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发现肾癌潜在治疗靶点

辉瑞公司6日宣布,全球首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爱博新(哌柏西利, palbociclib),已于7月31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据介绍,爱博新适用于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应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全球注册研究显示,爱博新联合来曲唑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达24.8月,相比来曲唑单药,爱博新联合来曲唑治疗显著延长了晚期乳腺癌患者10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资料显示,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晚期乳腺癌的形势则更为严峻,每年新发10个患者就有1个被确诊为晚期,而且在接受过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也有30-40%会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此外,公......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肾癌潜在治疗靶点

  日前,一种针对具有相同遗传变异的肾癌的潜在治疗靶点被发现,科学家们已知这种遗传变化能够导致血管过多,这有助于为肿瘤提供营养。这项最新发现展示出一种潜在的新型癌症驱动通路,相关研究结果7月20日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靶向治疗.gif   据了解,这项新的研究由来自中国同济大学、复旦大学

科学家发现肾癌潜在治疗靶点

  辉瑞公司6日宣布,全球首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爱博新(哌柏西利, palbociclib),已于7月31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据介绍,爱博新适用于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应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

科学家找到治疗肥胖潜在靶点

  近日,《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小鼠、果蝇和人类的研究数据显示,神经降压素肽直接促进脂肪吸收和肥胖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有着高水平神经降压素前体的中年人发展为肥胖的风险是拥有低水平神经降压素前体的人的两倍。因此神经降压素可能是肥胖预防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虽然已知神经降压素

中国科学家发现克罗恩病潜在治疗靶点

  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在克罗恩病中miR-19b会发生表达下调,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miR-19b能够通过调节SOCS3表达抑制炎症应答,这一发现对于靶向microRNA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中国科学家确定肾癌治疗新靶点

   记者12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课题组、研究员杨财广课题组合作,确定了肾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SPOP。这是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确定的首个肾癌药物靶标,也是中国科学家从基础研究发现到药物靶标确定合作研究的成功典范。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

科学家确证肾癌治疗新靶点SPOP

  近年来肾癌发病率上升幅度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临床治疗表明,肾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以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是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对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十分有限,并且容易产生耐药。因此,发现并确证治疗肾癌特异性药物作用新靶标是一项十分紧迫并意义重大的任务。    SPOP是

我科学家确定肾癌治疗新靶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研究员与上海药物所蒋华良课题组、杨财广课题组合作,在《癌症细胞》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对SPOP能否作为肾癌药物靶标进行了药理功能确证。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确定的首个肾癌药物靶标。  近年来,肾癌发病率上升幅度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临床治疗表明,肾癌对放疗和化疗均

科学家发现三阴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近日,来自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在三阴乳腺癌动物模型中敲除非典型蛋白激酶C λ /ι后乳腺肿瘤的生长明显减缓,表明该蛋白很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其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上。  乳腺癌患者中有12%~17%的群体患有的是三

我国科学家发现肝细胞癌精准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英国《自然》杂志28日凌晨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福初院士团队、钱小红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团队在早期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测定了早期肝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和磷酸化蛋

科学家发现癌症免疫疗法潜在新靶点

  定植于肿瘤细胞外的微生物被统称为肿瘤菌群。肿瘤菌群可通过引起局部炎症或局部免疫抑制,影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已有研究证明,细菌可侵入肿瘤细胞,但是尚不明确肿瘤细胞内的细菌是否能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  近期,以色列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侵入黑色素瘤细胞的部分细菌生成的细菌肽可呈递至肿瘤细胞表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