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液液相分离促进皮肤屏障形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皮肤中蛋白的相分离问题可能导致某些皮肤疾病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drives skin barrier formation”。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对小鼠组织中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的研究以及他们发现的结果。瑞士苏黎世大学的Arpan Rai和Lucas Pelkmans针对这项研究在同期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Liquid droplets in the skin”的观点类型文章。 图片来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x9554。 先前的研究已表明作为皮肤的最外层,表皮(epidermis)由角质形成细胞(即产生角蛋白的细胞)组成。表皮是由这样的细......阅读全文

3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大进展!经过改进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个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点  doi:10.1126/science.aba8853  许多基础研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新研究揭示了RNA的3’末端加工机制

   20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课题组和英国 John Innes Centre研究所Caroline Dean研究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拟南芥FLL2蛋白促进聚腺苷酸化复合物的液-液相分离》(Arabidopsis FLL2 promotes liqu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为加强药品生产监管,进一步指导和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科学系统地开展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作为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指导性文件,现予发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附件:除菌过滤技术

Dev Cell | 宋艳组揭示转录因子神经元终末分化的新机制

Image credit: Zhi Ye  由抑制性组蛋白修饰H3K9me3所标记的异染色质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变得高度凝聚,其区域显著扩展 【1,2】,形成防止已分化细胞命运逆转的重要壁垒。与此相对应,H3K9me3+异染色质区域的解压缩可以极大提高细胞重编程的效率【3, 4】。过去的研究表明,H3K

第19届全国色谱大会特邀报告(二)

  2013年4月1日-4月3日,为期三天的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福州西湖宾馆召开。继4月1日张玉奎院士、陈洪渊院士、江桂斌院士、庄乾坤主任、陈义研究员和Jan-Christer博士的特邀报告之后,4月3日下午,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又迎来了吴学梯司长、赵宇亮研究员、吴永宁研究

粪便检验及进展

  粪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经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残渣与消化系统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脱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虫等组成的混合物。进行粪检验可以获得被检者消化系统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广泛的信息,具体来说,进行粪检验,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胆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症和出血等

北大研究揭示转录因子驱使神经元终末分化新机制

  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艳研究组题为“Mitotic implant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spero via phase separation drives terminal neuronal d

聚焦生命科学 2016北京色谱年会带你看热点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2日 为促进北京地区色谱技术的应用与交流,了解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色谱学会于北京日坛宾馆举办了“2016年北京色谱年会”。本届色谱年会的主题是“色谱与健康”,年会邀请到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庞国芳院士等色谱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及色谱厂商作大会报告,报告在生

蛋白质组最新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蛋白质组的概念与基因组的概念有许多差别,它随着组织、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在转录时,一个基因可以多种mRNA形式剪接,一个蛋白质组不是一个基因组的直接产物,蛋白质组中蛋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

细菌学诊断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新的细菌诊断技术和方法已广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鉴别。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已远远不能满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努力,已创建不少快速、简便、特异、敏感、低耗且适用的细菌学诊断方法

Cell背靠背 | 相分离促进紧密连接形成的机制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是指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细胞连接在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不同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三种类型。其中紧密连

蛋白质浓缩和溶质的去除实验

预计在新奇的一级分子和生物仿制药实体方面将会有突出的增长。一些进步的是改良的分析、开发和相互作用。现在已有许多用于去除關的方法,包括冻干、反向萃取、溶质析出,precipitation、透析(溶剂交换) 、超滤和层析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微和设备发展的支持下,小型化和高通量的蛋白质分析取得了极大

蛋白质浓缩和溶质的去除实验

蛋白质浓缩和溶质的去除实验             实验步骤 一、层

Cell;背靠背 | 相分离促进紧密连接形成的机制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是指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细胞连接在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不同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三种类型。其中紧密连

Cell;背靠背 | 相分离促进紧密连接形成的机制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是指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细胞连接在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不同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三种类型。其中紧密连

质谱沙龙第十九期活动报道

  2009年5月23日,质谱沙龙第十九期活动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举行。此次到会者除了来自二炮总医院、西苑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发酵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空军总医院、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AB公司等老朋友外,还有来自戴安公司、东西电子的新朋友。报告后的讨论一直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分子杂交技术(一)

一、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

一、杂交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可在DNA与DNA、RNA与RNA或RNA与DNA的

分子杂交技术(一)

一、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即出现稳定的双链区,这是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杂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两条单链的碱基顺序完全互补,所以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只要彼此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补顺序(即某种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杂交双链。分子杂交

细菌学诊断技术(二)

  5.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原理  根据完成杂交反应所处介质的不同,分成固相杂交反应和液相杂交反应。固相杂交反应是在固相支持物上完成的杂交反应,如常见的印迹法和菌落杂交法。事先破碎细胞使之释放DNA/RNA然后把裂解获得的DNA/RNA固定在硝基纤维素薄膜上,再加标记探针杂交,依颜色变化确定结果,该法是

沃特世:同中国科学家深度合作共促糖组学创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如果说基因是生命的起点,那么糖蛋白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生命功能的终点。人类蛋白中有50%以上都发生了糖基化的修饰,在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糖蛋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制药中最亮眼的单抗药100%都是糖蛋白药物。对糖蛋白和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贯穿生物制药、疾病与临床研究生生不

清华大学李丕龙团队在Nature等发表,在相变领域取新突破

  iNature  2019年9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李丕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李海涛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题为Histone modifications regulate chromatin compartmentalization by contributi

分光光度法测定香烟中的尼古丁含量

1 引言 尼古丁,又称烟碱,分子式为C10H14N2,是烟草生物 碱中具有高毒性的化合物之一。它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 收渗入体内 。 测定烟草中尼古丁

Mol Cell 相分离对于重新认识突触的形成与维持的重要意义

  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突触(Synapse),上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前膜(Pre-synapse)释放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经过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被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Post-synapse)接收,

需求推动进步,质谱让人类生活更美好

  ——访安捷伦质谱事业部高级市场总监David Edwards、浙江大学潘远江教授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生命与健康研究是近些年诸多方向的关注热点,与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密切相关。随着分析技术发展的带动,生命与健康研究的深度亦不断被拓展:暴露组学、代谢组学、代谢流、多组学整合及结合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