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俄科学家将建立预测北极气候变化的数字平台

据《塔斯社》近日报道,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西伯利亚未来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创建一个数字平台,收集包括北极地区的西伯利亚气候变化数据。该平台将使用大数据技术运营,准确预测大区域的气候变化。 西伯利亚未来研究所计划于2019年完成包括气候变化、预测模型、西伯利亚数字植物标本和文学遗产等领域的工作,该平台亦可用于学习和工作,开展项目研究等。该研究所所长柳德米拉·博里拉指出,西伯利亚数字模型将由大数据块组成,这些数据块安装在托木斯克国立大学СКИФ-Cyberia的超级计算机上。 平台将利用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国际联网基站SecNet多年采集的数据,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气候与生态系统监测研究所(IMCES)研究人员还将补充新的数据。 柳德米拉·博里拉还指出,通过将IMCES建造的数学模型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的数字景观图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预测的可靠性。......阅读全文

技术进步已成我国碳减排主要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议题。从开始的“参与者”到后来的“贡献者”,后《巴黎协定》时代的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引导者。如何引导?底气之一来自科技。4月26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举办第八期“气候沙龙”。中心副主任汪航介绍,“气候沙龙”每期选取不同关键话题,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文: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全文如下: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一)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源泉(二)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观(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政

敏感地区?黑龙江流域湿地的“百年坎坷”

  “这是一个敏感地区,你知道有多敏感吗?!”刚见到记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宋长春就抛出了这个问题,毫不掩饰心痛的情绪。  宋长春口中的“敏感地区”,就是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跨越中国和俄罗斯的黑龙江流域。一年之内,他们考察的观测点沿线的多年冻土融化了30厘

多哈气候大会:承诺需要诚意

  多哈气候大会传来消息,美国、日本等国“荣获”阻碍气候变化谈判的“化石奖”。该“殊荣”指向那些和“山姆大叔”一样阻碍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的国家,其中,加拿大、新西兰也都榜上有名。   再战多哈   从里约热内卢到哥本哈根再到坎昆和德班,联合国主导下的全球气候谈判已有20年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构建

金砖国家智库研讨会热议网络治理与气候变化

   日前,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等单位在北京共同举办“智库话金砖”研讨会。与会人士回顾了金砖国家在网络治理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并纷纷表示,仍要不断探索,增进共识,力争在全球治理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网络空间治理合作方兴未艾  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领域,金砖各国在推进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改革方面

共55项!国家基金委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示了最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的研究项目,共计55项。详情如下:一、中国-日本  2019年双方在“环境可持续修复”领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及双方机构共同协商,以下4个项目获得批准,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2

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关注可持续发展

  11月18日,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在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聚焦数字地球应用和技术,为科学家与决策者搭建地球大数据背景下的交流新平台,促进数字地球与社会经济接轨,探讨如何基于数字地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课题通过验收

  10月15日,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课题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  课题验收专家组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李文华院士、葛全胜研究员、邵全琴研究员、张仁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董文杰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南京大学陈镜明

郭华东团队获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奖项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郭华东院士领衔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团队获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奖项,并将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期间展示。  据郭华东介绍,获奖项目“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源自他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空间观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机理与方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A类先导专项重点方向任务招标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地球大数据专项”)已按照立项程序经过严格论证和审议于近日正式启动。 地球大数据专项将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形成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多学科融合、独具特色的地球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成为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大数据重大科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A类先导专项重点方向任务招标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地球大数据专项”)已按照立项程序经过严格论证和审议于近日正式启动。 地球大数据专项将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形成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多学科融合、独具特色的地球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成为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大数据重

遥感地球所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成果通过鉴定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负责完成的“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成果在北京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院级科技成果鉴定。中科院院士徐冠华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孙枢、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任副主任。   该成果面向国际数字地球科学前沿以及国家对空间信息的重大需求,突破了平台构建、空间数据获取、多元

“天河一号”产生巨大综合效益:让国人自豪的“争气机”

  2010年11月,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完成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峰值性能达到4700万亿次每秒,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第一,一举打破了世界超算技术领域长期由美日垄断的历史。标志着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技术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如今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曾经让国人自豪的“争气机

农业部十二五将建400个以上实验室(站)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部署“十二五”农业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农业科技发

28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其中金砖国家146项、埃及82项、日本35项,智利25项通过初审,具体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三、发展人口健康技术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系统加强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资源的整合,统筹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建设,促进医研企结合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部署疾

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91项。根据我委相关规定,经过初步审查,并与巴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为168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

陈德亮受邀作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学术论坛报告

  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第十六期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学术论坛在中心东区会议室举行。论坛特邀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陈德亮作了题为Importance of Data and Observation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的学术报告。对地

碳监测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大背景:  2020年9月22 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要在 2030 年前达到顶点,此后便要开始下降。  “碳中和

气候变化成生物多样性“头号杀手”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官网近日报道,全球领先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组织(IPBES)一周内发布四份系列报告称,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将成为地区野生物种损失速度加快的最重要原因。  这一系列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栖息地丧失等因素正成为全球野生动物的主要威胁。  IPBES是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古丝绸之路连通亚洲、欧洲和非洲,孕育和繁荣了多个伟大的人类文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一个个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郭华东 古丝绸之路连通亚洲、欧洲和非洲,孕育和繁荣了多个伟大的人类文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一个个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

大家谈治霾:让减排监管严起来

  “你肉眼看到的是蓝天,但实际上种种导致气溶胶颗粒污染物生成的气体都已存在了,它们可能正在酝酿下一波灰霾。”1月9日,北京城连续十余天的灰霾终于消散,但李占清从北京师范大学科技大厦5层的走廊看着窗外,却是一脸的感慨。  这位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北师大“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刚参加完一个大气研究项目的中

WHO发布“未来十年全球健康挑战”清单

  新年伊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未来十年内全球健康挑战清单”,其中涵盖了13项与公共健康相关的问题。这份清单是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支持下制定的,主要目的包括:预防传染病和流行病,保护青少年群体健康,维护气候稳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及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局部地区提供医疗保健。下面我们将针对其内

中科院国际合作:量质齐升,引领科学话语权

  编者按:近年来,作为科技国家队,中科院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推动中国科技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成为一个融合与开放的重要枢纽。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系列报道,介绍中科院在参与并引领国际研究计划、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议、增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话语权,以及引进国外智力、提升大型科学装置引智与

白春礼: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

  在刚刚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高起点、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谋划和统筹推进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

中科院珠峰站惠普环境科普实验室正式落户珠峰

  2010年9月28日,中国海拔第一的多媒体实验室――“中科院珠峰站惠普环境科普实验室”正式落成。实验室由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和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站(简称“中科院珠峰站”)联手打造,以惠普创新电子产品为核心平台,协助中科院珠峰站进行数据观测、科普教育推广、登山信息资讯查询以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现将

建一座国家公园的示范样本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准确测量野生动物。数字三江源空间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场景图。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和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共同为“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冰川冻土加速融化,三江源面临较大的生态风险。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2016年4月启动试点以来,三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