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揭秘“最远天体”如何“瘦身”

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中国、德国、美国天文学者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类探测器“拜访”过的最遥远天体阿罗科斯如何由“圆”变“扁”“瘦身”的。这一研究或能帮人类揭开更多太阳系早期天体的形成和演化之谜。 阿罗科斯是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的一颗原始天体,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近距离观察到的最遥远、最古老的天体。从初期的照片看,阿罗科斯像是个身处太阳系边疆的“雪人”,这颗总长约36公里的小天体,由两个球体连接构成,中间由一个相对细小的“颈部”相连。但随着后期观测数据不断丰富,人们发现,阿罗科斯并不像此前想象的“圆嘟嘟”。从侧面看,“雪人”的肚皮变得干瘪,脑袋也成了凹凸不平的扁球,构成它的两个“球体”,实际上更类似于两个扁平的圆盘。这样的形态,与普遍认为的原始星子为球形或椭球形大相径庭。 此次研究里,天文学者通过模拟推演解开了阿罗科斯形态之谜。领导此项研究的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赵玉晖介绍,“雪人”之所以变“扁”,与特殊的自转模式有......阅读全文

光污染危害易被忽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造光源的使用,对夜空的纯净度和能见度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在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的特别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特别强调了对于天文台站所在地夜空的保护,以及在教育方面需要提高全球公众的抵制光污染的意识。光污染不仅仅是天文学家们面临的问题,也涉及到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方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145人成为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中国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围,其中数学物理学部21人,化学部23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地学部25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8人,技术科学部28人。   这145名初步候选人中,最大的76岁,最小的只有40岁。最终将从中选出不超过60人

凝视“深渊” 黑洞到底长什么样子

天文学家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供图)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有一个地方可能除外。黑洞具有非常强大的引力场,使得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就叫做事件视界。  这也让黑洞成为了宇宙中最为神秘的天体之一。2015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对黑洞形象的描画,更是令

路甬祥与马普学会主席续签计算生物学伙伴所协议

路甬祥与马普学会主席续签计算生物学伙伴所协议并访问德科研机构   9月9日至14日,应德国马普学会Peter Gruss主席的邀请,路甬祥院长率团访问了马普学会及相关研究所。   路甬祥在会见Peter Gruss主席时,双方共同回顾了合作近40年来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并深入探讨了中

eXTP空间天文台:趟出国际合作新路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第一批“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研究课题陆续启动。在背景型号项目中,有两个项目在“背景型号”前加上了“重大”二字,其中之一就是今年3月份已经先行启动的“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简称eXTP)项目。 之所以“重大”,不仅因为e

中国天文最高奖项——张钰哲奖评选会举行

  10月14日至15日,我国天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张钰哲奖评选会暨中科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试验室揭牌仪式,在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李惕琣、周又元、黄润乾、苏定强等参加了会议。   张钰哲奖是中国天文学会为纪念我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奠基人张钰哲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

经中科院各学部常委会审议,确认初步候选人145位  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具体如下: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院士对本学部

大国重器——中国暗物质“捕手”后来居上

  2400米深的中国四川锦屏山山体内,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里的大型暗物质探测器日夜运转。PandaX-Ⅲ计划示意图,目标是测量“氙136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新华社发  “如果把探测器中的原子比作一片树林,暗物质粒子则是成群结队飞奔而来、呼啸而过的兔子,难免有一只或几只不长眼的家伙迎头撞死在某

微米精度探寻百年星空变迁

  技术人员正将底片放上扫描仪,生成的图像会显示在身后的计算机上。记者许琦敏 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百年前的星空和今夜之所见,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同,就在这细微的变化中,天文学家可以从中探寻天体演化的诸多秘密。  就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一间实验室里,珍藏着我国自1902年以

“南极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8月18日至21日,“南极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in Antarctica)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等赞

嫦娥二号向深空挺进

  严俊坐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里,桌上摆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卫星模型。此刻,这位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和他心爱的嫦娥二号,相隔150万公里。   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始了新的使命。   在人类127次探月活动中,嫦娥二号不是最早的一次,却是走得最远的一

天文学家眼中的日全食

   进入8月下旬,无数天文爱好者向往的日子即将来临。美国当地时间8月21日,宽度为112公里的日全食带将扫过美国北部的14个州,全食带地区的天空将暂时变得如同有满月的夜晚一般。这是时隔近40年后,日全食再度“光顾”美国本土。  这是让许多人向往的场景。而在天文学家眼里,它不仅仅是一场难得而又壮观的

中国科学报:托起“嫦娥”的中科院人

嫦娥三号任务器地正样对接试验。 地面应用系统嫦娥三号任务演练。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发射时,中国科学院嫦娥三号任务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队员们聚在一起,看着火箭缓缓上升,欣慰地鼓掌庆祝。回忆起这三个多月的日子,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队长庞红勋感慨良多:“个中艰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理解。”  

天龙星团多体数值模拟成果发布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外专千人”教授瑞奈尔•斯普泽母(Rainer Spurzem)率领的、中欧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利用国家天文台“老虎”小型GPU集群,以及德国马普计算与数据装置的高性能GPU集群,首次实现了对百万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的多体模拟。这是迄今为止, 国际上规模最大、最为逼真的星团

“爱因斯坦探针”望远镜光学组件样机研制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完成了“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 Probe,简称EP)卫星的宽视场聚焦X射线望远镜光学组件样机研制,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该项工作是由以国家天文台X射线成像实验室为核心的EP硬件团队完成的。这是国内首次完成宽视场聚焦X射线望远镜光学组件样机的研制。  EP是中科

“欧阳自远星”命名仪式在贵阳举行

  11月4日下午,“欧阳自远星”命名仪式在贵阳举行。在命名仪式上,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向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颁授了“欧阳自远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命名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反映了发现者对特定人物、组织、事件等的推崇或纪念。欧阳自远是我国著名的天体

为建设世界独一无二的授时系统

  夜晚的临潼骊山脚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园区内,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一支科研队伍,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 张首刚,是这支科研队伍的主心骨、领头雁。只要没出差,他办公室的灯总是凌晨时分才悄悄熄灭。 他,率真、不做作,执着钻研

信息化让科研更容易

  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藏当雄生态试验站的工作情况便可尽收眼底;挥动一下鼠标,野外台站监测的数据就能立马显现出来……这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过去从野外数据的收集处理到传回北京中心大约需要1年的周期,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不说,数据经常丢失是让人最头疼的事。”中国科学院地

光谱大数据来自耿耿星河 海量数据世界分享

LAMOST望远镜内部拼接镜面。LAMOST望远镜全景。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   黑暗的燕山之巅,瞪着一只亮闪闪的眼——郭守敬望远镜(LAMOST),3月底,其获得的首批220万条巡天光谱数据正式向世界发布。  LAMOST是光谱加工厂,每个观测夜经“流水线”生产出万余条天体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根据中科院人教局科发人教字〔2008〕192号、194号和26号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类奖学金、奖教金和优博论文经各单位评审推荐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评,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组织终审,现结果已全部揭晓。获奖名单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陆埮星”命名仪式在南京举行

  2月23日,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陆埮院士八十寿诞。紫金山天文台广邀学界同仁,牵头举办“天体物理与相关物理前沿”研讨会暨庆祝陆埮院士八十华诞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刘鸣华专门发来贺信对陆埮院士八十华诞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

44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目光更有神

图为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喀斯特洼坑中落成。  经过两年调试,FAST已确认新发现44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 目光更有神  15日,首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在江苏盱眙举行。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

在海拔4410米高地 张网捕捉太阳系外“信使”

  6月4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海子山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曹臻站在一块花岗岩漂砾上,指着前方开阔平坦的山地说,大约4年后,这里将建成一座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它将是世界上覆盖能量范围最大的宇宙线探测设备。  LHAASO即将全面开工。  高能宇宙线 开启了解银河系的窗口  宇

月掩毕宿五 520年前哥白尼也看过

   10月10日凌晨,月亮慢慢地“吃”掉了位于金牛座的明亮恒星——毕宿五。这种天象被称作“月掩星”。  比起月掩星,你可能对日食更熟悉。当月球刚好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月球遮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太阳会短暂地在月球背后躲起来。  月掩星也是类似的原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其他

引力波探测征途上,中国在争夺这些“第一”

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荣耀桂冠,已经被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摘取。16日凌晨LIGO公布的新发现,也打消了那些关于引力波事件会否成为“孤证”的担忧。 大洋彼岸的新消息,也给中国科学研究者带来信心。“这更确证引力波的存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岳良告诉科技

中科院新增院士海归占九成

  中国科学院2011年新当选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单同期出炉。这次新当选的51名院士中60岁(含)以下的43名,占总人数的84.3%,院士年轻化已成趋势。   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新当选的9名外籍院士,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和

“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德马普伙伴小组启动仪式

  10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马普伙伴小组启动仪式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来自德国马普天体物理所(MPA)和马普天文所(MPIA)、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中科院基础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南京分院、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

攀登国际行星科学的“高峰”

——记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 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供图  无论是勾起我们回忆的天文馆穹幕电影院,还是地理课本上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与神秘的“火星人”,都是人们对天文学的最初认识和向往,也成为了许多人童年时代的励志来源。天文学,神秘而新奇,它仿佛离我们如此之远,又好像近在咫尺……  潜

迄今光谱获取率最高望远镜LAMOST落成

[科学时报 祝魏玮报道]10月16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双喜临门,不仅迎来了40周年诞辰的庆典,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也在该基地落成。中科院常务副院长、LAMOST工程管委会主任白春礼,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LAMOST发起人之一苏定强院士,LA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