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卵子竟然具有一种特殊染色质高级结构?

在真核生物中,线性的DNA通过多层级地折叠,以一定的三维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正确的染色质三维结构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分裂等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卵子发生中伴随着剧烈的染色体高级结构的重编程。比如伴随小鼠卵泡发育,初级卵母细胞从相对松散、高度活跃转录的状态逐渐转化成转录沉默,染色体高度压缩的状态。 然而,由于细胞数量和实验手段的限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小鼠卵子发生过程的多时期高分辨率的动态变化过程仍然研究甚少。 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组与瑞士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 (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 Antoine H.F.M. Peters研究组合作在《分子细胞》杂志(Molecular Cell)发表了题为《多梳家族蛋白调控小鼠卵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三维结构》(Polycomb group ......阅读全文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功能差异

常染色质区域的基因可以被转录为信使RNA。常染色质区域非折叠的结构允许基因调控蛋白和RNA聚合酶与其上的DNA序列结合,从而开启转录过程。在转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常染色质都会被转录,但基本上非转录的部分会折叠为异染色质以保护暂时其上不用的基因。因此细胞的活性与细胞核中的常染色质数目有直接关系。常染色

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的结构差异

染色质可以分为两种类群,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最开始,这两种形式是通过其在染色之后的颜色深浅区分的,常染色质一般着色较浅,而异染色质着色很深,表明其紧密聚集。异染色质通常集中在细胞核的边缘区域。然而,不同于这种早期的二分法,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动物和植物体内都拥有不止这两种染色体结构,可能会有四到五种,区

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组成性异染色质

组成性异染色质,指除S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 DNA包装比基本不变,可构成多个染色中心。

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兼性异染色质

在一定时期的特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原来的常染色质可转变成兼性异染色质。如雄性个体的细胞含有一个瘦小的Y染色体和一个大的X染色体, 由于X和Y染色体上很少有共同的基因, 对于雄性来说, X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只有一个拷贝。虽然雌性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 也只有一条具有转录活性, 另外一条X染色体像异染色质一

性染色质检测

实验方法原理 在间期细胞核中,女性X染色质和男性Y染色质均可用特殊染色法显示出来。女性的两个X染色体中的一个,在间期时的染色质呈异固缩(Heteropyconosis),呈深染的小体称Barr氏体。Barr氏体位于间期细胞核内面,呈三角形或半月形小体,易为碳酸复红或硫堇等染料着色。正常女性Barr氏

染色质的分类

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活性状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按功能状态的不同可将染色质分为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

染色质的定义

  染色体在细胞周期的间期时DNA的螺旋结构松散,呈网状或斑块状不定形物,即染色质。以浓集状态存在者,称异染色质(1~eterochromatin);以分散状态存在者,称常染色质(euchromatin)。常染色质染色较浅且均匀,异染色质染色深。性染色质与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关,称x染色

异染色质的定义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是指在细胞周期中具有固缩特性的染色体。

异染色质的定义

  异染色质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功能异染色质两种类型。结构异染色质是指各类细胞在整个细胞周期内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区,含有大量高度重复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称为卫星DNA(satellite DNA)。功能异染色质只在一定细胞类型或在生物一定发育阶段凝集,如雌性哺乳动物

概述染色质的成分

  通过分离胸腺、肝或其他组织细胞的核,用去垢剂处理后再离心收集染色质进行生化分析,确定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还有非组蛋白及少量RNA。大鼠肝细胞染色质常被当作染色质成分分析模型,其中组蛋白与DNA含量之比近于1:1,非组蛋白与DNA之比是0.6:1,RNA与DNA之比为0.1:1。DN

异染色质的定义

异染色质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功能异染色质两种类型。结构异染色质是指各类细胞在整个细胞周期内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区,含有大量高度重复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称为卫星DNA(satellite DNA)。功能异染色质只在一定细胞类型或在生物一定发育阶段凝集,如雌性哺乳动物含一

常染色质的定义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松散聚集的形式,这种聚集方式在基因中大量存在,并且相应的片段通常处于活跃的转录当中(但并非必要,即常染色质部分不一定都是高表达的序列)。常染色质构成了细胞核基因组中表达最活跃的一部分。

异染色质的定义

  异染色质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功能异染色质两种类型。结构异染色质是指各类细胞在整个细胞周期内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区,含有大量高度重复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称为卫星DNA(satellite DNA)。功能异染色质只在一定细胞类型或在生物一定发育阶段凝集,如雌性哺乳动物

什么是常染色质?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松散聚集的形式,这种聚集方式在基因中大量存在,并且相应的片段通常处于活跃的转录当中(但并非必要,即常染色质部分不一定都是高表达的序列)。常染色质构成了细胞核基因组中表达最活跃的一部分。  人类基因组中92%为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的功能

  关于异染色质的功能,还未深入了解。但以下的几点是明显的。  1结构型异染色质可以加强着丝点区,使着丝粒稳定,以确保染色体分离。  2可以隔离和保护重要基因(例如NOR区的18S和28S基因),防止或减少基因突变和交换。  3促进物种分化,同源染色体可通过其异染色质区的重复序列在减数分裂时配对,这

异染色质的功能

  关于异染色质的功能,还未深入了解。但以下的几点是明显的。  1结构型异染色质可以加强着丝点区,使着丝粒稳定,以确保染色体分离。  2可以隔离和保护重要基因(例如NOR区的18S和28S基因),防止或减少基因突变和交换。  3促进物种分化,同源染色体可通过其异染色质区的重复序列在减数分裂时配对,这

染色质重塑的概念

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 :基因表达的复制和重组等过程中,染色质的包装状态、核小体中组蛋白以及对应DNA分子会发生改变的分子机理。

常染色质的功能

常染色质区域的基因可以被转录为信使RNA。常染色质区域非折叠的结构允许基因调控蛋白和RNA聚合酶与其上的DNA序列结合,从而开启转录过程。在转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常染色质都会被转录,但基本上非转录的部分会折叠为异染色质以保护暂时其上不用的基因。因此细胞的活性与细胞核中的常染色质数目有直接关系。常染色

染色质的发现过程

1879年,W. Flemming提出了染色质(chromatin)这一术语,用以描述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强烈着色的物质。1888年,Waldeyer正式提出染色体的命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认识到,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什么是Y-染色质?

  Y染色质又称Y小体或荧光小体。Y染色体用荧光染料染色后,呈亮暗不一的荧光带,在Y染色体长臂的远侧段呈明亮的荧光区。在问期时Y染色体长臂远侧段的强荧光特性仍然存在,经荧光染色后,呈强荧光亮点,直径为0.25—0.3um,位于细胞核内的任何部位。

染色质凝聚的概念

中文名称染色质凝聚英文名称chromatin condensation;chromatin agglutination定  义染色质凝缩进一步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

异染色质的区分

  常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浅色,或对福尔根反应呈弱阳性。异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或对福尔根反应呈阳性。  [1]  异染色质着色较深,常位于细胞核的边缘和核仁周围,构成核仁相随染色质的一部分。可以分为结构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和兼性异染色质(f

染色质的结构要点

1、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 200 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2、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相对分子质量100 000,由4个异二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H2B和两个H3-H4。3、146 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旋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

染色质重组的意义

染色质重组过程中,核小体滑动可能是一种重要机制,它不改变核小体结构,但改变核小体与DNA 的结合位置。实验证明,这种滑动能被核小体上游的“十字形”结构阻断。但“滑动”机制并不能解释所有实验现象。人们推测,在重组过程中,还有其他机制如核小体可能与DNA 分离,然后核小体经过重排,结构变化后,与DNA

异染色质的功能介绍

关于异染色质的功能,还未深入了解。但以下的几点是明显的。1结构型异染色质可以加强着丝点区,使着丝粒稳定,以确保染色体分离。2可以隔离和保护重要基因(例如NOR区的18S和28S基因),防止或减少基因突变和交换。3促进物种分化,同源染色体可通过其异染色质区的重复序列在减数分裂时配对,这种配对能帮助染色

水相法分离染色质

水相法分离染色质试剂、试剂盒:水相裂解缓冲液仪器、耗材:离心机实验步骤:像聚胺法的第 1、2 步中讲的那样诱导悬浮或单层培养细胞的中期阻遏状态。2. 细胞在 4℃,1000 g 离心 10 分钟然后重悬浮,典型的制备量为 10 ml 新鲜培养基含 108 个细胞。3. 将浓的细胞悬液在冰上放置至少

关于染色质的相关介绍

  染色质(chromatin)最早是1879年Flemming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现在认为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用于化学分析的原核细胞的染色质含裸露的DN

凝聚染色质的定义

中文名称凝聚染色质英文名称condensed chromatin定  义处于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原理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

染色质组装因子的概念

中文名称染色质组装因子1英文名称chromatin assembly factor-1;CAF-1定  义与新生DNA链结合,特异地识别组蛋白H3和H4及H3/H4组成的四聚体。定位结合于复制叉之后,可增加H3/H4四聚体的稳定性。需经磷酸化后才有活性,其缺失将严重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使其阻滞在S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