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猜想获证实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古生物学者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这批足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拥有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发现于山东马陵山,这座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 2015年,化石爱好者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该地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珍贵的足迹,2017年4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等学者组成的考察队考察了这批足迹。 邢立达等人考察后发现,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只有一两种,但此次发现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有7种类型,包括肉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以及鸟类足迹,整体足迹的数量超过300个。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最令邢立达等人兴奋的是四道并列的两趾型......阅读全文

侏罗纪猜想获证实-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

侏罗纪猜想获证实 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系世界首例群体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本报讯(记者 屈畅)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古生物学者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这批足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

侏罗纪猜想获证实-山东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群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古生物学者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这批足迹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拥有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山东省郯城县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发现于山东马陵山,这座

侏罗纪蜥蜴研究获进展

  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有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垩

新疆发现我国最大侏罗纪恐龙化石

       科考队员在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工作(4月14日摄)。由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新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最近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发现了我国迄今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已发掘出的大量骨骼化石显示,该恐龙体形巨大,仅其股骨就长达2米多。科学家据此推算,该恐龙体

苏格兰发现侏罗纪时期最大翼龙化石

《当代生物学》近日发布研究称,英国科学家在苏格兰西北海岸的斯凯岛上出土了一具保存异常完好的翼龙化石,该翼龙翼展约为2.5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最大的有翼爬行动物。该翼龙头部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上下牙齿纵横交错,就像捕蝇草叶子上的硬毛一样。这一新物种提供了证据证明,翼龙在史前时期就开始变大,比

侏罗纪骨架揭示爬行动物演化

  Bellairsia gracilis艺术复原图  图片来自:作者Elsa Panciroli   Bellairsia gracilis化石实物照片,化石保存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图片来自:Elsa Panciroli  科学家描述了来自中侏罗世苏格兰的一个早期爬行动物的近完整

亚洲首次发现侏罗纪早期有甲类恐龙

玉溪龙复原图( 陈瑜绘) 玉溪龙化石骨骼保存示意图 (姚熙绘) 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eLife期刊报道了一件基干有甲类恐龙的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征,认为是一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 (Yuxisaurus kopchicki)。“本次的发现,首次

苏格兰发现侏罗纪时期最大翼龙化石

  《当代生物学》近日发布研究称,英国科学家在苏格兰西北海岸的斯凯岛上出土了一具保存异常完好的翼龙化石,该翼龙翼展约为2.5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最大的有翼爬行动物。  该翼龙头部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上下牙齿纵横交错,就像捕蝇草叶子上的硬毛一样。这一新物种提供了证据证明,翼龙在史前时期就开始

研究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果实化石

  被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植物群之一。离开被子植物,人们便无法生存。被子植物的来源和历史是植物系统学家关注的重点,而厘清相关问题,离不开化石证据。这解释了为什么古植物学家在努力寻找历史上的第一朵花。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在《生物系统》(Biosis: Biologi

古脊椎所在侏罗纪蜥蜴研究中获进展

  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有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垩

《侏罗纪公园》情节成真-蚊子化石腹内发现血液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0月15日报道,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只4600万年前雌性蚊子的化石,其腹内充满了吸食的血液。这一发现为部分昆虫早在远古时代即具有吸血特性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这也成为现存的第一块胃中仍存有血液的蚊子化石。相关研究报告业已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北美首次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果实化石

    左图系一块岩石上的六颗墨西哥迪尔切果,右图系其中一个果实的放大照。(王鑫供图)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在《生物系统》期刊发表论文,报道了墨西哥的侏罗纪被子植物果实。“这是可以确认的被子植物化石首次在北美大陆闪亮登场,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独立研究北美的早期被子植物果实化石。

科学家借鉴《侏罗纪公园》再造猛犸象血液

猛犸象的模拟图  猛犸象又名长毛象,因全身长满用以御寒的长毛而著称,已于约1万年前灭绝。加拿大科学家成功再造猛犸象的血液,或许在未来可以让这一物种重现地球。迁移之谜  猛犸象堪称最负盛名的史前哺乳动物,其生存的时代为冰河世纪。猛犸象与现存的非洲象和亚洲象是近亲,最早都在赤道附近的非洲

琥珀中不含有昆虫DNA-侏罗纪公园无法再现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PLOS One》上发表文章称,被困在琥珀前体中的昆虫不含有内源DNA。这一发现与之前的观点相悖。过去,人们声称可成功提取出DNA,并有望再造灭绝的动物。   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表明琥珀标本中的DNA可通过PCR而扩增,这一观点激发了许多人的想象。著名

地质地球所最新推断华北东部侏罗纪构造

  侏罗纪是华北板块从早中生代印支构造体制向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或破坏主控构造体制转换的过渡期。然而,对该期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却存在很多争议,如周缘构造域的作用差异和主控机制、华北东部“高原”是否存在或存在时限等问题,进而也限制了对其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进一步认识。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

湖北西部秭归盆地首现侏罗纪中期恐龙足迹化石

侏罗纪中期蜥脚类恐龙复原图。(课题组供图)   湖北恐龙足迹。(课题组供图) 1月6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发布研究报告,在湖北西部的秭归盆地首次发现了侏罗纪的恐龙足迹化石。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至少包括11枚足迹,其中9枚蜥脚类恐龙足迹可以形成一道行迹,另有1枚孤立的蜥脚类足迹和1枚孤立的

侏罗纪古白蚁啃食恐龙骨化石被发现

图 2008年6月拍摄的化石发掘现场。 图 白蚁啃食恐龙尸体复原图。   中、美、加、澳等国古生物学者近日宣布,在中国云南省禄丰县恐龙山镇发现了珍贵的侏罗纪古白蚁啃食恐龙骨的遗迹化石。   这一遗迹化石被命名为“东方饕餮迹”,距今约1.95亿年。它的发现为白蚁这种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起源于侏罗纪

科学家在宁夏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踪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76.shtm被子植物对我们人类来说很重要,解开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也是植物学家长期以来的难题。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远早于早白垩世,科学家也在侏罗纪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被子植物的花和果

科学家在宁夏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踪迹

  被子植物对我们人类来说很重要,解开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也是植物学家长期以来的难题。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远早于早白垩世,科学家也在侏罗纪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化石,但是被子植物最常见的、也是最应该保存下来的叶片为什么在侏罗纪却绝无踪迹,叶化石的缺失成为了研究早期被子植物

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被首次发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合作团队,2013年8月16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科学》上报道了一件产自中国辽宁建昌,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160百万年前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最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

福州海关查获侏罗纪化石:属国家限制性出口物品

  近日,福州海关所属福州长乐机场海关首次在出口C类快件渠道查获古生物化石。该批化石共1个(2片),经鉴定为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早期满洲鳄头骨化石。古生物化石  福州长乐机场海关查获古生物化石。  据福州长乐机场海关介绍,福建某公司向该关申报出口书包、杯垫等C类快件一批。在CT机过机检查中,查验关员发

我最大侏罗纪恐龙化石被命名为鄯善新疆巨龙

  10月10日,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在其发现地——新疆鄯善正式被命名为“鄯善新疆巨龙”。“鄯善新疆巨龙”体长30余米、体重约30吨,生活在距今1亿6千多万年的中侏罗世晚期的齐古组,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   上图 10月10日翻拍的由科考专家根据化石绘制的“鄯善

侏罗纪蜥蜴头骨为爬行动物演化带来见解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描述了北美晚侏罗纪(约1.45亿年前)两个蜥蜴物种部分保留的头骨。两个化石都属于有鳞类冠群(这一类群包含现生蜥蜴),并为这一演化支中各类群的关系提供了见解。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早期有鳞类演化的化石数量有限,而且通常保存不佳,现有最古老未粉碎的骨骼材料约来自白垩纪(约

我国西北地区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  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被子植物,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历史。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西方古植物学家长期持有的观点是:白垩

中美澳团队在承德避暑山庄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

   12月6日,中美澳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绝大部分足迹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世界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的地面上,有着世界罕见的将古生物遗迹化石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案例。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大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恢

侏罗纪世界3票房破10亿|这篇硬核科普揭秘背后“隐藏情节”

  近日,“侏罗纪”系列电影的收官之作——《侏罗纪世界3》正在影院热映。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恐龙电影之一,每一次“侏罗纪”系列电影的上映都能在全球掀起恐龙热潮,激发出人们对于恐龙的无限遐想。  从1993年第一部《侏罗纪公园》电影上映,到如今已经过了近30年。在这期间,人们对于恐龙的认识也发生着变化,而

科学家发表晚侏罗纪滑翔型树贼兽研究成果

  11月13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在《自然》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纪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髻山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距今约164-159百万年前),属于燕辽生物群。  新材料保存了迄今为止贼兽类中最

中国西北地区发现广泛分布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25.shtm 中新网南京3月22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多家科研单位展开多方合作,利用Micro-CT(微型CT)技术对来自中国西北地区中侏

侏罗纪公园之梦:生物学家打算用新技术来复活灭绝动物

  这是上个世纪的侏罗纪公园之梦。   现在,生物学家们打算用新技术来复活灭绝动物。   不过,这真的好么?   侏罗纪公园之梦:生物学家打算用新技术来复活灭绝动物   已灭绝的大海雀   日本科学家Katsuhiko Hayashi在实验室里,用编辑过的老鼠上皮细胞造出了八只小老鼠。现在

侏罗纪水不适合婴儿饮用-农夫山泉婴幼儿水实为噱头

  打着“母婴水”、“婴儿水”等旗号的水在市场上悄然走俏,但在中国,此类新概念的水产品一直没有相关的标准,婴儿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企业另立名目?   2015年7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包括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适合婴幼儿)、意大利圣安娜婴儿矿泉水、湾蓝天然矿泉水和侏罗纪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