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是学术抄袭还是借鉴?杨辉2次回应并致歉付向东

2020年7月2日,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 80 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此后的一周内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付向东称自己2018年在神经所做学术报告后,杨辉重复其实验却未告知并抢发文章。杨辉7月3日发表声明,称付向东在神经所讲的内容不仅与杨的文章不同,且与付2020年发表的《自然》论文不同。 今日,杨辉再发声明:1. 承认借鉴了付向东的工作; 2. 承认发表前未与付向东沟通重复实验的进展; 3. 目前在与 Cell 沟通补遗,致谢付向东的贡献并致歉。 以下为声明全文。有关 “CasRx介导胶质细胞向神经元转分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的说明 2018年3月,Cell 杂志发表了新型基因编辑系统 CasRx,我们意识到CasRx 可能非常适用于采用基因敲低的方法来做转分化研究和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自2018年5月起,使用体外培养细胞在多个疾病靶点验证了 CasRx 可......阅读全文

是学术抄袭还是借鉴?杨辉2次回应并致歉付向东

  2020年7月2日,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 80 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此后的一周内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付向东称自己2018年在神经所做学术报告后,杨辉重复其实验却未告知并抢发文章。杨辉7月3日发表声明,称付向东在神经所讲的内容不仅与杨的文章不

是学术抄袭还是借鉴?杨辉2次回应并致歉付向东

  2020年7月2日,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 80 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此后的一周内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付向东称自己2018年在神经所做学术报告后,杨辉重复其实验却未告知并抢发文章。杨辉7月3日发表声明,称付向东在神经所讲的内容不仅与杨的文

颜宁谈学术不端:不公开调查处理,再多学风建设都徒劳

  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杨辉研究员被指控学术剽窃,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  最近颜宁就此事在微博中发表看法,她说:“对学术不端事件处理得越公开、越清晰,人们去触犯这些道德标准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对这些事进行认真公开的处理的话,再多的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教育都是徒劳。”  事情起于2020年7月2日,

杨辉对付向东指控发表声明 神经所调查小组已成立

  2020年7月2日,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 80 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点击阅读),引起了轩然大波。  2020年7月3日,Retraction拿到了第一手资料,杨辉正式发表了声明:表示将积极配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对近日网传有关本人学术成果舆情的调

“反抄袭”软件遭遇大学生“反反抄袭”

      “反反抄袭”招数三:取巧       改写也好,翻译也罢,都是力气活儿。1万字的论文,如果字字改写,句句翻译,恐怕论文没写完,已经是人比黄花瘦,华发上鬓头了。在丁晓薇看来,理工科学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因为“理工科的论文,变变数据图表啊,变变操作环节啊,就可以变成自己的东西了,反抄袭软件根

高校论文反抄袭系统被用做抄袭道具

  这个时间,依然留在学校的大四学生,不是在实习,就是在赶论文。  小王是杭州下沙高教东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在钱江晚报热线电话中抱怨:“我的室友靠论文反抄袭系统,把复制粘贴的毕业论文稍作修改,拿去交差,居然完全查不出来。”  目前全国重点高校基本都使用了论文反抄袭系统,这套系统本来

处理学术抄袭,为何领导与师生有别

   论文查重是如今每个大学生在毕业答辩前的必经步骤,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标准,论文的重复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抄袭,无法参加毕业答辩。近日有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的教师反映,院长雷裕春的9篇论文和1篇专著,经知网检测,重复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达94%,而该校学术委员会认定所有论文

王敬波:治理学术抄袭法律不能缺位

   学术抄袭是生长在学术共同体上的一个毒瘤,被曝光的不仅有大学生、研究生、教师与研究人员,还有知名教授。随着技术发展,学术抄袭由“剪刀+糨糊”升级为更便捷的“复制+粘贴”。作为学术造假的主要形式,学术抄袭是学术领域的腐败现象,其恶劣影响丝毫不逊于官员腐败,不仅破坏了国家科技创新的动力,也断送了国家

最恶劣的学术不端:伪造、篡改、抄袭和剽窃

   学术不端是近年来科技界越来越多地显现和议论的问题,似乎有越打越多、屡禁不止的趋势。日前,在中科院学部举行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中国物理快报主编、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院士提出了要区分科研中的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坚决打击和遏制学术不端。  朱邦芬将科研行为分为负责任的科研行为、科研不当行为和

公开学术资源库,让抄袭无处藏身

   随着数据库功能变得强大,技术会对抄袭形成新的震慑力量。要让所有学生意识到,只要有学术不端行为,就会是一颗“定时炸弹”,公开的学术资源库,会让抄袭无处藏身。  近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当中流传着数张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的网页截图,截图内容为两篇高度相似的硕士学位论文。这两篇论文分别是安徽大学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