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重大进展,曾艺/邵志敏团队发现乳腺癌治疗新靶点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更具有多种不清楚的分子亚组,而且目前只有很少的靶向治疗选择。2019年9月3日, 中科院上海生理生化细胞所曾艺//团队与复旦大学邵志敏团队等人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Protein C receptor is a therapeutic stem cell target in a distinctgroup of breast cancer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发现PROCR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将TNBC分层为临床相关亚组,并可为该肿瘤亚型提供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肿瘤干细胞(CSCs)在癌症的肿瘤生长、治疗抵抗、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乳腺癌中,已证明许多标志物可用于分离富集CSC的细胞亚群。包括CD44,CD24和ALDH1活性。然而,它们不是乳腺癌所有亚型的通用CSC标志物,如CD44hi,CD24lo和ALDHhi,富含CSC的亚群在同一乳房内几......阅读全文

重大进展,曾艺/邵志敏团队发现乳腺癌治疗新靶点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更具有多种不清楚的分子亚组,而且目前只有很少的靶向治疗选择。2019年9月3日, 中科院上海生理生化细胞所曾艺//团队与复旦大学邵志敏团队等人在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Protein C receptor is a thera

邵志敏:乳腺癌临床不输美国

  邵志敏,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疗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可以说,随着分子生物基因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它对于乳

最新研究:最凶险乳腺癌或有新的治疗靶点

  RNA是细胞传递基因信息的重要“信使”,一旦细胞发生癌变,便很有可能产生异于常态的RNA,即“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面8日透露,该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携手黄胜林教授团队,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中存在大量“肿瘤特异性转录本”,并据此率先成功绘制出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特异

“基础科学学者奖”花落中国学者

  近日,第45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在美召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领衔开展的一项三阴性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本次大会的主题报告,这是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全体大会主题报告。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喻三见为现场万余名学者做了题为《ZNF689

中国科学家绘制全球最“毒”乳腺癌多组学图谱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当天凌晨,国际肿瘤学顶尖期刊《癌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完成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邵志敏教授领衔的,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执行主任、上海科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黄薇研究员团队、复

三阴性乳腺癌诊断有了“智能方案”

  “仅通过乳腺癌患者增强磁共振影像资料,无需穿刺,便可精准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型分类;基于数字病理图像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一张小小的病理HE染色切片,数小时便可明确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和关键治疗靶点……”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团队和合作者一起,通

“最毒乳腺癌”临床诊断有了“智能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被称为“最毒乳腺癌”。记者20日获悉,中国的医学专家携手高校人工智能技术团队,通过“院内多学科团队联合+跨区域医工交叉协作”的方式,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研制出了“智能方案”。  根据该智能方案,医生可在患者术前无创伤、准确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型,为后续精准治疗奠定基础;同时,医生

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成果让百万乳腺癌患者获益

   目前,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根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统计,中国乳腺癌患者数量约250万人,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80%。面对日益增长的发病人群,令人遗憾的是缺乏系统而精细的“分类而治”和规范化诊治,这在一定程度大大制约了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大幅度提升。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人类

世界最大三阴性乳腺癌代谢物图谱成功绘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江一舟领衔团队成功绘制出当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三阴性乳腺癌代谢物图谱,优化了既往分型标准,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方向。此外,研究团队还针对目前疗效最差的两个三阴性乳腺癌亚型,提出对代谢通路中的关键代谢物鞘氨醇-1-磷酸和N-乙酰-天冬-

2篇JCB:癌症治疗新靶点

  最近,英国莱斯特大学带领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在理解“癌症机制以及如何用新疗法更有效地靶定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莱斯特大学Andrew Fry教授带领的这项研究结果,以两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同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生物学》(Journal of Cell Biology)。这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