易感人群中传播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复旦大学4日披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生物医学

孕期感染的寨卡病毒留存时间更长

  美国科学家近期通过猴子实验发现,感染寨卡病毒会刺激免疫系统以预防今后二次感染,但如果是在孕期被感染,寨卡病毒留存动物体内的时间会变得相当长。  这项研究由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病理学教授戴维·奥康纳主导,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期刊上。  研究团队让一些恒河猴感染了2015年首次出

【盘点】5月CNS三大期刊亮点研究汇总

  5月份就要过去了,生物谷小编根据本站报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点击量,对读者们关注度比较高的文章进行了盘点,这三大期刊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生物学领域的进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导性,囊括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部分最前沿进展。癌症,HIV以及肠道微生物仍然是读者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领域

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攻克疾病到底有多重要?

  临床上发生的很多疾病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疾病发生原因和机制的了解。模式生物,因其自身的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发育等系统与人类高度相似、易于培养和观察、繁殖率高等优点,科学家和临床研究人员很自然地选择了模式生物来进行疾病的相关研究。  在针对疾病建立动物

TORCH感染筛查、诊断与干预原则和工作流程专家共识

近年来,国内外均发表了与TORCH感染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但仍有内容需要加以补充和明确。国内部分专家就TORCH感染筛查、诊断及干预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如下:(1)不是所有的TORCH病原体都需要孕前或孕期筛查;对围孕期妇女不需要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型检测,若无临床症状,不需要等待其

身负重任的猪:让异体移植离临床更近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用于研究的养猪场里,生活着一群特别的猪。这里不仅有十几头带有基因剪刀的工具猪,而且拥有六七百头其他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修饰猪。而这些猪的用途听起来更加骇人,有些基因修饰猪可以模拟人类疾病,如老年痴呆症、渐冻人症和亨廷顿舞蹈

身负重任的猪:让异体移植离临床更近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用于研究的养猪场里,生活着一群特别的猪。这里不仅有十几头带有基因剪刀的工具猪,而且拥有六七百头其他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修饰猪。而这些猪的用途听起来更加“骇人”,有些基因修饰猪可以模拟人类疾病,如老年痴呆症、渐冻人症和亨廷顿舞蹈症等,

天津大学杨海涛教授寨卡病毒药物靶点研究又获新突破

  近日,由天津大学杨海涛教授和南京大学籍晓云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揭示寨卡病毒关键药物靶点方面再次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复合物原子分辨率水平的三维结构。该蛋白酶复合物在寨卡病毒整个生活周期中起关键调节作用,这一蛋白酶复合物结构的解析为开发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

微生物所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通力合作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Zika virus NS1 structure reveals diversity of electrostatic surfaces among flaviviruses(《寨卡病

《Nature》子刊:转换思路,废药新用

  对于人类来说,病毒非常难对付,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什么可以直接杀死病毒的药物,即使对于感冒或流感病毒这样非常普遍的病毒,药学界也还没有真正有效的抵抗手段。而那些危害更大的病毒,比如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或寨卡病毒(Zika virus),也不

m6A“RNA甲基化”研究汇总—病毒篇

RNA甲基化领域是当前最耀眼的国际科研明星,也是国自然申请的大热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最近一两年,RNA甲基化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RNA甲基化已被证实在癌症发生发展,病毒感染,神经发育,干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天,我们承接上一期的癌症篇,为您带来病毒领域的RNA甲基化研究

微生物所在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Contribution of intertwined loop to membrane association revealed by Zika virus full-length NS1

高福、施一等在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Contribution of intertwined loop to membrane association revealed by Zika virus full-length NS1

科学家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进展

  7月2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华侨大学及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ncorporation of NS1 and prM/M are important to con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adenovirus-

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进展

  7月2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华侨大学及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ncorporation of NS1 and prM/M are important to con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adenovirus-

Nature杂志12月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不知不觉,再过天2016年就离我们远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那么即将过去的1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学习。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与衰老存在因果关联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一个课题组两篇Cell发布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重要研究

Drug targets for Dengue, Zika and Ebola viruses。图片引自:https://www.drugtargetreview.com/news/38327/drug-targets-virus/  病毒是与其宿主共同进化数百万年的分子机器,以利用其专门的细胞内环

2016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1月10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万钢在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达24余万之众。全社会R&D支出达到15440亿元,占GDP比重为2.1%,企业占比78%以上;全国技术合同成交

中检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检疫科研机构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检疫科研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科研人员在讨论实验结果  工作人员使用病毒气溶胶采集富集仪进行检测  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分析  中国检科院成功举办“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与综合国力竞争

2016下半年血液检测研究进展一览

  2017年1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血液检测由于其简单方便、便宜而快捷,在疾病诊断、药效监控等方面广泛应用。在肿瘤诊断及预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更是广泛,对肿瘤及其他疾病早期诊断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小编就盘点了最近血液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1、Nat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体项目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934项、重点项目612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1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7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自然》2016年重大科学事件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2月16日发布了题为2016 in news: The science events that shaped the year的文章,点评2016年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事件,中国科学院完成或参与的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入选,包括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2016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植入微电极阵列帮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美国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报告称,借助大脑运动皮层记录信号,首次成功地让一名瘫痪患者恢复多个手指、手和手腕的运动能力。  研究团队在一位24岁四肢瘫痪的男性被试者的运动皮层中,植入了微电极阵列,随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解码神经元的活动,并

2017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尽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质疑,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基因测试新技术  新概念造影剂“纳米MRI灯”  巴西转基因大豆  记录DNA数据  具隐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拟效果图)  耐水性超薄太阳能电池  美 国  基因编辑技术火热 干细胞研究获突破  美科学家开展了该国首个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

生物谷推荐:5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5月份就快要过去了,这个月又有哪些研究论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点击量、研究领域、热度筛选出了5月份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Mol Ther:重磅!科学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消除活体动物的HIV-1感染  doi:10.1016/j.

“病毒猎手”利普金: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是二次传播

   日前,被誉为世界最知名“病毒猎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传染病学专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知名主持人杨澜的专访,解答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问题。  以下为本次专访的文字实录:  钟南山专注而敏锐 我被指派了特定任

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是二次传播

  日前,被誉为世界最知名“病毒猎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传染病学专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知名主持人杨澜的专访,解答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问题。  以下为本次专访的文字实录:  钟南山专注而敏锐 我被指派了特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