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云南曝光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95人被问责

云南省纪委监委日前通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公开曝光6个典型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6个典型问题具体包括曲靖市重金属污染整改任务落实不力问题,昭通市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污染整改敷衍应对问题,个旧市重金属污染敷衍整改问题,建水县违法储存和运输危险废物风险突出污染严重问题,洱海生态保护工作不力、部分项目推进缓慢问题,以及杞麓湖生态保护工作不力、部分项目推进缓慢问题。 2018年6月5日-7月5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针对高原湖泊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督察。2018年10月22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云南省委、省政府反馈移交督察发现的8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整改......阅读全文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责已超4000人

截至7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问题,地方已办结28076件。其中,责令整改22561家;立案处罚5709家,罚款51062万元;立案侦查405件,行政和刑事拘留464人;约谈2819人,问责4305人。从被督察地方报送情况看,河南边

云南曝光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 95人被问责

  云南省纪委监委日前通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公开曝光6个典型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6个典型问题具体包括曲靖市重金属污染整改任务落实不力问题,昭通市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污染整改敷衍应对问题,个旧市重金属污染敷衍整改问题,建水县违法储存和运输

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已问责404人

  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19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第二批对10个省份进行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全面进入下沉督察阶段。截至11月16日晚,督察组累计向被督察地区交办转办有效举报14262件;被督察地区已完成查处4124件,约谈416人,问责404人。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批中

中央环保督察组今年对20个省份“回头看”  问责超八千人

  中央环保督察组2018年分两批共对20个省份实施督察“回头看”,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6万多个,问责超八千人。  2017年底,首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解决问题,今年第一批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20个省份实施“回头看”问责超八千人

  12月26日中央环保督察组2018年分两批共对20个省份实施督察“回头看”,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6万多个,问责超八千人。  2017年底,首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解决问题,今年第一批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北、河南、内蒙古、

环保问责:让“点名”成为常态

  ■ 社论   环保问责正在打破地方官场的好人主义,敢于硬碰硬,敢于动真格。   11月16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安排,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通过各自政府网站,同步公开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相关问责情况。经统计,8省(区)此次共问责1140人,其中厅级

"三鹿"事件:防范胜于问责

继严肃处理山西"9.8"尾矿库溃坝事故有关责任人后,今日中央又痛下决心,对"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相关领导进行了问责和处理。在对中央决定拍手称快的同时,不禁想到,我们不仅要有事后的严肃处理,更应有一整套防范和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的法律和制度。反思毒奶粉事件,起因是厂家、不法分子等为了一己之利不惜作出种种缺德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接近尾声 狠抓问题效果凸显

  为期1个月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将近尾声。从反馈来看,“回头看”对地方的震慑效果明显。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底,结束“回头看”现场督察工作的河北、宁夏、黑龙江和江西4省区立案处罚企业就达到1056家,问责666人。  有专家表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已成为破解环保领域阳奉阴违问题的利

节能减排问责 哪些行业受益?

  进入“十一五”最后一年,离检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仅剩下7个月时间,国务院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提出十四项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措施,分析人士认为,其中加大淘汰落后力度、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三记“重拳”将对节

土壤污染遭遇问责无"据"

  一边是数年前3座化工厂污染后的地块,面积有数个足球场大小;一边是刚入驻不久的学校,时时闻到刺鼻的气味,两者只有一路之隔。常外“毒地”风波发生以来,学校为何要建在“有毒地块”、环评警示为何没有得到重视等问题引发各界对“毒地”修复的关注。  这次常州“毒地”风波背后,凸显了全国目前土壤污染遭遇问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