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学者发表6篇Natur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iNature 2019年9月4日,中国学者在Nature连续发表了6项成果,涉及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不同的领域,iNature系统介绍这些成果: 【1】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转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赖氨酸4(H3K4)上实现组蛋白H3的甲基化,并且在造血,脂肪生成和发育中的转录调节中具有关键和独特的作用。目前关于MLL活性调节的知识仅限于组蛋白H3肽的催化,以及H3K4甲基标记如何沉积在核小体上的知识知之甚少。 2019年9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Huang Jing(第一单位为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nucleosome recognition and modification by MLL methyltransfera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明单碱基分辨率测序技术:CeU-Seq

  2015年6月15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hemical pulldown reveals dynamic pseudouridylation of the mammalian transcriptome

Nat Commu重大突破:发现全新的肺部免疫细胞

  由于它们的功能,肺经常暴露在空气中携带的各种化合物中,有时有害,有时无害。肺免疫系统在决定是否启动免疫反应以维持呼吸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无害化合物产生反应,就像哮喘的发生一样。在这方面,列日大学(University of Liege)的研究人员在Fabrice Bu

邵峰——病原细菌抑制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新机制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天然免疫通路中,干扰素作为一个重要分子会诱导下游一系列基因的表达来抵抗病原菌入侵。在被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中,鸟苷酸结合蛋白(GBP)是一类非常保守且庞大的家族,人的基因组中有7个同源基因,而小鼠的基因组中有11个。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表明GBP家族蛋白在抵

新一代测序十年记:第一台测序仪的诞生

  从454生命科学推出第一台新一代测序仪以来,一晃十年过去了。这十年,正是基因组学高速发展的十年。我们看到了新仪器接踵而至,也看到了新技术不断问世,让人脑洞大开。从当初耗资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到如今1000美元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我们在此作一回顾。  454生命科学(4

川农大首篇Cell论文,研究团队和个人获1350万重奖!

  6月30日,四川农业大学发出重奖鼓励科研创新,因水稻所陈学伟研究团队发现了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变异位点,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径,学校对其进行了表彰,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支持经费,并特聘李伟滔副研究员为教授二级岗,这是继80后教授李明洲之后学校里又一个搭上“连升三级”职称特

汕头大学Nature子刊报道食道鳞癌新进展

  在2014年2月28日的Nature属下权威医学生命科学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汕头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二甲双弧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作用。发现二甲双弧可选择性地抑制人类ESCC细胞的生长,还能诱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Nature子刊:DNA 6mA调控线粒体胁迫适应性的跨代遗传

  线粒体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细胞日常所需能量的90%以上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线粒体功能失常与人类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中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如微生物毒素、部分农药或抗生素。与此同时,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等也会对线粒体造成伤害。这些能够对线粒体造成损伤的因素统称为线

肝脏肿瘤如何逃脱自然杀伤细胞的“捕杀”?

  NK细胞:正常细胞的“卫兵”  在人体中,存在着众多不同类型的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就是其中非常“奇妙”的一种。NK细胞是一种效应性免疫细胞,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直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还能间接通过分泌活性因子促进机体

Nature Methods发表论文报道5-醛基胞嘧啶测序新技术

  2015年9月7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在《Nature Method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Bisulfite-free, base-resolution analysis of 5-formylcytosine at the genome scale”的研究论文(DOI: 10.1

863计划最新成果登上《自然》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第一个细菌效应蛋白和植物中对应的抗性蛋白的复合物AvrPto-Pto的晶体结构,基于该结构和相关实验结果,提出了AvrPto通过解除Pto对防御响应的抑制引发疾病抗性的机制。

破百篇!2018中国生命科学CNS全景图丨岁末巨献

  2018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也是中国生命科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据BioArt统计,这一年以中国科研机构(含香港、台湾)为主要完成单位(包括共同通讯单位和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Science 和 Cell 上发表的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论文首次突破100篇(详细清单附后),相比于2017年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英永教授担任Nature出版集团编委

  近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英永教授,受Nature《自然》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编辑部主管Richard White博士的邀请,接受担任该期刊编委会成员(Editorial Board Member)。该期刊将编委按学科进行分类,赵英永教授负责Nephrolo

Nat Meth: 新方法终结CRISPR-CAS9争论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以对基因组完成精确修饰的一种技术,可完成基因定点InDel突变、敲入、多位点同时突变和小片段的删失等。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可让研究人员精确地改变基因组,从而有着广泛应用,包括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和人类基因疗法。  自从基因组编辑技术引爆科学界热潮以来,就有许多研究小组发现具

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争议事件

  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获得了多项突破。前几日,Nature和Science网站相继评出了2016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事件,其中包括CRISPR人体临床试验、孔纳米测序、寨卡病毒、三亲婴儿、杀死老细胞永葆青春、计算机设计人工蛋白以及实验室制造小鼠卵子。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受到争议

2016年的科学争议事件:学术造假、CRISPR专利、三亲婴儿...

  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获得了多项突破。前几日,Nature和Science网站相继评出了2016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事件,其中包括CRISPR人体临床试验、孔纳米测序、寨卡病毒、三亲婴儿、杀死老细胞永葆青春、计算机设计人工蛋白以及实验室制造小鼠卵子。  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受到

CRISPR新成果: 针对长链非编码RNA的完全敲除高通量筛选

  之前的方法在效率、质量(假阳性、假阴性)上各有欠缺:比如CRISPRi的方法只能实现基因表达抑制而不是完全敲除,CRISPRa的方法只能上调基因表达,无法对基因不可或缺的作用实施筛选评估。大片段删除的策略由于步骤的繁琐,也限制了其在更大规模上得到应用。  作为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

全职回国还是做空中飞人 焦点人物现身说法

7月22-24日,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五次年会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召开。该协会前身为吴瑞协会,会员包括北美3000多位华裔生物学精英。  23日晚上,主题为“海龟和海外华人科学家如何创造双赢局面,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的专题讨论会,从晚上八点一直持续到将近午夜,会场上讨论十分热烈。 本网

Nature:揭秘微生物药物生产流水线

Nature:揭秘微生物药物生产流水线   日前,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获得了自然生成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微生物内部“流水线”的第一张三维快照。了解这一分子工厂内部的完整结构和运动,为研究人员重新设计出微生物装配流水线来生成具有高医学价值的新药提供了一张坚实的蓝图。  在

同济大学刘琦教授在Nature旗下刊物发表了研究论文

  2015年3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琦教授在Nature旗下刊物,临床药理学国际著名期刊《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Mining drug-disease relationships

浙大易文组揭示肿瘤生长新机制:代谢酶PGK1糖基化促癌

快速增殖的细胞,包括大多数的癌细胞在内,优先选择糖酵解产生乳酸的途径,而不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途径来获得ATP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 Warburg 效应。Warburg效应促进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糖酵解能快速地为细胞提供ATP;2)糖酵解的中间代谢物能作为其它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前体;

邵峰等肠道致病菌毒力效应蛋白研究获进展

  2013年8月1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博士实验室在Nature杂志(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发表题为“Pathogen blocks host death receptor signaling by arginine GlcNAcylation of

高福院士发表Nature综述:病毒的“宿主跳跃”

  去年春天,我国东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禽流感――H7N9。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它能从禽类传染人类引起严重的人体疾病。举例来说,该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往往会导致致命的后果。截止到2014年1月,全国已经报告了275个 H7N9感染病例。  H7N9感染人类的能力是其引发疫情的基础,进一步理

清华大学Nature Methods发文:新型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算法

  蛋白质是生命体的最主要组成元素,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机器,蛋白质功能的实现高度依赖于其复杂的三维原子结构。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对探索生命的基本原理,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粒子滤波的三维重构算法示意图。  冷冻电子显微镜,简称冷冻电镜,使用电子束作为光源,是

兰州大学证明BES1成员是植物繁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BES1和BZR1最初被鉴定为特异性调节油菜素类固醇(BR)介导的基因表达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它们属于BES1,BZR1,BEH1,BEH2,BEH3和BEH4六个成员组成的家族。 bes1和bzr1单突变体不表现出任何特征性BR表型,表明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冗余。  2019年9月13日,兰州大

重磅 | 3篇Nature背靠背发表,科学家发现新型的致癌机制

  在所有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剪接体(Spliceosome)、和核糖体(Ribosome)执行。首先,储存在遗传物质DNA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必须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转变成前体信使RNA (precursor messenger RNA

清华李雪明揭示细菌II型分泌系统外膜复合物的分泌机制

  2017年1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课题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细菌II型分泌系统的分泌素结构及其工作机制》(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cretin Translocatio

北京大学生科院郑晓峰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2016年8月1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e ATPase hCINAP regulates 18S rRNA processing and is essential for embryogenesis and tum

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结直肠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新机制

  2017年5月1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Adenylate kinase hCINAP determines self-renewal of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 by facilita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开发甲基化分析新技术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单细胞简化代表性重亚硫酸盐测序(single-cell reduced-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scRRBS),并利用它绘制哺乳动物细胞的DNA甲基化组景观图。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4月2日的《Natur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