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在侏罗纪蜥蜴研究中获进展

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有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垩纪时期的蜥蜴有着十分丰富多样的化石记录,如早白垩世时期热河生物群中的矢部龙(Yabeinosaurus)、大凌河蜥(Dalinghosaurus)、柳树蜥(Liushusaurus)以及翔龙(Xianglong),甘肃的拟贝氏蜥(Mimobecklesisaurus),山东的厚颌蜥(Pachygenys);晚白垩世时期内蒙古、河南、江西等地有着丰富的蜥蜴化石和多样的化石属种(共15个属种)。相对而言,侏罗纪蜥蜴的化石记录则十分稀少,目前仅有两个区域产出:一为燕辽生物群中两件未命名的幼年蜥蜴标本;二为新疆准葛尔盆地南缘的少量破碎蜥蜴材料......阅读全文

科学家借鉴《侏罗纪公园》再造猛犸象血液

猛犸象的模拟图  猛犸象又名长毛象,因全身长满用以御寒的长毛而著称,已于约1万年前灭绝。加拿大科学家成功再造猛犸象的血液,或许在未来可以让这一物种重现地球。迁移之谜  猛犸象堪称最负盛名的史前哺乳动物,其生存的时代为冰河世纪。猛犸象与现存的非洲象和亚洲象是近亲,最早都在赤道附近的非洲

琥珀中不含有昆虫DNA-侏罗纪公园无法再现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PLOS One》上发表文章称,被困在琥珀前体中的昆虫不含有内源DNA。这一发现与之前的观点相悖。过去,人们声称可成功提取出DNA,并有望再造灭绝的动物。   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表明琥珀标本中的DNA可通过PCR而扩增,这一观点激发了许多人的想象。著名

地质地球所最新推断华北东部侏罗纪构造

  侏罗纪是华北板块从早中生代印支构造体制向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或破坏主控构造体制转换的过渡期。然而,对该期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却存在很多争议,如周缘构造域的作用差异和主控机制、华北东部“高原”是否存在或存在时限等问题,进而也限制了对其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进一步认识。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

侏罗纪猜想获证实-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

侏罗纪猜想获证实 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系世界首例群体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本报讯(记者 屈畅)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古生物学者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这批足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

湖北西部秭归盆地首现侏罗纪中期恐龙足迹化石

侏罗纪中期蜥脚类恐龙复原图。(课题组供图)   湖北恐龙足迹。(课题组供图) 1月6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发布研究报告,在湖北西部的秭归盆地首次发现了侏罗纪的恐龙足迹化石。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至少包括11枚足迹,其中9枚蜥脚类恐龙足迹可以形成一道行迹,另有1枚孤立的蜥脚类足迹和1枚孤立的

侏罗纪猜想获证实-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古生物学者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这批足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拥有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发现于山东马陵山,这座

侏罗纪古白蚁啃食恐龙骨化石被发现

图 2008年6月拍摄的化石发掘现场。 图 白蚁啃食恐龙尸体复原图。   中、美、加、澳等国古生物学者近日宣布,在中国云南省禄丰县恐龙山镇发现了珍贵的侏罗纪古白蚁啃食恐龙骨的遗迹化石。   这一遗迹化石被命名为“东方饕餮迹”,距今约1.95亿年。它的发现为白蚁这种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起源于侏罗纪

科学家在宁夏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踪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76.shtm被子植物对我们人类来说很重要,解开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也是植物学家长期以来的难题。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远早于早白垩世,科学家也在侏罗纪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被子植物的花和果

科学家在宁夏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踪迹

  被子植物对我们人类来说很重要,解开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也是植物学家长期以来的难题。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远早于早白垩世,科学家也在侏罗纪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化石,但是被子植物最常见的、也是最应该保存下来的叶片为什么在侏罗纪却绝无踪迹,叶化石的缺失成为了研究早期被子植物

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被首次发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合作团队,2013年8月16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科学》上报道了一件产自中国辽宁建昌,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160百万年前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最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

蜥蜴类冷血脊椎动物雌性攻击行为进化机制研究

  攻击行为是一种高风险的竞争行为,常伴随着受伤甚至死亡,这种行为多见于雄性动物之间。如:雄性个体可以通过竞争来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从而在配偶和资源竞争方面获得“益处”。经典性选择理论认为雌性动物一般不会发生竞争行为,尤其是攻击行为。近年来,雌性攻击行为逐步受到重视,并围绕雌性攻击行为提出了一些新的

福州海关查获侏罗纪化石:属国家限制性出口物品

  近日,福州海关所属福州长乐机场海关首次在出口C类快件渠道查获古生物化石。该批化石共1个(2片),经鉴定为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早期满洲鳄头骨化石。古生物化石  福州长乐机场海关查获古生物化石。  据福州长乐机场海关介绍,福建某公司向该关申报出口书包、杯垫等C类快件一批。在CT机过机检查中,查验关员发

我最大侏罗纪恐龙化石被命名为鄯善新疆巨龙

  10月10日,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在其发现地——新疆鄯善正式被命名为“鄯善新疆巨龙”。“鄯善新疆巨龙”体长30余米、体重约30吨,生活在距今1亿6千多万年的中侏罗世晚期的齐古组,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   上图 10月10日翻拍的由科考专家根据化石绘制的“鄯善

我国西北地区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  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被子植物,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历史。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西方古植物学家长期持有的观点是:白垩

古脊椎所等在辽宁发现世界最早的怀孕蜥蜴化石

  胎生是哺乳动物的典型特征,但大约1/5的现生有鳞类爬行动物(有鳞类包括蛇和蜥蜴)也是产活仔的,被称为卵胎生。在有鳞类中,胎生这一特征演化了100多次,演化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所有脊椎动物的总和。但这个特征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近日,一件体内带有胚胎的蜥蜴化石被

中美澳团队在承德避暑山庄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

   12月6日,中美澳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绝大部分足迹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世界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的地面上,有着世界罕见的将古生物遗迹化石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案例。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大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恢

迄今有鳞动物最古老“祖先”认定

  近日,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确定了所有有鳞动物的最古老“祖先”,其生活在中三叠纪——大约2.4亿年前,在爬行动物历史中处重要位置。该研究同时认为,有鳞动物的起源和双孔亚纲爬行动物的分化,可追溯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前,即约2.52亿年前。   有鳞类动物是陆

迄今有鳞动物最古老“祖先”认定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确定了所有有鳞动物的最古老“祖先”,其生活在中三叠纪——大约2.4亿年前,在爬行动物历史中处重要位置。该研究同时认为,有鳞动物的起源和双孔亚纲爬行动物的分化,可追溯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前,即约2.52亿年前。有鳞类动物是陆地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

蜥蜴能够再生部分大脑-新发现或让人类成为受益者

  我们都知道蜥蜴能够再生它们的尾巴和脊髓,但是据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蜥蜴也能够再生它们的部分大脑。那对于蜥蜴来说是非常酷的行为,但是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也可能意味着很酷的事情。这一发现或许代表着治疗脑损伤和退化的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领域。   image.png   由于蜥蜴能够再生它们

蜥蜴能够再生部分大脑-新发现或让人类成为受益者

  我们都知道蜥蜴能够再生它们的尾巴和脊髓,但是据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蜥蜴也能够再生它们的部分大脑。那对于蜥蜴来说是非常酷的行为,但是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也可能意味着很酷的事情。这一发现或许代表着治疗脑损伤和退化的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领域。   image.png   由于蜥蜴能够再生它们

侏罗纪世界3票房破10亿|这篇硬核科普揭秘背后“隐藏情节”

  近日,“侏罗纪”系列电影的收官之作——《侏罗纪世界3》正在影院热映。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恐龙电影之一,每一次“侏罗纪”系列电影的上映都能在全球掀起恐龙热潮,激发出人们对于恐龙的无限遐想。  从1993年第一部《侏罗纪公园》电影上映,到如今已经过了近30年。在这期间,人们对于恐龙的认识也发生着变化,而

科学家发表晚侏罗纪滑翔型树贼兽研究成果

  11月13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在《自然》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纪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髻山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距今约164-159百万年前),属于燕辽生物群。  新材料保存了迄今为止贼兽类中最

中国学者Nature发现带羽毛恐龙关键生理转变

  黑素体突变是复原手盗龙类恐龙羽毛颜色的前提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全国团队继复原出近鸟龙、小盗龙两类恐龙的颜色后,在恐龙演化研究领域再次获得新进展,明确了复原恐龙羽毛颜色的黑素体形态法适用范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恐龙颜色复原是个难题,包括《侏罗纪公园》在内的很多电影

中国西北地区发现广泛分布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25.shtm 中新网南京3月22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多家科研单位展开多方合作,利用Micro-CT(微型CT)技术对来自中国西北地区中侏

侏罗纪公园之梦:生物学家打算用新技术来复活灭绝动物

  这是上个世纪的侏罗纪公园之梦。   现在,生物学家们打算用新技术来复活灭绝动物。   不过,这真的好么?   侏罗纪公园之梦:生物学家打算用新技术来复活灭绝动物   已灭绝的大海雀   日本科学家Katsuhiko Hayashi在实验室里,用编辑过的老鼠上皮细胞造出了八只小老鼠。现在

侏罗纪水不适合婴儿饮用-农夫山泉婴幼儿水实为噱头

  打着“母婴水”、“婴儿水”等旗号的水在市场上悄然走俏,但在中国,此类新概念的水产品一直没有相关的标准,婴儿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企业另立名目?   2015年7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包括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适合婴幼儿)、意大利圣安娜婴儿矿泉水、湾蓝天然矿泉水和侏罗纪饮用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辽西建昌地区发现新的侏罗纪木化石

  木化石是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存有植物木材解剖结构,在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的组成特征、植物演化历史以及陆相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辽西地区侏罗纪髫髻山组地层分布广泛,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侏罗纪化石库之一。辽西髫髻山组以前报道的木化石多发现自北票地区,而作为著名的赫氏近鸟龙和真兽

食肉恐龙棘龙或为水生

 棘龙在水下捕猎一只大型的帆锯鳐。此图代表了保存在摩洛哥卡姆卡姆群中的北非生态系统。 图片来自:Davide Bonadonna 棘龙或能适应水生生活方式。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挑战了原先认为大多数非鸟恐龙都限于陆地环境

新发现揭示了游荡在侏罗纪海洋中可怕的海洋捕食者

  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在侏罗纪海域游荡的巨大的海洋捕食者的化石。据研究小组称,这种生物可能已经成长为现存虎鲸大小的两倍,并可能以当时在海洋中的几乎所有其他生物为食。  来自朴茨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牛津郡阿宾顿郡政府博物馆的一个抽屉里发现了一系列四个大的脊椎骨化石。他们能够将这些以前未被识别的骨

我国发现新的鸟翼类恐龙和侏罗纪陆相动物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95.shtm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家历经200余天野外发掘和长达一年的修复与分析研究,确认发现于福建省政和县约1.5亿年前晚侏罗世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属于鸟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