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焦虑遗传基础

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焦虑基因研究中,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研究人员发现了有关这种疾病潜在生物学原因的新证据。这项研究使用百万退伍军人项目(MVP)的数据,识别了人类基因组中与焦虑风险相关的区域。这些发现可能会产生对这种影响1/10美国人的疾病的新理解和新疗法。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弗吉尼亚康涅狄格医疗中心和耶鲁大学的Dan Levey表示,这些发现是在理解焦虑症以及基因如何影响精神状况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相关结论1月7日刊登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焦虑是指对感知到的未来威胁的预期。在焦虑症中,这些担忧与实际预期的事件不成比例,从而导致患者痛苦。焦虑症经常和其他精神疾病一起出现,比如抑郁症。只有1/3的焦虑症患者接受了治疗。一些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以及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等药物,被证明是有效的。在医学的其他领域,通过基因研究已经形成了针对许多疾病的精准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遗传和生化特征定制药物治疗。研......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木薯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品资所和三亚研究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绘制了388份木薯种质的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木薯群体水平杂合性变异影响木薯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为木薯及其它高杂合作物遗

新研究揭示前列腺癌的遗传史

  最近,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调查了患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癌症患者的基因组序列,确定了与遗传性前列腺癌(HPC)相关的单倍型,祖先DNA片段。  研究人员对纳什维尔家族性前列腺癌研究(NFPCS)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将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分别来自具有该病史的独立家庭)与没有前列腺癌的个人或家

研究揭示竹子茎秆快速生长的遗传机制

  演化创新(evolutionary innovation)贯穿于整个生命之树(Tree of Life),如被子植物的花和鸟类的羽毛分别为植物和鸟类开拓和适应新的生态位提供了重要前提,其如何产生是演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挑战之一。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新基因是演化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几

最新研究揭示亚洲棉光籽性状遗传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河南大学开展了亚洲棉光籽(无短绒)性状基因定位以及遗传机制研究,揭示了亚洲棉光籽性状相关基因GaFZ及其上游的非编码片段在棉花短绒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对培育环境友好型棉花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上。  棉花纤维是天然的纺织

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拉美人长寿之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首次证实,拉美人(Latinos)的衰老速度的确比其他民族的慢。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期的Genome Biology杂志上,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找到适合所有人的抗衰老途径。  “尽管拉美人患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比例较高,但他们的寿命比高加索人长。这被科学家们视为一种难以

研究揭示西瓜3个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机制

西瓜果皮颜色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及分析 刘文革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刘文革团队对西瓜果皮颜色、种皮颜色和节间长短3个性状的重要功能基因进行了挖掘和功能分析,阐述了其遗传和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理论与应用遗传学》《植物科学前沿》和《国际分子科学杂志》。  论文

研究揭示木薯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品资所和三亚研究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绘制了388份木薯种质的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木薯群体水平杂合性变异影响木薯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为木薯及其它高杂合作

研究揭示石山叶猴适应喀斯特环境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生态学研究组与德国灵长类研究中心等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利用比较基因组、种群基因组及其细胞学功能实验,揭示了乌叶猴属中的石山叶猴种组物种适应喀斯特特殊生境的遗传机制,发现石山叶猴的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具有有效减少钙离子内流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石山叶猴物种在高钙

焦虑症是由父母遗传给后代的性别特异性遗传

关于这项研究:在这项对加拿大398个孩子的研究中,那些有焦虑障碍的同性父母的孩子比有焦虑障碍的异性父母的孩子更有可能患有焦虑障碍,这一发现表明,在父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可能发挥了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确定治疗父母的焦虑是否可以保护他们的孩子不患上焦虑障碍。

我国科学家揭示黑水虻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遗传基础

  11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黄勇平研究组联合詹帅研究组、王四宝研究组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喻子牛、浙江大学副教授张志剑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红等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工作“Genomic landscape and genetic ma

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四)

四、血卟啉症药物反应也可以在遗传病的基础上发生。血卟啉症(porphyrias)的急性发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血卟啉症是一组涉及血红素合成有关酶遗传性缺陷的疾病,除其中有些类型表现为对光敏感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溃疡、感染等症状外,其余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便秘、呕吐、周围神经运动障碍(如肌无力

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二)

   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的遗传病,一般平时无症状,但在吃蚕豆或伯氨喹啉类药物后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等急性溶血反应。  众所周知,红细胞中糖代谢

猫被驯化的遗传基础

  一项研究说,家猫基因组测序为驯化背后的机制提供了线索。人类与猫共存了至少9000年,而由人工培育猫品种的活动出现在大约150年前,但是人们几乎不知道在驯化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遗传变化。Wesley C. Warren及其同事测定了一个家猫品种——一只雌性阿比西尼亚猫的基因组序列,并把它与6个其他家

毒物反应的遗传基础(一)

  有时,药物和毒物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药物过量可引起中毒,少量毒物有时也可作为药物使用,特别是环境中某些诱变剂、致癌剂或致畸剂在群体中引起不同的个体反应,某些个体对这些有害因子表现易感倾向。实际上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也可能受特定基因型的制约,药物遗传学的某些原则,也可应用于研究毒物对

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三)

由于生化变异型已报告太多,靠酸蛋白的生化学特点(如电泳速率,热稳定性等)来区分出新的变异型已很困难。自1986年克隆了此基因,特别是1991年发表了此基因的DNA全顺序后,就已从DNA水平鉴定G6PD基因的突变类型。目前已知,G6PD基因的主要突变形式是点突变。国际上报告了50多种点突变和1种1个密

毒物反应的遗传基础(二)

  二、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合并肺气肿(emphysema)或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这类疾病以肺泡

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

遗传从现象来看是亲子代之间的相似的现象,即俗语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的实质是生物按照亲代的发育途径和方式,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产生和亲代相似的复本。遗传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不轻易改变从亲代继承的发育途径和方式。因此,亲代的外貌、以及优良性状很有可能在子代重现,甚至酷似亲代。而亲代的缺陷和遗传病

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一)

   一、琥珀酰胆碱敏感性  琥珀酰胆碱(succinylcholine, suxamethonium)是一种肌肉松弛剂,早期作为外科麻醉剂使用,它不仅可使一般骨骼肌松弛,而且可使呼吸肌短暂麻痹(2-3分钟),但有极少数人(1/2000)在用药后呼吸停止可持续一小时以上,如不行人工呼吸,往往导致

研究揭示干细胞维持年轻态的表观遗传机制

  DGCR8作为经典miRNA合成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广泛参与非编码RNA合成、mRNA可变剪接和转录后调控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但其在干细胞衰老中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7月26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

研究揭示中外猪种产肉性状差异遗传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中国地方猪和西方瘦肉型猪在产肉性状及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差异分子调控机制,为猪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生猪是我国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猪历史

新研究揭示环境经历的跨代表观遗传机制

  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暨南大学教授周庆华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高脂食物喂养可诱导线虫的脂肪积累表型,且父母代线虫可将这种肥胖信号传递给后代,导致后代在没有高脂喂养的情况下,也可表现出脂肪积累表型,并揭示了这种跨代遗传效应被组蛋白H3K4me3的修饰所介导。  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核苷

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遗传资源序列ZL分布情况

   2018年6月6日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总部位于德国的世界最大化学品生产商巴斯夫公司注册了1988年至今的全球所有海洋遗传资源序列(Marine Genetic resources, MGRs)ZL的47%。该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对已记

研究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著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出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树突状

遗传研究揭示脊椎动物延缓衰老的新线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关于非洲青鳉鱼(African turquoise killifish)在滞育(diapause)期间如何能够暂停衰老过程的线索。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2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

德国研究发现新型抗焦虑物质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研究所6月19日说,试验证实,一种转运蛋白配体能够抑制焦虑症反应,而且没有目前常用抗焦虑药物的副作用,因而很有希望被用于研制新型速效抗焦虑药。   焦虑症是一种精神疾病。目前治疗这种疾病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出现疲倦、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等副作用,断药后

美研究发现脑部焦虑反应区

  美国研究人员11日发表报告称,他们在恒河猴幼猴大脑中发现两个感应焦虑的区域。他们认为,在人类幼儿大脑中类似区域可能发挥着同样作用。   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研究人员测试了238只幼年恒河猴面对威胁时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恒河猴越焦虑,其大脑

现代玉米杂种优势群遗传演化基因组学基础获揭示

 玉米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群划分。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研究揭示了玉米父、母本杂种优势群趋同与趋异选择的遗传规律,解析了玉米基因组分化特征及其对杂种优势的贡献。该团队通过总结过去,将玉

揭示玉米杂种优势群遗传改良与分化基因组学基础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洋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玉米父、母本杂种优势群趋同与趋异选择的遗传规律,解析了玉米基因组分化特征及其对杂种优势的贡献,为新时期玉米自交系创制和杂种优势利用提

广东桑驯化、扩张和性状改良遗传基础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25.shtm

研究揭示香禾糯遗传演化规律及侗族迁徙路线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在基因组层面解析了我国黔东南香禾糯的遗传演化规律及基因组印记,阐明了侗族族源及迁徙路线,为研究人类文明和迁徙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为未来高产和抗逆等水稻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组数据和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