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Science重大突破:肠道细菌竟然可以预防肥胖!

犹他大学健康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中有一种特定的细菌可以防止老鼠变胖,这表明这些细菌也可以控制人类的体重。这种有益的细菌被称为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是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肠道内共有数万亿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近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健康的老鼠体内有大量梭状芽孢杆菌(一种由20到30种细菌组成的细菌),但那些免疫系统受损的老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失去这些微生物。即使喂食健康的食物,老鼠也不可避免地会变胖。把这类微生物还给这些动物可以让它们保持苗条。 June Round博士是犹他大学的病理学副教授,是该研究的共同高级作者,助理教授W. Zac Stephens博士是该研究的负责人,Charisse Petersen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 Round说:"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产生这种减肥效果的细菌,我们有可能真正了解这些微生物在做什么,以及它们是否具有治疗价值。" ......阅读全文

消灭“内部敌人”!美军“招募”肠道细菌抗肥胖

  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12月16日发表题为《美国海军“招募”肠道微生物抗击肥胖和疾病》的报道称,合成生物学家杰夫·泰伯正在他位于美国赖斯大学的实验室中建立某种小人国式的海军军官学校。这些海军“军校生”十分渺小,以至于用肉眼无法看到。但它们却是执行保护美国海军部队抵御内部敌人(从代谢紊乱到焦虑

Science重大突破:肠道细菌竟然可以预防肥胖!

  犹他大学健康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中有一种特定的细菌可以防止老鼠变胖,这表明这些细菌也可以控制人类的体重。这种有益的细菌被称为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是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肠道内共有数万亿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近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健康的老鼠体内有

Nature子刊揭示基因改变肠道细菌,肥胖治疗或有新希望

  国家卫生研究院最新研究发现,倘若剔除小鼠体内的dusp6基因,将可改变体内肠道菌相,可达到抑制肥胖的效果,约可减少2成的体重及体脂肪,人体内也有dusp6基因,目前已掌握培养出具有抑制肥胖效果的肠道菌相的关键方法,正进一步筛选菌株进行测试,预计在1至2年内可以完成效果验证,约2至3年可应用在益生

肠道细菌大脑“安家”

  人们知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有着强大影响。相同的细菌能否在大脑中“定居”?在日前于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一张海报展示了细菌入侵健康人类大脑细胞并居住于此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图像。   大脑是一个受到保护的环境,通过一个围绕血管的细胞网络将血流中的部分成分阻挡在外。成功

肠道细菌大脑“安家”

  人们知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有着强大影响。相同的细菌能否在大脑中“定居”?在日前于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一张海报展示了细菌入侵健康人类大脑细胞并居住于此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图像。   大脑是一个受到保护的环境,通过一个围绕血管的细胞网络将血流中的部分成分阻挡在外。

肠道细菌大脑“安家”

  人们知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有着强大影响。相同的细菌能否在大脑中“定居”?在日前于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一张海报展示了细菌入侵健康人类大脑细胞并居住于此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图像。人类大脑切片图像揭示了关于“大脑微生物群”的令人好奇但极其初步的证据。  大脑是一个受到保护的

肠道细菌大脑“安家”

  人们知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有着强大影响。相同的细菌能否在大脑中“定居”?在日前于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一张海报展示了细菌入侵健康人类大脑细胞并居住于此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图像。  大脑是一个受到保护的环境,通过一个围绕血管的细胞网络将血流中的部分成分阻挡在外。成功进入血

肠道细菌大脑“安家”

  人们知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有着强大影响。相同的细菌能否在大脑中“定居”?在日前于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一张海报展示了细菌入侵健康人类大脑细胞并居住于此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图像。  大脑是一个受到保护的环境,通过一个围绕血管的细胞网络将血流中的部分成分阻挡在外。成功进入血

抵御肥胖新疗法--肠道味觉受体

  尽管抗肥胖药物已经有超过25年的研究历史,但是很少有药物能表现出长期的功效.现在发表于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的一篇新的研究报告指出,靶向肠道中的味道传感器可能是抗击肥胖的一个有前途的新策略。  肠道能品味我们吃到的味道——酸、甜、苦、辣,这基本上

肠道细菌能逃离肠道,引发慢性炎症?

肠道微生物与良好的健康和促进疾病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甚至神经精神疾病。对这些不良后果的一种流行解释是所谓的“leaky gut”假说——据说具有潜在破坏性的细菌会逃离肠道,引发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耶鲁大学免疫生物学助理教授诺亚·帕尔姆(Noah Palm)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