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钢回应饶毅:空口无凭,请提供证据

1月25日,裴钢以短信形式回复财新记者称,“众所周知科研打假和举报学术不端都应该遵纪守法。举报者举证,作为网络打假和学术不端公开举报人有法理责任和义务提供2019年网络举报时持有的学术造假实证和这次公开实名举报学术不端的实质证据。”......阅读全文

饶毅:科研需去除“夹着尾巴”文化

  曾经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前院长、现任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的饶毅,他的行为一直被广受关注——放弃了国外20多年的生活、工作,来到中国投身科研领域,经历过美国和中国的两种科研体制,对于他来说,所承受的不仅仅是体制带给他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所处环境之下的感受。  对饶毅来讲,回国后到底是一个

科学时报:饶毅凭什么不能落选

  近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饶毅先生未能进入该名单。此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从314位有效候选人,到145位初步候选人,淘汰比例从数字上可见一斑。甚至可以说,只要参选,就有可能落选,落选概率远远大于最终的当选概率。从此意义上讲,谁也不能说饶毅先生就不能落选。  有人说

饶毅:中国论文数量充足而质量不足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布名为 《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的报告,称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很快将成为全球领导者。报告负责人预计,中国将在2014年依次超越英、德两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科技强国。  对此说法,科研界“名嘴”、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昨

科技部通报曹雪涛、裴钢院士等论文涉嫌造假调查情况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公布了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调查处理结果。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针对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

裴钢接替万钢担任同济大学校长

裴钢为中科院院士;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8月16日上午,同济大学举行全校干部、教师代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同济大学校长的任免决定,由裴钢任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因工作需要,不再担任同济大学校长职务。此前在4月27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万钢被任命为国家科技部部长。 裴钢,1953年12月生

裴钢:大师培养不能一蹴而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作题为“大学是城市生命的大脑”的演讲  “大学是城市生命的大脑”,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5月25日在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的演讲主题。当下,大学在城市中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大学本身也正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如何破解“城市生命大脑”中的这些难题?裴

饶毅再再发文回复凌堃:不要帮倒忙

  发件人: Transmissome  日期: Sunday, January 24, 2021 at 6:17 PM  至: "Ling, Kun, Ph.D."  抄送: ——-////—-  主题: Re: 补充:给饶毅教授的回复  树欲静而风不止:答裴钢学生凌堃等—不要帮倒忙  凌博士, 

中青报:饶毅身上最可贵的是批判精神

  果不出所料,此前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止步于院士第一轮评审。此消息在科学网上挂出不到1小时,饶毅在科学网实名博客上予以回应,标题直截了当:“”。有意味的是,这篇写于今年3月5日的博文,迟至8月17日由作者添加了日期后才公布。博主称“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任何学生物的

对话北大教授饶毅:科研经费不是福利

  他是享有国际盛誉的神经生物学家,是北京大学教授;对饱受诟病的中国科研体制,他一直保持冷静关注,也是一个经常提出批评建议的建设者。《北京大学校报》评论他是最有趣的科学家、坚定的改革者。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他曾致信《自然》杂志,督促他们因不严谨的报道向中国运动员叶诗文道歉。最近,他

饶毅:论文可以看数量也可以看质量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提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背景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

饶毅PNAS新文章解析性取向机制

  来自北京大学的饶毅教授课题组在近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了神经递质五羟色胺(Serotonin)对于性取向的影响,证实大脑中的五羟色胺信号对于成年雌鼠性取向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表在5月28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饶毅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等动物发育的分子信号,神经发育

饶毅再再发文回复凌堃:不要帮倒忙

  发件人: Transmissome  日期: Sunday, January 24, 2021 at 6:17 PM  至: "Ling, Kun, Ph.D."  抄送: ——-////—-  主题: Re: 补充:给饶毅教授的回复  树欲静而风不止:答裴钢学生凌堃等—不要帮倒忙  凌博士, 

饶毅小组新成果:绘制神经活动“化学地图”

  “哇!”凌晨4点半,原本睡得香甜的小婴儿突然醒来开始哭闹。从出生到快两岁,每天固定的夜哭和别人家“天使宝宝”的故事,让她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的睡眠?  神经科学家也希望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近日,细胞出版社旗下的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课题组的

饶毅:回国博士后从助理教授做起

  中国科学界浮躁的原因有很多,改变这一局面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在对科学工作者增加支持的情况下,降低职称。  具体而言,博士后起步的教职应该是助理教授,同时享有中国目前“正高”的待遇(如成立独立课题组、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等等),但必须经过晋升副教授和正教授的两轮评审。在研究所,相应为研究员、

饶毅:氧气研究先驱——神父普里斯特利

   以“发现氧气”而广为后人所知的Joseph Priestley(1733-1804),一生都做牧师。他在多个领域有创见,其思想影响遍及科学、宗教和政治。  普里斯特利的科学工作有超前世人很多的先见之明,也有终生执迷不悟的错误。   普里斯特利一生著有一百五十多本书,其中有:帮他获得教师职务的《

饶毅:这是我见过的最差科学经费管理

  在我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普遍对支持科学研究有广泛共识,在我国具备一定支持科学研究的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科技部正在推动最大的两个所谓“2030”计划:量子计划、脑计划,预计十年时间里国家投入各数百亿。  如何提高国家经费使用效率,使纳税人的经费得到有效使用,使经费用到有意义科学工作,是每一个涉及科学计

裴钢:好老师更应点燃责任激情之火

■同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裴钢 “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培育青年学子的大学,具有指导意义。人生引航、滋养学识,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青年一代,

裴钢院士CellRes发表新研究成果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研究生院及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多功能信号蛋白β-Arrestin1与阿尔茨海默氏症(AD)发病机制相关,并揭示了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发表在12月4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

裴钢院士最新文章解析药物成瘾机制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所(Institutes of Brain Science)上海医学院药理学系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生物体的突触可塑性可表现出强烈的药物依赖性。这阐明了吗啡和海洛因在成瘾过程中的差别与个体的学习和记忆的行为

饶毅:我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

   我的体育一辈子都差、都很差。   原因都在自己:基因不好、努力不够。   不怪体育老师们。   在农村上小学期间,第一个记得的体育老师是傅老师。他文艺也活跃,组织学校文工队,他自己拉二胡。他的体育课,有一次是让学生在山里分成两队互相抓,因为还没有玩够就下课了,记了一辈子。  天气不好的时候,傅

饶毅:问题丝毫没解决-最常见是冷处理

名为做课题实为圈钱:科研经费“黑洞”有多深?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评论认为,这一社论

施一公-饶毅:经费分配体制该改了

  ●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目前正是中国打破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良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基金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

“海归·中国梦”论坛在京举行-饶毅做演讲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欧美同学会联合主办的“海归·中国梦”论坛暨《影响中国——20位顶尖海归访谈录》新书首发仪式10月2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国记协等单位的200余人出席了活动。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傅志寰在致辞中说,年轻一代留学生赶上了祖国高速发展的好时机,应该时刻不忘自

饶毅:卸任才能检验学术体制的稳定性

  9月3日,饶毅正式辞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职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吴虹教授出任新一任院长。之后,饶毅在博客中用孟子的“尽其心、以事天”总结工作,结尾还写到“我个人感谢今天凌晨学院老师给我寄来的评语/悼词,活着听悼词乃人生一大幸福”。很多人对饶毅的卸任辞表示惋惜,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

饶毅:转基因是现代科技的必然新知

  转基因技术,是诞生于1865年的遗传学结合生物化学导致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必然结果,是基础科学的自然应用。  分子生物学诞生于1953年,剑桥大学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两位年轻人,美国的博士后Jim Watson和英国的研究生Francis Crick,确定了DNA的双螺旋

饶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更高吗?

   转基因的问题有几个层面:第一是个人层面,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第二是国家层面,转基因商品与中国经济发展,转基因作物与中国能否掌握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第三个是生态环境,取决于转基因作物种植的范围、转基因动物的养殖范围,既可能是当地的、也可能是全球的问题。   一般人关心最多的是个人层面:

饶毅:转基因争论需警惕“投机”和“反智”

  中国近年对转基因有较大的争论,引起了两个相反、都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投机。有些商业利益及其相关专业人士,匆忙推动直接种植和应用,而缺乏无利益专家和人民代表监督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   一个问题是反智。对于转基因的最高分贝批评来自少数反智人士,他们不仅反对转基因本身,而且反对一切科

饶毅落选院士-施一公表示“不理解”

  昨日(8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初步候选人共有145位。而5月首次公示候选人名单中,共公示了314人,即半数以上的人已被淘汰。  此次公布的“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显示,145位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

饶毅介绍自己参与的最新论文,回复亮了!

  饶毅介绍自己参与的最新论文,最后的回复亮了!  2021年1月25日,北京大学戴熙慧敏在  Sleep  杂志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resolution of a behavioral paradox:sleep and arousal are regulated by distinc

饶毅:处理学术不端-莫再坐而论道

  这些年,学术不端的风波在国内时有发生。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术不端表现最多的就是科学研究不端。对于科研不端,有三个问题需要解答:该不该处理?能不能处理?怎么处理?  该不该处理?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比较多的共识。现在,科学研究已成为一种职业,参与的人很多,不可避免会牵涉各种利益纠葛。仅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