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森林: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及推动生命变革

科学家在美国纽约州开罗附近的一个废弃采石场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森林。这些有3.85亿年历史的岩石中含有数十棵古树的木质树根化石。这一发现标志着地球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树木进化出这些根时,它们便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气候,并产生了人们今天所知的大气。 该遗址非常特别,研究小组成员、英国卡迪夫大学古植物学家Christopher Berry说,采石场的地面大约有半个美国橄榄球场那么大,代表了穿过古森林地表下土壤的水平切面。“站在采石场的地面上,我们可以在想象中重建周围的森林。”Berry说。图片来源:CHARLES VER STRAETEN Berry和同事在2009年首次发现了这个遗址,目前仍在分析其中的化石。一些石化的树根直径达15厘米,在树干曾经矗立的地方形成了11米宽的水平放射状图案。研究小组近日在《当代生物学》上报告说,它们似乎属于古蕨属,一种有着大的木质根和带叶的木质枝干的树......阅读全文

我国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揭示熊猫食性演化及栖息地退缩

  食物是动物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联系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传统的动物食性研究方法主要依赖野外直接观察和分析动物排泄物等,却无法探讨古生动物在历史时期的食性演化和栖息地变迁特征。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  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生态学研究中,例如稳定同位素技术。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杨晓君:加强气候对野生生物影响的长期监测

  核心提示   西南地区的持续干旱不仅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也产生巨大影响。大旱之下,在云南超过300万公顷的152处自然保护区内,珙桐、苏铁等珍稀植物,大象、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如何?请看《人民日报》记者调查。   5月4日下午,贺鹏又

“生物基因宝库”的干旱之痛

纳帕海保护区内的黑颈鹤和赤麻鸭  核心提示  西南地区的持续干旱不仅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也产生巨大影响。大旱之下,在云南超过300万公顷的152处自然保护区内,珙桐、苏铁等珍稀植物,大象、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如何?请看本报记者调查。

高科技送来阵阵清凉风 ——烈日下世界大都市降温各有各招

① ② ③ ④ ⑤ ①②阿布扎比米娜赫扎耶德港的海滨开发项目效果图 ③印度斋浦尔的著名建筑风之宫殿 ④日本设计的“模拟森林”可充当人工遮阳伞 ⑤葡萄牙普兰尼特谷生态之城   在气候变暖形势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热。“给城市降降温吧”已经成为夏天里人们最热切的渴盼

“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科技相关的建议汇总

今年5月,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在今年步入了创新型国家,在科技研发投入这块达到两万亿,占GDP总的2%。主要的思路:一是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二是要紧跟研判当今世界科技

研究揭示早期人类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响应

  得益于几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积累丰富的旧石器和古人类研究材料和数据,这为序列性地思考和认识中国早-中更新世人类演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耦合关系奠定基础。  10月6日,《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中

缺乏国际协作执法 绿色碳能承受多少黑色贸易?

  -全球森林黑色档案   巴西:为非法伐木利益集团工作的黑客在2008年获取了运输和砍伐许可证,共盗窃逾170万立方米的森林。巴西联邦检察官指控了107家公司,30个领头人和200个嫌疑参与者,并要求这些公司赔偿11亿美元。   2009年,巴西联邦检察官调查的另一起骗局则涉及约3000家木材

胡锦涛:发展林业经济 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

九月六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出席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9月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的致辞。胡锦涛强调,亚太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正面临新的机遇。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该深化合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低碳名词详解

  低碳历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

人类未来的命运与生物科技不可分离!

  生物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当前,生物科技的新一轮变革,正广泛渗透到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政治等领域,其对人类伦理、法律、环境、安全、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和平与发展两个重大问题上,在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生物科技从未扮演如此重要和关键的角色,生物科技从未与人类社会未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印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与国际互通  “规划”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

黄标滕应: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将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其口号为“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还确定每年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今年的土壤日到来之际,对“健康土壤”的热议,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土壤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自然体。她是维持人类生活的主要支撑系统,

生物大灭绝正在进行 人类活动所引发

  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言论,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博士介绍,目前,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对物种进行观测和保护,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期,而且由于生

美国加州力推碳交易 城市森林或可生财

美国加州即将推出“总量控制和贸易”计划。而加州的第七大城市长滩市可能会试图通过维护其39.3万棵树构成的城市森林来向被监管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出售碳信用额度,以缓解其紧张的财政预算。   据路透社报道,长滩市女议员格里?希匹斯克(Gerrie Schipsk

中法两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在京发表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奇举行会谈。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法两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11月26日在北京发表,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六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牙齿摩擦学在食草哺乳动物进化表征方面的应用(二)

受控食物试验尽管早期研究为牙齿微磨痕纹理分析领域作出了贡献,但它们未能明确每种食物对不同纹理类型的影响程度。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开展受控食物测试才能得到解决。到目前为止仅仅进行了一项采用DMTA的研究,该研究涉及32只兔子的受控食物测试[3]。TRIDENT项目将几十只家养绵羊分为不同的饮食类型,开展了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七、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抓生物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超前部署和创新引领,以生物技术创新带动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我国从生物技术大国到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重点部署前沿共性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医药、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先进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资源利用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陈冬梅认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过了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2008年,“老天”不开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三、发展人口健康技术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系统加强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资源的整合,统筹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建设,促进医研企结合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部署疾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又是一年春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步步走来,中华大地的绿色一天天增多。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做实“一个贯通”和“五个打通”

  组建生态环境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历史性、标志性和里程碑的意义。这次机构改革的突出亮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一

盘点2010年度中国环境十大关键词

  前言:生物多样性、绿色经济、低碳社会、气候谈判、紫金矿业“溃坝门”、中石油大连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自然之子”梁从诫、“三牧”问题、环保产业。2010年,中国环境领域大事不断,一次次突发性事件触目惊心。紫金矿业“溃坝门”、中石油大连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这三起事件,从表面上看,

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威胁

  无论是“APEC蓝”的火速蹿红,还是G20峰会对气候议题的再次聚焦,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事实上,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议题,它已真真切切地关乎到人类当下以及未来的生存状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

李克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5月8日上午,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做了主旨演讲,演讲实录如下: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的开幕式。在国际社会继续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自各国的智库代表、政要和前政要、专

合成基因组发表两月 部分国际反应

  我们也必须记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经存在的专家,她在创造可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并不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比现有技术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伤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听不同的观点,考虑对方的论点,最好找到共同点,至少要尊重不同观点,然后作出决定。面对复杂问题各

三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人类活动确切证据

  3月20日,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召开为期三天的考古公众分享报告会,来自中科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等院校的文物考古专家与本地学者齐聚一堂,就11个发言题目对西藏最新的考古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藏尼阿木底的考古发掘,它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考古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