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解析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了病毒通过“劫持”油菜素内酯途径进而抑制茉莉酸介导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新机制,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上。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一旦得病便无药可治,因此,被称为“水稻癌症”。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该团队前期利用已经建立的规模化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克隆了首个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 STV11 ,并创建了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我国南方粳稻区受条纹叶枯病危害的难题。但水稻条纹病毒与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 该团队研究发现,增加外源或内源油菜素类固醇和茉莉酸及增强2种激素的信号途径,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相反,油菜素类固醇或茉莉酸信号受阻时,水稻更易感病......阅读全文

解析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了病毒通过“劫持”油菜素内酯途径进而抑制茉莉酸介导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新机制,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 Pathogens)》上。   水稻条纹叶枯

科学家在miRNA调控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中取得进展

  miRNA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常成熟的miRNA会进入AGO蛋白组成的剪切复合体(RISC),通过指导靶mRNA的剪切或抑制蛋白质翻译而负调控基因表达。之前的研究表明水稻AGO18蛋白能够结合特异性结合miRNA成员,参与到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的抗

研究发现防御青枯病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The Ralstonia solanacearum csp22 peptide, but not flagellin-derived peptides, is perceived by p

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

水稻条纹病毒通过干扰植物蛋白棕榈酰化建立侵染新机制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目前我国以及东亚地区粳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 最近几十年在我国多次爆发流行。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周雪平教授带领团队在前期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编码蛋白功能及病毒病防控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了RSV和寄

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

水稻和白叶枯病菌相互适应的遗传机制被揭开

  宿主植物与其病原体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最好地定义为一个动态过程,该过程涉及相互作用物种的互惠和适应性遗传变化。在现代农业系统中,作物与其许多病原体之间的关系通常以更极端的军备竞赛案例为代表,这些案例由经典的基因对基因理论遗传控制,并由基准“之字形模型”很好地解释植物免疫系统(PLOS PATHOG

Molecular Plant: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广谱抗白叶枯病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通常用“红皇后假说(the Red Queen’s hypothesis)”或者“军备竞赛(arms race)”来描述。“魔鬼”病原菌产生毒性蛋白作用于植物的感病基因,使植物发病(ETS);同时“神道”的植物变异感病基因从而逃逸病原菌毒性蛋白的识别,

水稻病毒经卵传播新机制被揭示

  19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锡锋研究团队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水稻病毒经卵传播的新机制;这一发现在植保领域意义重大,为研究其他植物病毒的卵传播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为制定新的植物病毒控制策略指明了方向。   研究团队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荧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与干旱抗性的无损定量检测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作物经常会同时面临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双重影响。水稻作为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从而面临一系列的环境挑战。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稻面临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就是干旱胁迫,同时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生物胁迫也会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则预测环境变化将会进一步加重这两类胁迫的发生频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