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利用高光谱遥感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

摘 要 2003—2006年连续3年采用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试验,于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植株氮素含量。根据特征光谱参数2叶片氮素营养2籽粒蛋白质产量这一技术路径,以叶片氮素营养为连接点将模型链接,建立基于开花期高光谱参数的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开花期叶片氮含量、氮积累量以及花后叶片氮转运量均能够较好地反映成熟期籽粒蛋白质产量状况;对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的光谱反演,在不同品种、氮素水平和年度间可以使用统一的光谱参数,其中利用红边位置(REPle)和修正型ND705 (mND705)可以较好表达叶片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红蓝边面积比( SDr /SDb)和742 nm处一阶微分( FD742)为变量建立叶片氮积累量监测模型效果较好;经独立试验数据的检验表明,以参数REPle、SDr /SDb和FD742为变量建立成熟期籽粒蛋白质产量预报模型均给出理想的检验结果,模型测试精度R2 分......阅读全文

科学家构建新的氮素遥感监测模型

   氮元素是引发湿地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也是湿地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湿地植物氮素含量是湖泊/湿地氮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模型的重要参数。日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罗菊花等人以芦苇为湿地代表植物,利用植被分层的方法,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研究了芦苇的氮素垂直分布规律

PC-ANN模型用于水稻氮素定量遥感诊断精度优于线性模型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同时防止或尽量减少作物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各国政府、专家、环境工作者及生产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的氮素管理措施,合理施用氮肥,准确、迅速、经济地判断植物的氮素状况、确定作物的氮肥需要量以及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主动遥感光谱仪Greenseeker与SPAD对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手持式主动遥感光谱仪Greenseeker和叶绿素仪SPAD对玉米不同氮素水平下各个生育期的NDVI值及叶片SPAD值进行测试,研究不同氮素对玉米群体和个体营养状况的变化以及田间条件下简便、快速、非接触性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DVI值也增加,氮肥施用

高光谱遥感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

作物的长势情况通过其生理特征体现,而生理特征又决定了作物对光吸收、透射和反射的变化,由此可以根据光谱的差异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植株水分、矿物质含量、叶绿素浓度和叶面积指数等这些反映作物生长状况的主要生理生化参数,在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均有差异。绿色植物对光谱的反射特征,可见光波段受叶绿素等各种色素影响

作物氮素诊断技术的研究综述

氮素是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影响最为显著的营养元素。作物体内的全氮含量约为干重的0.3%-5.0%氮素参与叶绿素的 组成,不仅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核酸和植物体内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外,植物体内一些维生素、某些生物碱以及部分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 素均含有氮素。在生产中,缺氮时,

冠层叶绿素测定仪对作物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且在产量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显著的营养元素有氮素。而且,氮素参与叶绿素的组成,也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作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大量研究通过探测作物生长期间叶片及植株氮素、叶绿素的情况来预测小麦籽粒品质。冠层叶绿素测定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透光

高光谱遥感的特点

  1)波段多且宽度窄能够使得高光谱遥感探测到别的宽波段无法探测到的物体。  (2)光谱响应范围更广和光谱分辨率高使得它能够更加精细的发硬出被探测物的微小特征。  (3)它可以提供空间域和光谱域信息也就是“谱像合一”。  (4)数据量大和信息冗余多,由于高光谱数据的波段多,其数据量大,而且和相邻波段

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预测小麦氮和水的分布与含量

在日益发展的当代精准农业研究中,通过地面传感器网络监测作物的表型性状,进一步分析作物生理生化特征、养分变化和评估生物量,有助于灌溉和施肥管理,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高光谱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高通量、大尺度作物表型研究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和无损的方法来评估作物生理和生化状况,可以应用于作物生命的

小麦籽粒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条件是导致小麦品质变化的重要因子。小麦品质受种植区域生态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阎俊等,2001;Souzaetal,2004;Gazzaetal,2008)。  1小麦籽粒品质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对小麦籽粒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春季地温在8℃-20℃范围内温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用到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航天或航空遥感,虽然其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