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ACSnano:“分子钻”可以在数分钟内有效杀死肺炎克雷伯菌

近日,赖斯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比奥拉大学和达勒姆大学(英国)的研究人员表明,一类新开发的分子可在数分钟内有效杀死抗药性微生物。 文章作者图尔说:“到2050年,这些超级细菌每年可能杀死1000万人,远远超过了癌症。这些是‘噩梦’细菌;它们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反应。”(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这一新发明的分子以细菌为目标,一旦被光激活,便会穿过它们的外部。尽管细菌可以通过将抗生素拒之门外而进化出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但细菌却无法抵抗这种“分子钻头”。此外,遭受“钻头”破坏的细菌将对抗生素变得再次敏感。 相关结果发表在《ACS Nano》杂志上。 德克萨斯州A&M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Jeffrey Cirillo和前莱斯研究人员Richard Gunasekera(现在在Biola)进行的测试表明,这一“分子钻”可以在数分钟内有效杀死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不仅具有脂质双层,” Tour说。 “它们有两个双......阅读全文

纳米中心在纳米-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由于纳米材料的独特理化性质,在生物组织工程材料、生物传感、药物载体、重大疾病诊疗等医学相关领域表现出强大临床应用前景,尤其对于肿瘤等高度异质性疾病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极具潜力。然而,高度异质性、非平衡的动态生理环境,使得纳米材料进入生物体系并未能如设计的那样完全靶向目标位点,将持续与生物体系内的分

美国化学会C&EN评选出2015年顶级化学成果

  新年将至,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网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终大餐:2015年化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其实,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一直关注X-MOL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成果已经在X-MOL平台报道过了。不过,我们觉得,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让这一

金荣超、麦立强、黄小青等最新成果速递

  1.Nature Commun.:在效应T细胞上表达CD73会促进肿瘤对anti-4-1BB / CD137疗法产生耐药性  针对抗原启动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激动剂抗体(Ab)作为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并且人们其基本的机制仍未完全了解。Chen等人证明了外源酶CD73对anti-4-1BB/

面向平面化微型电池和微型超级电容器:从二维到三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在微型储能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应邀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面向平面化微型电池和微型超级电容器的道路:从二维到三维的器件构型》(The Road Towards Plan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微型储能器件研究进展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在微型储能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应邀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面向平面化微型电池和微型超级电容器的道路:从二维到三维的器件构型》(The Road Towards Plan

化学所在生物分子马达组装体性能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为构筑基元,利用分子组装策略设计与构建仿生体系,模拟或调控生命体基本单元的结构和功能,已成为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前沿和热点。生命体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一般情况下由旋转生物分子马达蛋白ATP合酶在跨膜质子梯度势的推动下合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

化学所在生物分子马达组装及其应用研究方面获进展

  自然界的细胞生命活动主要是通过生物分子马达协同运动来完成。近年来,以活性生物分子马达为构筑基元,利用分子组装技术,构建复杂的类细胞器结构,能很好地模拟细胞内的物质传递、能量转化和信息存储,已成为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热点。组装的生物分子马达杂化体系增强光转换效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召开 分析测试人才辈出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10月25日,在BCIEA2019召开之际(相关报道:活动缤纷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开幕),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近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支持媒体报道了此次论坛。论坛现

“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带领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纳米载药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纳米期刊ACS Nano上(ACS Nano, 2016, DOI: 10.1021/acsnano.6b04695)。  蔡林涛及小组成员陈泽

我国学者通过人工叶绿体组装系统实现可控、高效ATP合成

  光合磷酸化是自然界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根本上决定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变,也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动中化学合成与能量转化的基础。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合酶)催化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效率是评价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参数。近年来,借助天然ATP合酶的生物活性,构建能进行体外催化生成ATP的超分子组

楼雄文Science Advances 全pH范围的高效稳定析氢催化剂!

  1.楼雄文Science Advances:全pH范围的高效稳定析氢催化剂!  近日,南洋理工大学的楼雄文教授课题组成功制备出一种高晶态的Ni掺杂FeP/C多孔纳米棒,并用于电化学析氢反应中。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在全pH范围均具有高效且稳定的析氢活性,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酸性,中性和

梳理疾病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

  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类与细胞生长、增殖、疾病发生等有关的标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或对治疗干预的药物反应,在早期诊断、疾病预防、药物靶点确

新型探针技术作用大 助力多种疾病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析科学家们如何利用探针技术进行多种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  【1】J Biomed Optics:新型探针有助于黑色素瘤的早期检测  doi:10.1117/1.JBO.23.12.125004  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肤癌,每年全球有超过130,000人被

科学家在肿瘤分子影像开放共享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

  依托武汉磁共振中心的小动物磁共振成像(MRI)实验平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与该中心的雷皓课题组合作,近期在新型磁共振造影剂研发和肿瘤分子影像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Max Lu课题组发

物理所在微纳结构光学特性调控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微纳光学结构依靠局域共振、电磁场增强、慢光效应等机制,可有效地调控光与物质(原子、分子、量子点、非线性材料等)的相互作用特性,其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光子集成、灵敏信号探测和识别、生化传感、超分辨显微成像、高效太阳能电池及发光器件、疾病诊断及治疗、环境监测等重要领域。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点是针对特定应用

OpenSPR助力仿生递药系统研究

西南大学药学院李翀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多肽设计、筛选及优化,围绕多肽介导药物靶向递送开展工作。继2018年10月在Nano Letters(IF:12.08)上发表经口服途径实现靶向抗真菌感染递送系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后(Nano Letters杂志快报---OpenSPR分子互作助力

化学所在氧化铁纳米磁共振造影剂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以其优异的磁共振造影增强功能及生物安全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过去1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磁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系统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J. Mater. Chem., 2009, 19, 6274)

化学所在氧化铁纳米磁共振造影剂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以其优异的磁共振造影增强功能及生物安全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过去10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磁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系统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J. Mater. Chem., 2009, 19, 6274)

苏州大学迟力峰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正在陆续公布2020年新增院士名单。根据8月29日发布的信息,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迟力峰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与欧洲各国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可研究纳米缝隙分子层的电荷转移效应

近场光学是光学领域的一个新型交叉学科,在生物医学成像、数据存储、单分子光谱、量子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当金属纳米材料之间的缝隙逐渐减小至亚纳米级别时,缝隙中的分子层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现象并影响纳米材料的远场和近场光学属性。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荷转移对远场光学属性的影响,而对近场光学属性的研

深圳先进院等在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

化学所发表ATP合酶体外重组综述文章

  以天然生物活性分子为基元,利用分子组装策略构建新型的仿生体系,模拟生命基本单元的结构与功能,能有助于在分子层面上理解与认知生物活动的本质与物理化学机制,已发展成为组装生物学的研究新方向。  ATP合酶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生物分子马达,在生物能的产生和转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三磷酸腺

物理所发现光激发分解水的原子尺度机制及量子选择性

  光激发分解水产生氢气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持续获取清洁能源的最终解决方式之一。然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实验展示以来,人们对原子层次上的光解水过程及机理并不清楚。这也阻碍着光解水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产率较低,人们迫切需要发展新技术增强光解水效应。   金属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具有强大、可调的

上海硅酸盐所锂/钠电池开框架电极结构合成设计获进展

  探索新型电极材料构架对发展大容量和高倍率的锂/钠(离子)电池至关重要。开框架结构不仅有利于快速反应钠离子通道的构筑,其结构分解后的产物空间分布优化也有利于多电子转换反应活性和效率的提高,框架相结构单元的离散分布甚至可使转换反应发生在分子尺度上,可进一步改进转换产物的空间分布,减缓多相界面对迁移离

李玉良、张跃、崔屹、陆俊、李先锋等成果速递20200207

  1. Nature Nano.:波导集成型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在通讯频段下高速高响应性工作  由于具有独特的材料性质和强烈的物质-光相互作用,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被广泛用于构建新型光电器件。其中,响应大且速度快的光电探测器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例如在标准通讯波段运行的高速率传输互连

纳米发电机 新时代的变革?

  纳米发电机,是基于规则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纳米发电机,是在纳米范围内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目前纳米发电机可以分为3类。  一类是压电纳米发电机,压电纳米发电机是利用特殊纳米材料(氧化锌)的压电性能与半导体性能,把弯曲和压缩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微型发电机。一类是摩擦纳米发电机,摩擦

脑肿瘤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劳特伯医学成像中心分子影像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斌合作,构建了近红外二区(1000-1700 nm)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通过纳米共沉淀技术制备了RGD多肽靶向的AIE探针,实现了脑胶质瘤的近红外二区荧光/近红外一区光声双模态分子成像。研究成果Brig

lncRNA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能力

  长非编码RNA (IncRNA) 的生物学功能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生物体内数量最多的RNA类型,越来越多的IncRNA被发现可以影响细胞的功能、器官的发育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是,作为功能复杂的基因转录本,目前对IncRNA在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仍然缺乏了解【1】。  随着我国老

Nano Letters:半导体界面电荷传输规律

  第一作者:谢关才;通讯作者: 宫建茹  通讯单位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论文DOI:10.1021/acs.nanolett.8b04768  研究背景  向自然学习并力争超越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主要由于植物分子光吸收等原因的限制,自然界光合作用的效率较低。相比之下,半导体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