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点汇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1.血象(1)红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少数甚至稍增高,随病情发展渐呈轻、中度降低,急变期呈重度降低。(2)白细胞: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初期一般为50×109/L,多数在(100~300)×109/L,最高可达1000×109/L。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杆状粒和分叶核也增多、原始粒细胞(Ⅰ+Ⅱ)低于10%,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10%~20%,是慢粒特征之一。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增多。随病情进展,原始粒细胞可增多,加速期可大于10%,急变期可大于20%。(3)血小板:血小板增多见于1/3~1/2的初诊病例,有时可高达1000×109/L,加速期及急变期,血小板可进行性减少。2.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可达10~50:1;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粒细胞小于1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早期增......阅读全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点汇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1.血象(1)红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少数甚至稍增高,随病情发展渐呈轻、中度降低,急变期呈重度降低。(2)白细胞: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初期一般为50×109/L,多数在(100~300)×109/L,最高可达1000×109/L。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诊断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5%,可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粗细胞系统的白血病性恶性增生性疾病,根据自然病程,慢粒可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慢性期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数月后出现低热,乏力盗汗,脓肿消瘦等,后期呈进行性贫血,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悸,气急等.晚期会出现瘀斑,鼻衄、月经过多及消化道出血等.1-4年内有7O%的病例转变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表现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可达(10~50):1。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粒细胞小于1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多,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加速期及急变期时,原始细胞逐渐增多。慢粒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①贫血或脾肿大。②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粒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③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及杆状粒增多,原始细胞≤10%.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极度降低或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⑤Ph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粗细胞系统的白血病性恶性增生性疾病,根据自然病程,慢粒可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慢性期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数月后出现低热,乏力盗汗,脓肿消瘦等,后期呈进行性贫血,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悸,气急等.晚期会出现瘀斑,鼻衄、月经过多及消化道出血等.1-4年内有7O%的病例转变为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临床分期       CML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两期之间可能有一个移行阶段,称为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      一、慢性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表现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可达(10~50):1。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粒细胞小于1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多,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加速期及急变期时,原始细胞逐渐增多。慢粒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的标准

慢性期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5%,可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加速期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10–19%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20% .3.持续血小板减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表现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可达(10~50):1。显著增生的粒细胞中,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粒细胞小于1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巨核细胞增多,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加速期及急变期时,原始细胞逐渐增多。慢粒是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