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无尾两栖类高海拔适应的平行进化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领域团队科研人员揭示无尾两栖类高海拔适应的平行进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genomics上。 在相同的进化压力下,不同的物种能够独立的演化出类似的性状特征,例如鸟类和蝙蝠的翅膀,齿鲸和蝙蝠的超声等,借此行使相似的功能。尽管长期以来生物学家认为表型趋同是适应性进化的最好证据,但我们对潜在遗传机制的理解才刚刚开始,而揭示趋同/平行适应的遗传机制在理解进化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一个问题通常有许多潜在的遗传解决方案,是什么导致了分子趋同/平行进化以及它在自然种群中发生的频率如何,是进化生物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生活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环境中的物种为研究分子趋同/平行进化及其与适应的关系提供了极好的模型系统。在高海拔地区,生物体暴露于严酷的环境中,缺氧、低温、强紫外线辐射。经历相同选择压力的远缘物种很有可能独......阅读全文

让生物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转化工作纪实生物源天然化合物发现、评价与转化研讨会成员合影。  追溯到12年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李伯刚率领自己的团队,在认真分析国际对植物药的相关规定后,组建了“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

科学时报:岷江上游30年生态重建路

  “如果不重视岷江上游生态保护,恶化的环境会危及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对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谈及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庆恒对记者表示。  失效的生态屏障  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有着独特的垂直带气候。植被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灌丛

全国医学计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8月20日到22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医学与生物计量所(以下简称“医学生物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医学计量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省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医学计量室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部分先进市级计量技术机构代表以及中国计量院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所的专家代表共计82人参加了会议。

“生物源天然化合物发现、评价与转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7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办的“生物源天然化合物发现、评价与转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中科院科发局副局长段子渊在会上指出,实施战略生物资源评价与转化计划的核心是通过系统开展战略生物资源的功能评价与发掘利用研究,将保存的生物资源转化为可用的生物资源库,

成都生物所保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检查验收

  8月30日,由中科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袁家虎带队的中科院非保密认证单位保密体系建设验收专家组一行7人,对中国科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保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审查验收。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党委书记、所保密委员会主任汪光泽等所领导及该所全体涉密人员参加了会议。  验收组听取了汪光泽所作的

天津工生所:“细胞工厂”里的“大经济”

  近日,由天津保税区环保局等主办、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承办的“践行绿色生活,共享美丽空港”生物塑料公益宣传活动在天津空港体育中心举办。展台摆着的高科技产品,让参观的人群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没想到这些产品居然是由秸秆等废弃农作物“变成的”,“熟悉”的是这些产品就是生活中经常

成都生物所与邛崃市签订合作协议

  6月28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国科学院西南环境与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合作协议。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邛崃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琰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成都生物所党委书记汪光泽、副所长叶彦,中共邛崃市委书记郑和平、邛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一田、市政

成都生物所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重庆市涪陵区试种成功

  为了具体落实中国科学院—重庆市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精神,把院市合作推向深入,切实助推重庆市现代农业科技进步进程,8月24日至25日,由重庆市涪陵区科委、涪陵区农委、中科院成都分院、浙江大学共同组成的专家组一行15人,对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该地示范推广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了现场评定

成都生物所与阿坝州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3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成都举行《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双方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四川省建设经济西进桥头堡重大部署,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三个面向办院方针,推进阿坝州

中国确认无脊髓灰质炎十年之后:脊灰灭活疫苗上路

  2010年7月3日,在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无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国家10年之后,一场有关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内部研讨会在位于昆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生物所)召开。  研讨会的内容,是探讨刚刚完成的昆明生物所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二期临床实验

成都分院与成都市科技局调研石斛产业化示范工程

  为推动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成都市的转移转化,7月2日,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与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到双流万安镇石斛产业科技园调研“珍稀濒危中药材石斛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听取了工作汇报。   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作技术支撑、四川万安石斛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石斛产业科技

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昌召开

    会议现场  11月14日至16日,由四川省作物学会主办的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昌学院召开。四川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四川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跃建研究员主持会议。  成都生物所农业中心主任余懋群研究员、天然产物中心陈蓉分别作了题为“抗禾谷孢囊根线虫基因克隆及功能验

科技部党组成员夏鸣九调研成都生物所、四川科技馆

  11月16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夏鸣九一行调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了解生物所科普工作的现状及进展情况。夏鸣九一行参观了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及部分实验室。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主任、成都市科普基地联合会会长江建平研究员向夏鸣九一行介绍了该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的馆藏情况、科研进展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成都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给盐碱地披“绿衣”

项目组查看宁夏平吉堡马铃薯盐碱地微环境改良技术示范基地。  “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长盐蓬草,不长棉和粮。”土壤盐碱化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宁夏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当时这里基本寸草不生,到处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盐碱地,好像刚刚下过雪一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

中国热科院揭示香蕉亚基因组进化及功能分化规律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联合华大基因、法国农业研究国际合作中心、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热科院海口实验站等11家单位,绘制了双单倍体香蕉野生种Pisang Klutuk Wulung(BB基因组)的精细基因组图谱,揭示了香蕉A、B基因组的分化,二倍化进程中A、B基因组的特点、多倍体

菜肴中3-氯-1,2-丙二醇及其酯的含量分析

  3-氯-1,2-丙二醇(3-MCPD)于1978年的食品加工中的酸水解植物蛋白中被发现,之后又在多种食品中检测到。2004年,3-MCPD及其酯类在多种精炼油脂中被发现。因为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含量超出3-MCPD几十倍,所以随后3-MCPD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

成都生物所与汤森路透公司联合举办科技情报分析讲座

    汤森路透公司人员在讲解  5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联合举办了题为“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灵活工具助您轻松完成科技信息分析”的讲座。该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全体员工、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和在读研究生以及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

日本核泄漏:放射铯在福岛山林生物体内显著聚集

  东京农工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小组3月2日宣布,他们经调查发现,在福岛县二本松市山林内栖息的某些生物所含放射铯浓度高达每千克样本数千贝克勒尔。日本政府制定的一般性食品放射性标准值仅为每千克样本100贝克勒尔。  该研究小组去年8月在发生泄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以西约40公里的二本松市大泽川

成都生物所“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培养方法和用途”获专利

  8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获悉,该所科研成果“一种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其培养方法和用途”、“一种制备阿拉伯烯糖的方法”、“一种6-O-磺酰基-烯糖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异养硝化菌广泛用于养殖等有机物浓度和氨氮浓度都较高的废水净化

生物多样性大样地合作协议签订

生物多样性大样地监测研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实地考察大样地拟建地址 近日,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一行赴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与石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帅伟就合作建设石棉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基地开展了交流洽谈。成都生物所生态中心常务副主任潘开文与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我国建成首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库

  盐渍地上寸草不生?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的试验田里,盐渍地上照样能开出花朵。近日,我国第一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建成。该数据库涵盖了自1953年以来世界上各相关研究单位公开发表的耐盐植物信息,涉及99638个分类种。同时,与数据库相对应的,耐盐植物种质资源实体库正在建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证实:水生植物浮萍能“吃”重金属

  [导读] 科技日报成都6月24日电(记者盛利)记者24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获悉,该所赵海研究团队历时2年、通过近10万组数据对比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浮萍可替代目前公认废水处理能力最强的水葫芦,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氮磷,并转化成高品质生物质材料。  有种浮萍能“吃”重金属  科技日报成都6月24日电 (

成都生物所与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洽谈合作

  座谈现场   3月15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一行赴四川省环境保护厅进行座谈。四川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成都生物所生态中心、微生物中心以及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座谈。   赵新全介绍了成都生物所基本情况,提出研究所在抓基础研究的同时,将会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产业升级和区域

中科院新型生物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环境材料研究室在开发木材/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作为生物材料的研究中发现,经过沉积前驱体以及水热处理后,羟基磷灰石可有效沉积在木材表面且两者结合紧密。该方法简单易行,为以生物质为基体的新型生物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并使得此类材料具有成为骨替代材料的潜在价值。

利用人工融合蛋白提高甲醇生物转化速度方面取得新进展

  甲醇作为一种替代碳源,与现有发酵原料相比,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还原性高等优势。因此,研究甲醇生物转化技术,发展基于甲醇的生物制造产业,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甲醇氧化生成甲醛是甲醇生物转化的第一步,也是限速步骤。提高甲醇氧化速度,同时避免高毒性中间物甲醛的积累,是提高甲醇生物转化速度的关键。

浙江升华拜克公司到成都生物所洽谈合作

  12月29日,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骏一行人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就加强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等参加了交流会。   吴宁表示,成都生物所已经同升华拜克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双方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的合作,取得双赢。

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山生态系统培训研讨会召开

  5月28至29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温洛克国际联合举办的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山生态系统培训会暨东部青藏高原草地碳汇培训研讨会在成都生物所召开。参加培训研讨会的有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草业科学研究院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10余家单位的相关人员,研讨会由该所生态研究中

利用浮萍处理废水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赵海率领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浮萍具有与水葫芦相当的氮磷吸收能力,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生物资源技术》,并已经申请了专利。  利用浮萍处理废水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赵海率领团队通过对浮萍系统中添加填料以增加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氮磷去除的研

西南环境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功能定位研讨会召开

会议现场  7月15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召开了中国科学院西南环境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筹)功能定位研讨会。成都生物所副所长叶彦出席会议,该所环境与应用微生物中心主任李大平,副主任谭红、赵海及科研骨干成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大平主持。  叶彦指出成都生物所对西南工业生物技术

基因组转化科学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暨学术报告

  5月23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所在石家庄市成功签署“基因组转化科学联合实验室”协议。该实验室的成立,旨在加强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结合,促进基因组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河北省人大常委、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新民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利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