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发展节水抗旱稻实现资源节约

根据 “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绿色理念和《绿色超级稻品种认定办法》,经863计划 《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认证,节水抗旱稻“旱优549”、“旱优73”、“旱优983”获绿色超级稻品种认定证书。 节水抗旱稻是指既具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栽培稻新类型,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在有水灌溉的高产田种植,产量和米质与水稻相当,但可节水50%,大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和碳排放;(2)在没有灌溉条件的中低产田种植,可实现旱直播旱管,增产稳产;(3)栽培上简单易行,节能环保。2016年《节水抗旱稻 术语》和《节水抗旱稻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颁布实施,2018年国家审定委员会批准设立“国家节水抗旱稻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抗旱鉴定中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 发展节水抗旱稻,可改变传统水稻种植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阅读全文

发展节水抗旱稻 实现资源节约

  根据 “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绿色理念和《绿色超级稻品种认定办法》,经863计划 《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认证,节水抗旱稻“旱优549”、“旱优73”、“旱优983”获绿色超级稻品种认定证书。  节水抗旱稻是指既具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

上海节水抗旱稻 在新疆克拉玛依试种成功

  11月19日,记者从新疆克拉玛依市科技局获悉,日前克拉玛依市对引种试验的上海节水抗旱稻“沪旱6220”进行收割和检测,亩产近千斤。该品种是在上海援克指挥部和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引进的新品种旱稻。  今年5月中旬,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专家的指导帮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超90亿元

  11月19日,记者从新疆克拉玛依市科技局获悉,日前克拉玛依市对引种试验的上海节水抗旱稻“沪旱6220”进行收割和检测,亩产近千斤。该品种是在上海援克指挥部和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引进的新品种旱稻。  今年5月中旬,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专家的指导帮

罗利军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罗利军在节水抗旱稻方面的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向优质、低碳发展,为全球农业绘就“蓝色”农业图景。 2022年,是罗利军扎根上海后,专注种质资源

水稻种植另辟节水蹊径

  以“超级稻”为代表的我国水稻“高产路线”,有力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国内水稻专家另辟蹊径,从节水抗旱的角度入手,探索一条与“高产”路线并行不悖的“绿色生态”路线。   作为项目主持方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负责人新近宣布,育成的节水抗旱稻已在全国推广,并在亚非贫水国家示范推

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节水水稻获得新进展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在,来自中国节水抗旱杂交稻研究继续取得进展。上海科学家选育的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9月16日经过现场测产考评显示:节水抗旱杂交稻比一般杂交水稻节水一半左右,少用农药,生育期短,减少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而实际产量达到了每亩560公斤以上。 据研究主持单位——上海市

我国科学家选育出节水抗旱杂交稻 节水一半左右

中国节水抗旱杂交稻研究继续取得进展。上海科学家选育的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9月16日经过现场测产考评显示:节水抗旱杂交稻比一般杂交水稻节水一半左右,少用农药,生育期短,减少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而实际产量达到了每亩560公斤以上。 据研究主持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负责人罗利军研究员介绍,项

土壤水分不足对于旱稻米的口感以及品质的影响

干旱已成为限制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稻作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旱稻品种一般抗旱性较强,其早熟种全生育期需水量仅为294~335 mm,具有耐旱耐瘠、抗逆性强、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省工和水陆两栖等特点,虽然对于土壤水分的需求比较的低,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于旱稻的品质以及产量均会有很大的影响

无线墒情监测系统对土壤水分影响稻米质量原因分析

我国大部分农业区域,每年都会遭受旱灾或者涝灾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巨大,甚至是致命的。中国西南地区、中国北方等区域,就是干旱频发的地区。而干旱,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还影响作物的质量。干旱已成为限制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稻作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旱稻品种一般抗旱性较强,其早熟种全生育期需水

筛选优异种质资源 造就节水抗旱的“稻坚强”

视觉中国供图  科技大奖中的“民生”关键词①  编者按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日益增长,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日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强调成果应用积淀是本年度获奖项目的特点之一。这些获奖项目中,不乏一批聚焦环保、卫生、农业等民生领域重要问题的成果。  本报今起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