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大气水循环过程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均有重要影响。降水再循环率是大气水循环的关键指标,意为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然而,前人对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气候态量值方面,而对其年际变化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ERA5,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的年际变化机制。研究发现,气候态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为22.6%±2.0%,其60%的年际变率受到前冬厄尔尼诺现象的调制。 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海温信号可通过跨洋盆的海气相互作用延续至次年夏季,该过程被称为“印度洋-西太平洋电容器效应”。在该效应影响下,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横亘于北印度洋至西北太平洋,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的降水,但该反气旋异常北侧的偏西风异常促进了输送至青藏高原的热带水汽,青藏高原东南部降......阅读全文

我国今年降水受厄尔尼诺影响-北方偏少南方偏多

  今年北京主汛期降水量仅有41.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6.9%,为2004年以来最少年。专家称,受厄尔尼诺状态影响,东亚夏季风阶段性偏弱,我国东部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特征。未来一周,京城也无全市性降雨。  今年主汛期降水量仅41.4毫米  昨日是处暑节气,意味着炎热的夏季进入尾声,天气将向寒冷转变。

厄尔尼诺影响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大气水循环过程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均有重要影响。降水再循环率是大气水循环的关键指标,意为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然而,前人对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气候态量值方面,而对其年际变化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

大气所等揭示厄尔尼诺对赤道太平洋降水影响的变化机制

  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近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升高;在全球变暖下,旱涝、酷暑等极端天气气候的变化情况是平均升温之外另一重要问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年际暖异常事件(即厄尔尼诺事件)是影响全球极端气候最重要的驱动因子之一,因此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影响在变暖环境下如何变化一直是气候学界关注的重要

今年气温高降水少,什么原因

  7月10日,北方高温天气继续发力,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以及四川盆地等地还是高温天气。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入汛以来降水偏少,很多人说跟厄尔尼诺现象有关,是这样吗?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了今年入汛以来气候特点及极端天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气候变化》   东赤道太平洋表面升温或导致厄尔尼诺现象加倍产生   《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报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厄尔尼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   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气候变化现象,其影响已经波及世界范围。厄尔尼诺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全球天气模式发生混乱,并通过降雨变化影响到生态

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WMO预测今年有厄尔尼诺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16日发布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最新简报,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已持续5个多月,大多数气象模型预测今年中期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简报说,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超过正常水温0.5至1摄氏度,曾接近或超过厄尔尼诺现象的临界值。不过,近来云量及降水异常等其他导致厄尔尼

今年天气为何如此“任性”

  从年初的雨打春开始,仿佛就预示着2015年天气的不平常。整个第一季度,北方气温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人们盼望的“四季如春”被过成了“春如四季”,不仅闹心的秋裤脱了穿、穿了脱,最近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康宝及内蒙古中部等地竟然还上演了一幕五月飞雪奇观。  南方的小伙伴们也是大开眼界。5月5日华南才进

降水监测降水采样点位的设置原则

降水监测点位设置原则是:一般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郊区设一个采样点,在城区设两个采样点;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在郊区和城区各设一个采样点;一般的县城可只设一个采样点。郊区点应设置在该城市的主导风上风向位置,且受到本城市污染影响较小的地点。一般应离开城市中心区20km以上,如受条件限制,无法满足此要

北京今年降水量为十年来最少-较常年同期偏少33.4%

  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北主汛期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累计降水量为63.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3.4%。今年北京降水量仅有41.4毫米,偏少66.9%,为2004年以来最少。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主任李清泉分析,华北地区“七下八上”降水量比常年偏少三成以上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华北

厄尔尼诺再度登场,2024年或成史上最暖年?

今年,全球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有机构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将进一步推高全球气温,2024年或成为史上最暖年。13日,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解读。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一种现象,反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时则出现拉尼娜现象。一般来说,厄尔

厄尔尼诺助推寨卡疫情蔓延

  一项基于流行病学模型开展的新研究19日说,2015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助推寨卡疫情在南美大规模暴发。这项研究还预测,美国东南部、中国南部和欧洲南部存在潜在的季节性寨卡传播风险。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寨卡病毒主要有两种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

厄尔尼诺或在未来几月形成

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暖水池正在向东移动,如果其到达海平面,则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那个“小男孩”又要回来了。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报中心(CPC)于5月10日发布的一项预测结果,厄尔尼诺——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周期性的水温升高现象——很可能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出现。如果足

我们该怎样应对“弱”厄尔尼诺?

  今年能否确定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与暖冬有何关系?我国是否还会出现2008年初那样的雨雪冰冻灾害?厄尔尼诺对农业生产和百姓健康有哪些影响?在中国气象局日前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立浧,中国科学院

降水监测降水采样点监测点位环境要求

①采样点应位于开阔、平坦的地区,测点周围的下垫面无裸露上壤,以免风沙扬尘的影响。②采样点应避开局地污染排放源,包括排放酸碱物质的烟尘、粉尘和生活排放源、废物堆积场、停车场以及交通T线等。③采样点周应无遮挡雨、雪的障碍物,其中包括房屋、桥梁、高大树木等。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该障碍物高度

最新研究揭示印度洋超级正IOD影响江南伏秋重旱新机制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卫强团队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研究揭示超强正印度洋偶极子(IOD)和中部(CP)型厄尔尼诺事件共同加剧2019年伏秋季节江南极端干旱。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2019年伏秋季节(8~10月),长江

海表盐度对类厄尔尼诺型海温增暖响应机制获揭示

近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研究员杜岩团队揭示了热带太平洋降水和海表盐度对类厄尔尼诺型海温增暖的响应以及海洋动力过程在热带太平洋海表盐度变化中的调制作用。相关研究由孙启伟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 海洋表面盐度作为“海洋

全国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天气

  2月14日,北方雪花飘飘,南方阴雨连绵,全国出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天气。“此次北方出现的降雪总体特点是影响范围大、强度较强,是华北地区入冬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降雪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说,2月以来,北方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加上南方暖湿气流略有加强,冷暖交汇辐合点基本北推到华北

基于观测降水变率约束极端降水预估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如2021年东亚和欧洲的暴雨、2022年巴基斯坦洪涝,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应对需要准确可靠的气候预估信息,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尽管一致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将随未来增温而增强

厄尔尼诺“空降”-早稻产量不减反增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从大面积来看,气候对湖南的早稻种植造成了一定的产量影响。但是我们合作社种植早稻的产量,应该比去年还每亩高出30—50公斤。尽管去年是个丰收年。”日前,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召开的现代粮油生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会上的现场考察中,赫山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刘创业向科技日报记者

全球今年恐迎来厄尔尼诺“大烤”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世界各地频繁创下高温纪录。今年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强。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

深度学习协助预测厄尔尼诺-|《自然》论文

  《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Deep learning for multi-year ENSO forecasts报道了一种可以提前一年半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深度学习方法,克服了该领域内长期存在的一项挑战。用来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CNN预测系统来源: Ham et al.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于太平洋东部和

研究揭示历史降水变率与未来极端降水预估的联系

 典型区域极端降水预估约束(左:亚洲北部夏季极端降水;右:欧洲冬季极端降水)。(课题组供图)   近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最新气候模式在定量预估区域极端降水的变化方面上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实际决策中的有效应用。解决气候预估不确定性难题的关键

地球环境所在中太平洋厄尔尼诺研究中取得进展

  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禹为首的国际团队经过10年的潜心研究,在中太平洋(Niño 4区)厄尔尼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目前全球最长的年分辨率的818年中太海表温度(SST)变化序列,它对分析未来热带太平洋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全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过去800多年中,最近20余

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遥相关东移机制研究

  ENSO激发的太平洋-北美及南美型遥相关(简称ENSO遥相关)是影响热带外的重要桥梁。这一途径使热带变率ENSO可导致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遥相关会如何变化?有研究提出,厄尔尼诺型海洋增暖背景下ENSO激发的热带太平洋降水异常东移,导致未来ENSO遥

世界气象组织: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

当地时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新版《全球季节性气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强度为中等到强,并将持续至明年,影响世界诸多地区的温度、降水和风暴型式。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并伴有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雨量)的变化。它对

二月北方缘何频频降雪

  14日,北方雪花飘飘,南方阴雨连绵,全国出现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雨雪天气。  “十天之内,北京下了三场雪,终于把2018年没见到雪的遗憾给补上了。”有网友在朋友圈感慨。2月,北方地区频繁降雪的原因是什么,与欧洲、美国近期接二连三出现的暴雪天气有无关联?  两次降雪冷空气和水汽来源不同  自13日2

大气所等揭示历史降水变率与未来极端降水预估联系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课题组与英国气象局哈德莱气候中心的合作者指出,中高纬地区极端降水预估模式间不确定性与模式模拟的历史气候降水变率,即降水事件的波动幅度或振荡范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基于这一结果,我们利用观测的降水变率变化对未来预估结果加以约束,有

当前“厄尔尼诺”持续时间可能创纪录

记者在中国气象局今天召开的厄尔尼诺专题通气会上了解到,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将至少持续发展到2015/2016年冬季,强度将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标准,有可能成为1951年有系统记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

中国气象局发出今夏厄尔尼诺预警

  29日,在中国气象局5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正研级高工艾婉秀表示,根据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在今年夏天发生。一旦今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那么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秋冬季都可能遭遇异常天气。据悉,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对我国气候影响比较大,一是当年冬季我国北方容易出现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秘鲁亚马孙河水位下降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秘鲁亚马孙河水位近一周来平均每天下降25厘米,使内河航运受到严重影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秘鲁国家水文气象局局长马科·帕雷德斯说,由于气候异常,亚马孙地区今冬的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减少了50%。由于降雨减少,亚马孙河等河流的水位急剧下降。亚马孙河水位未来10天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