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珍珠质水溶性基质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

摘要: 珍珠质是由大于95 %的碳酸钙晶体与少量有机大分子组成的生物矿化产物, 其中含量小于5 %的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对碳酸钙晶体的形成进行严格控制。为深入研究珍珠质基质蛋白对碳酸钙结晶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水提法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珍珠质中提取出水溶性基质(Water Soluble Matrix , WSM) ,并利用反相HPLC分离得到3 个主要蛋白组分( FI - III) 。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WSM及其3 种组分富含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与亮氨酸。体外饱和碳酸钙溶液结晶实验表明, WSM能显著影响体外碳酸钙晶体的形成; 其3 种组分对碳酸钙晶体形成的作用并不相同: 组分FI 和组分FII 加速晶体的形成, 而组分III 则抑制晶体的形成。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珍珠质中同时存在抑制和促进晶体形成的两种蛋白质因子, 推测珍珠质致密有序结构的形成是正、负两种调控机制共同作用的......阅读全文

珍珠粉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实验研究—X射线能谱分析

珍珠(Pearl)为珍珠贝科动物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蚌科动物,如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j、褶纹冠蚌Critaria Plicata等双壳类动物软体部受刺激而形成的一种霰石型结晶体。在我国古代医学中,珍珠被作为一种天然名贵的中药材,其化学组成由碳酸钙、磷酸

南海海洋所构建马氏珠母贝遗传图谱并发现转录调控因子

  马氏珠母贝是一种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也是国际上研究生物矿化机制的良好实验材料。对马氏珠母贝性状分子遗传基础和重要基因功能进行解析,将有助于推动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发展和品种创制。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何毛贤研究团队利用RAD高通量SNP分型技术,构建了

南海海洋所在珍珠贝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及世界上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生物矿化的重要科研材料。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何毛贤研究员领导的团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珍珠贝免疫及矿化基因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中国科大实验室“长出”珍珠母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课题组在人工合成珍珠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通过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过程制备了人工仿生结构材料,具有与天然珍珠母高度相似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特征,并兼具很好的强度及韧性。该成果刊发在10月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   贝壳内层的珍珠母具有独特而

实验室“速成”珍珠母 有望变身人工骨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课题组首次通过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过程制备了人工仿生结构材料,具有与天然珍珠母高度相似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特征,并兼具很好的强度及韧性。该成果刊发在日前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贝壳内层的珍珠母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微观层状结构,这种结构使珍珠母在宏观上同时具备超常的硬度

中国科技大学Scienc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珍珠层也称为珍珠母,是存在于软体动物贝壳内层和珍珠上的有光泽物质。珍珠层不仅色泽亮丽而且具备优良的材料学性能,在生物矿化、仿生材料等领域备受关注。天然珍珠层是经年累月形成的,而人工合成珍珠层只需要几个星期。不过,由于珍珠层结构复杂,其人工合成一直比较困难。  现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

8月19日《科学》杂志精选

  用自然配方制造珍珠母  研究人员成功创制出了合成的珍珠质,它与被称作珍珠母的天然物质十分相似。珍珠质是一种发亮的物质,它存在于珍珠的覆盖层中以及某些贝壳的内面。它具有可观的强度和韧性,使得它成为有吸引力的进行合成的材料,然而,它的结构多面且复杂。目前所用的合成它的方法包括错综复杂的分层和步骤,以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鉴别染色珍珠

摘要:本文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一些天然颜色成因的珍珠和染色珍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彩色珍珠的颜色继承了其珠母的特征,天然黄色的养殖珍珠在360nm-430 nm处具有明显的宽吸收带,且紫区比蓝区吸收强,染色黄色珍珠在430 nm处具吸收带或在360 nm和430 nm具吸收带,且430 nm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鉴别染色珍珠

本文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一些天然颜色成因的珍珠和染色珍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彩色珍珠的颜色继承了其珠母的特征,天然黄色的养殖珍珠在360nm-430 nm处具有明显的宽吸收带,且紫区比蓝区吸收强,染色黄色珍珠在430 nm处具吸收带或在360 nm和430 nm具吸收带,且430 nm处吸收

中国学者提出增强仿生陶瓷韧性的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课题组茅瓅波副研究员等从生物矿物的残余应力增强机制中获得启发,提出一种新的仿生增韧方法,可显著提升仿珍珠母陶瓷的韧性,韧性放大系数达16.1±1.1,优于最先进的仿生陶瓷。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对于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陶瓷具有硬度大、强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