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与人类发色相关基因找到

科技日报北京4月17日电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1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与不同发色相关的基因。这一研究发现突出了人类发色的遗传根源,使得只通过DNA证据预测发色也能达到一定的准确性,将有助于推动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的发展。 人类的天然颜色,如肤色和发色,由两种类型的黑色素引起。就头发而言,如果头发呈现黑色,说明头发皮质内所含的颗粒状黑色素量很多;相反,如果黑色素呈现溶液状态的分布模式,则头发会带有红色元素。而科学家对双胞胎的发色研究表明,黑色素的生成和分布具有强烈的可遗传特性,遗传因素可以解释近97%的颜色变化。 此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双胞胎研究与遗传流行病学系科学家与荷兰伊拉斯谟大学鹿特丹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分析了近30万欧洲人的遗传数据,这些人的发色包括黑色、金色、深褐色、浅褐色和红色。他们鉴定出了100多种或有助于决定发色的新候选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影响天然黑色素的沉着和生成。 研究团队还尝试根......阅读全文

上半年,这些科学新成果或改变你我生活

科技创新驱动改革发展,创新成果改变你我生活。2018年上半年,我国在科学领域取得不少新突破和新发现,这些新成果不断刷新公众的科技感知力,也正在改变你我的生活。   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 重大脑疾病治疗有了新前景  

从坟墓到实验室:他们等待再次为人

  从坟墓到实验室  2014年,在危地马拉,骨骼遗骸并不是从万人冢里搜集的唯一生物材料。在我和我的田野学校同学挖掘圣马科斯山坡上尚无标记的坟墓的时候,同在现场的另外一处,危地马拉法医人类学基金会(FAFG)的社会人类学家们,正在采集活人的DNA样本。他们搭设了一个大帐篷,用口腔拭子采集当地公民的唾

如果基因更够选择,你会怎样编辑未来?

   随着30年的科学发展进步,基因筛查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近,两家生物技术公司MyOme和Genomic Prediction发布了一则消息,表示他们的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有需求的人,选择基因、“定制婴儿”!  总所周知,对于年龄较大和重复流产的产妇,胚胎植入前进行基因检测能够显著

基因检测的真相与谎言

  2013年,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纽约时报》发表公开信,宣布自己已经接受了双乳乳腺切除及乳房再造手术。原因是她的医生估计她有87%的可能性患上乳腺癌、有50%的风险患上卵巢癌。  医生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两点:一是她有乳腺癌的家族史,她的妈妈和外婆都是因乳腺癌而去世;二是通过一种当时

新化合物让你不用晒也“美黑”

  一种新化合物可以让人们不用日光浴也能有健康肤色。不过,该化合物尚未进行临床实验,只在小鼠和手术剥离的人体皮肤碎片上进行了实验。但医生希望有一天能借助它使得人们远离有害的紫外线,从而战胜皮肤癌。  “假设没有安全性问题,使用该化合物无疑比暴露在紫外线中更好。”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癌症研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DNA到底能不能预测外貌

  通过DNA就可以判断一个人长什么样,这到底可不可能?据美联社近日报道,凭借一种新技术手段,一桩2016年发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杀人案,宣告破案。在没有目击证人的情况下,一家名叫“帕拉班纳米实验室”的机构,凭借犯罪现场留下的DNA信息,绘制出犯罪嫌疑人的模拟头像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道称,这项

王在峰教授:肿瘤患者的诊疗需“量体裁衣”

  导语:肿瘤一直以来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医生和科研人员为了“啃碎”它,忙的焦头烂额;平常人对它是“谈癌色变”;患者和家属对它则“寝食难安”。在菏泽市抗癌协会上我们邀请到菏泽市抗癌协会会长、菏泽肿瘤康复研究院院长、正大医院王在峰董事长,看看他对肿瘤的诊疗有着怎样的见解。  转化医学网:王院长您好

彼昂院士团队探明植物响应重金属27个关键蛋白

   谈到重金属污染,公众首先想起的就是镉大米及其危害,而这只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起点。他们想搞清楚,受到重金属污染时,植物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的哪些响应机制与重金属污染有关。更现实一点,有没可能让重金属污染集中在蔬菜或水稻的非食用部位,从而减少其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正是广东省首批领军人才、华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超级耐药菌接踵而至!科学家们如何正面刚?

  随着关于“超级细菌”的新闻的不断出现,人们对耐药细菌和超级细菌的担心和恐慌也与日俱增。诚然,耐药基因的出现成为了压垮抗生素的最后一根的稻草,而超级细菌的出现则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红果果的威胁。那么在这些威胁面前,科学家们如何应用最新知识和技术来创造对抗这些细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呢?本文就为大家盘

三位荧光蛋白研究先驱获诺贝尔化学奖

多色荧光蛋白在所跟踪细胞中的图示。 下村修现年80岁的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马丁·沙尔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10月4日《Nature》   封面故事: 纪念“太空竞赛”50周年“太空竞赛”今天是50周年。1957年10月4日(星期四),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世界为之震动。不管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还是前苏联都没有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维持到今天,但前苏联的精神似乎在这一古老帝国核心地区

中国学者一周6篇CNS!浙大”开挂“

   看点预告  ● 浙大继续“开挂”,拿下今年第9篇CNS  ● 昆明理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同一团队10月刚完成Science首秀  ● 寻找马约拉纳零能模再下一城,中科院丁洪、高鸿钧团队发Science  本周,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文6篇。  其中,浙大

这一年,科技与文化相伴同行

  科学精神照亮逐梦之路  见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2019年马上就要到了。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其中之一,便是“赛先生”,也就是科学。这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在神州大地回荡了一个世纪。  一百年过去了,科学精神对于今天而言依然十分重要,而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

Nature & Science论文年度盘点!这些高校表现亮眼

  在过去的2020年,Nature和Science(后文简写为N&S)两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1702篇,相比2019年增加了102篇。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N&S原创论文166篇,占比为9.8%,两项数据均再创历史新高

Cell封面:为什么进食成瘾?光遗传学告诉你!

  上世纪60年代,世界免疫学界形成了两个水火不容的阵营,只有对抗,没有团结可言了。当时免疫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脊椎动物究竟通过何种方式为每一种病原体量身定制特异性的防御机制,而且这种特异性防御的多样性几乎没有上限。  1963年,年轻的科学家麦克斯•戴尔•库珀加入了明尼苏达大学的罗伯特•古德的

结构生物学里程碑: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时代来临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将成为历史,低温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引起了揭示细胞内隐秘机制的革命。  在剑桥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里,一场技术革命正在酝酿。  一个笨重的、大约3米高的金属盒子通过连接细胞的橙色缆线,安

结构生物学里程碑: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时代来临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将成为历史,低温电子显微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引起了揭示细胞内隐秘机制的革命。  在剑桥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里,一场技术革命正在酝酿。  一个笨重的、大约3米高的金属盒子通过连接细胞的橙色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