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福建物构所自驱动光电探测铁电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新一代光电探测器件中,外置电源一直是制约系统性能与器件小型化的关键瓶颈。因此,无需电源模块的自驱动光电探测在下一代便携式、节能光电器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于传统的p-n结/异质结半导体材料,铁电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实现自驱动光电探测的方式。光辐射下,单相铁电材料内部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光生载流子在铁电自发极化电场作用下分离,并在外电路产生信号电压和电流,从而实现对光的探测。然而,传统的无机铁电材料,因其较大的禁带宽度、较弱的半导体特性等因素限制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铁电材料,因其大的自发极化及优异的半导体特性,在自驱动光电探测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员罗军华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资助下,首次利用二维杂化钙钛矿铁电体(CH3CH2NH......阅读全文

上海碧科公司访问福建物构所

  7月21日下午,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莽等一行4人访问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分院科技合作处相关人员、福建物构所领导、部分研究员和相关职能处室的负责人陪同参加了此次调研。   座谈会上,研究所副所长兰国政介绍了福建物构所概况、产业化进展和海西研究

李静海方新调研福建物构所

  11月1日下午,来闽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科协年会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党组副书记方新调研中科院福建物构所。  李静海和方新视察了物构所控股企业、有关实验室和成果展示厅,并同所领导及中层以上干部、研究室主任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福建物构所所长洪茂椿作了“落实九个转变,实践科学发展”

阴和俊到福建物构所调研

  12月14日上午,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一行到福建物构所调研。  阴和俊一行参观了物构所科技成果展厅后到实验室调研,他向科研人员详细询问和了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科研进展、成果的转移转化前景以及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参观结束后阴和俊又与研究所科研、支撑、管理骨干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

福建物构所纳米催化研究获进展

  通过C-H键活化芳基化反应合成联芳化合物一直是绿色化学以及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前沿和重点。虽然传统的均相催化剂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催化剂的用量大、难回收利用和产物难分离,而且催化过程一般需要比较苛刻的无水环境,增加了大规模合成的成本并且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

福建物构所 光能深部抗菌研究获进展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最紧迫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在目前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落后于耐药菌进化速度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急剧增加的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深部组织的耐药菌感染更是临床医生们面临的棘手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的

福建物构所协同催化效应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玲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利用该组自行设计合成的手性磷酰胺配体(J. Org. Chem. 2012, 77, 10427-10434)催化锌试剂对醛不对称加成反应,在使用10mol%廉价的非手性季铵盐Bu4NB

福建物构所刺激响应材料研究获进展

  具有双重或多重刺激响应性能的材料可以经由多种不同机理对外界环境予以响应,因此设计合成此类“软材料”对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已开发的双重或多重刺激响应材料主要是非晶态的有机聚合物,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从而使它们的刺激响应机理难以明确。柔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FMOFs)不仅

福建物构所光致变色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X射线诱导光致变色金属配合物   由于大气环境的不断恶化和高能射线源在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射线探测和防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的探测材料往往需要多种电子配件或者多步操作才能得到探测结果,因此寻找一种能直接给出信息的探测材料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诱导光致变

福建物构所光致变色材料研究获进展

  光电子的发展,是信息时代技术建立的基础,覆盖了信息产业的所有功能。非线性光学(NLO)材料是光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材料,包括光开关、光通信、光信息存储、光计算机、激光技术等。近三十年来,激光、遥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高精尖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急需新型信息存储与无损读取和显示材料与之相匹配。光致变色材料

福建物构所光致变色材料研究获进展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日益增加,并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退后、雨量改变等,同时CO2又是一种宝贵的碳资源,作为碳化学原料,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钢铁和食品医疗等领域中,从而捕集CO2并再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传统的技术中,将捕集到的CO2解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