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文学家获得AGN宿主矮星系星族的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蔡伟、研究员赵应和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研究团队对活动星系核(简称AGN)宿主矮星系的星族和恒星形成历史进行统计研究,发现AGN宿主矮星系和正常的恒星形成星系有类似的质量-金属丰度关系,并发现当AGN宿主矮星系的[O III]λ5007发射线光度大于32万倍太阳光度时,光度权重下的平均年龄以及年轻星族在光度上的贡献与[O III]光度存在相关性。AGN与星系共同演化的本质目前仍不清楚,但大部分工作都认为AGN在大质量星系的演化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在小质量星系中,AGN对星系的演化是否起到重要作用存在争论。 该研究基于星族合成方法,对目前较大且包含136个源的AGN宿主矮星系样本进行研究。星族合成就是找出与观测谱相匹配且由不同星族线性组合起来的模型谱。研究发现,光度权重下的平均年龄有较广分布,分布范围为1千万年到100亿年,意味着......阅读全文

我国天文学家获得AGN宿主矮星系星族的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蔡伟、研究员赵应和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研究团队对活动星系核(简称AGN)宿主矮星系的星族和恒星形成历史进行统计研究,发现AGN宿主矮星系和正常的恒星形成星系有类似的质量-金属丰度关系,并发现当AGN

星系形成与演化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康熙,博士生王亮所在的中徳马普青年伙伴小组和德国马普天文所Andrea Maccio’率领的团组在星系形成的流体数值模拟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系列文章(7篇论文)相继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

“迟暮”星系团中有“旺年”星系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垂垂老矣”的星系团中含有“正值旺年”的星系,此景令科学家颇为迷惑。但一组国际天文学家在对这个可能是宇宙中最悠远、最古老的星系团进行观察分析后,惊奇发现该远古的星系团居然仍在积极扮演一个“造星工厂”的角色。   此前人类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它们

绿星系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

强发射线星系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

无暗物质星系或颠覆传统星系形成理论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日报道,荷兰科学家或许发现了一种没有暗物质的星系。而现有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暗物质是星系形成的关键。最新研究如获得证实,将颠覆目前有关星系形成的基本理论。  该星系名为AGC114905,是一个超漫射星系(UDG)——这些星系很暗,大小与银河系差不多,但其恒星数量是银河系的10

8000万光年外星爆星系产生剧烈星系飓风

   这张最新的可见光波段图像,使用了位于智利的拉西拉天文台MPG/ESO 2.2米望远镜及其广角成像仪,图中NGC4666位于正中心。这是一个星爆星系,距离地球约8000万光年,在其内部存在密集的恒星诞生区。星爆星系一般被认为是由星系间引力相互作用造成,包括图中左下方可见的NGC4

无暗物质星系或颠覆传统星系形成理论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日报道,荷兰科学家或许发现了一种没有暗物质的星系。而现有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暗物质是星系形成的关键。最新研究如获得证实,将颠覆目前有关星系形成的基本理论。  该星系名为AGC114905,是一个超漫射星系(UDG)——这些星系很暗,大小与银河系差不多,但其恒星数量是银河系的10

云南天文台等运用新方法估算出射电核光度函数

  近期,国际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袁尊理、王建成与合作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Diana Worrall、南京大学副教授张彬彬等)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基于一个强有力的统计学方法,可靠地估算了

清华大学最新天文观测成果,揭示星系形成演化

5月5日,清华大学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由清华大学天文系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全波段数据,直接探测到早期宇宙中星系周围气体进入星系的详细过程,证实了重元素丰度较高的“循环内流”是驱动星系恒星形成的关键,为理解星系“生态系统”及星系演化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5月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清华大学天文系蔡峥

国际研究团队在绿豌豆星系中发现特殊星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40.shtm近日,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的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特殊星系,并分析这类特殊天体可能起源于活动星系核的合并。相关研究成果

黑洞“食量”变化使类星体快速消失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为明亮的天体之一。观测发现,有些类星体消失的速度比预想的速度快很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教授王挺贵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类天体中心黑洞“食量”的剧烈变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快报》上。   天文学家认为,每个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超

《天体物理学杂志》:星系演化理论获新证据支持

天文学家一直猜测,一个典型的星系一开始是螺旋状的,不断向外喷出恒星;随着时间流逝,这一星系会与其它螺旋状或不规则星系发生融合;最终,这一星系会放慢生产恒星的速度,并变成椭圆形。这一假说称为星系“养育”理论。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分析太空探测器搜集的大量资料,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广泛的证据。相关论文发表

探秘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与演化-中科大再获突破

    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金融超市落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产业上游企业创新发展决定了行业风向标,创新型企业发展又受制于资金,同时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小,金融机构服务受其专业门槛和技术瓶颈限制,不敢贸然前行,这是当今生物医疗大健康产业的金融现状。  ■本报记者 李惠钰  一家10年后才可能盈利的生物医

特大质量黑洞从星系获得“养料”方式揭示

  英国《自然》杂志15日发表的一项天体物理学研究称,天文学家发现一特大质量黑洞从水母星系获得“养料”,并解释了这种“供养”的方式。  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可达太阳的数10亿倍至100亿倍,其亮度最终会使所在的整个星系相形见绌,甚至一些星系的演化会受其中心特大质量黑洞的影响。一般认为,大部分星系的中心

星系间相互作用对星系结构形成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吴许芬与教授孔旭合作的“星系间相互作用对星系结构形成的数值计算研究”取得新进展。该项目数值计算了盘状星系与矮星系通过偏心碰撞产生星系外环结构,分析了盘状星系的核球-盘质量比(英文缩写B/D)对星系外环结构的影响,发现B/D值越小的盘星系,碰撞后形成的外环结构越强。8月30日

天文学家或已找到宇宙“丢失”物质

  加州大学天文学家利用欧航局(ESA)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在距地球4亿光年之处,发现巨大的星系际气体储存槽。这一发现成为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在宇宙中的弥漫之物,就是科学家不断寻找的丢失物质。  这些宇宙“失踪家族”的

一个“失控”的黑洞逃离宿主星系,在太空中狂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37.shtm 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趣味科学网10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失控”的黑洞,似乎正在逃离其宿主星系,在太空中狂奔,身后拖曳着一些气体和恒星。研究团队指

国家天文台等模拟揭示黑洞与寄主星系共同演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丝绸之路”项目组青年博士后李硕等人,利用国家天文台高性能GPU机群“老虎”系统,借助先进的GPU加速计算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百万级粒子分辨率的星系中心反冲黑洞潮汐瓦解动力学数值模拟。在考虑潮汐瓦解作用的前提下,研究揭示了反冲黑洞与寄主星系共同演化的重要

科学家首捕获7粒系外尘埃:有助了解星系演化

  在“星尘”号飞船收集器上发现尺寸最大的星际尘埃痕迹,一个长35微米的洞,由一粒微小的宇宙尘埃在高速飞行时撞击形成。  左图展示了星际尘埃撞击“星尘”号飞船铝箔片时留下的小坑,直径大约280纳米。在相当于一根头发的宽度内,科学家发现400个这个撞击坑。右图展示了带有结晶质矿物橄榄石(粉红色)的星尘

《自然》:黑洞飓风横扫星系

天文学家第一次观察到由一个特大质量黑洞形成的巨大风暴。迄今为止,这一理论上的猛烈旋风伴随着巨大的能量,以至于影响了周围星系的形状。这一发现将为研究早期宇宙的进化提供新的视点。   天文学家观测到由一个特大质量黑洞形成的遍及整个星系的风暴。(图片提供:NASA/CXC/CfA/INAF/Ris

矮星系邻居存有机分子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图片来源:ESO/S. Guisard/Wikimedia Commons  研究临近一个矮星系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有机分子,这表明生命的基本化学构建模块可以在比太阳系更原始的地方形成。  由碳和氧、氢等其他元素组成的复杂有机分子在银河系中非常普遍,但并

星系像块巧克力碎饼干?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定量的星系结构模型,将类似银河系的一般盘状星系的几何结构描绘成一块“巧克力碎饼干”(Chocolate Chips Cookie)——星系中的老年恒星及其间的弥散星系介质构成了“饼干”的主要成分,而呈团块状分布的恒星形成区域则构成了颜色较暗

研究发现早期宇宙原星系团外围极端星暴星系聚集的证据

星系团是检验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理论的独特实验室,其大质量成员星系的主体星族形成于近百亿年前的高红移(z>2)原星系团(protoclusters)。星系团在形成过程中不断从宇宙网中吸积物质,理论预期在星系团外围过渡区域会形成激波,有效增强气体聚集甚至星系并合,从而触发大规模的星暴活动。找到

60亿年前本星系群中可能发生过星系主并合事件

  60亿年前在本星系群中是否发生过星系主并合事件?通过中法“起源”天文联合实验室,由法国巴黎天文台,法国科学院(CNRS)和中国国家天文台6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了这个可能性存在。他们发现我们的邻居星系仙女座星系(M31),以及麦哲伦云可能形成于这次并合事件。这项研究

小星系“郊区”也有大质量黑洞

  众所周知,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中央存在大质量黑洞。据英国《科学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对数千个小星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小星系的“郊区”,也发现了数十个大质量黑洞“候选者”。这一最新研究有助于天文学家揭示更大星系中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的奥秘。  迄今观测到的几乎所有大质量星系中央,都

卫星系统将加速地震预警

地震波的痕迹记录了地震的震级——卫星能够更快、更精确地得出这些数据。  日前,美国宇航局(NASA)和一个名为“READI网络”的大学联盟开始测试一个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数据的地震警报系统。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相关科学家指出,该系统能够帮助日本政府将发布精确地震预警的时间比201

超大质量黑洞:星系中心的“怪兽”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使用欧洲空天局的XMM-Newton和美国宇航局的NuSTAR太空望远镜观察到了一个黑洞背后的光线。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直接观察到来自黑洞背后的光,或许将让我们对黑洞的了解更上一层楼。黑洞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天体”之一,自发现以来,就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焦

超大质量黑洞:星系中心的“怪兽”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使用欧洲空天局的XMM-Newton和美国宇航局的NuSTAR太空望远镜观察到了一个黑洞背后的光线。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直接观察到来自黑洞背后的光,或许将让我们对黑洞的了解更上一层楼。黑洞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天体”之一,自发现以来,就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们研究

彗星炙热烙印揭秘星系形成机制

人们曾经假设,彗星是由冰——太阳系中未曾改变的遗迹——构成的。因此当科学家在去年开始研究由彗星返回的第一个样本时,他们无不大吃一惊。这颗彗星所携带的矿物质竟然要在14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够形成,这意味着这些矿物质一定来自于太阳附近。一个新的计算机模型模拟了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而这一发现将可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