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不动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1.显微镜检查 临床标本采集后先做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为革兰阴性球杆菌,常成双排列,在吞噬细胞内也有存在,易误认为奈瑟菌属细菌。2.分离培养 在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经35~37℃培养18~24h后,可形成圆形、灰白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2~3mm的菌落,无色素形成;洛菲不动杆菌菌落较小,直径为1~1.5mm:溶血不动杆菌在血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有些菌株苛养,在血平板上呈针尖样菌落,在营养肉汤中不生长:某些氧化葡萄糖的不动杆菌可使血平板呈独特的棕色。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3.耐药性 不动杆菌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拉定耐药:大多数菌株对氯霉素耐药,不同菌株对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不同,所以每个分离菌株均应进行药敏试验。不发酵菌中,仅本菌属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可采用 Kirby-Bauer法做药敏试验。多重耐药最多见于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溶血不动杆菌。......阅读全文

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监测(2)

内科病房分离株多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菌群等,其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四代头孢菌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率高达100%,但对环丙沙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7%和52.6%;有研究表明,感染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引起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性

泛耐药的细菌感染,如何选择治疗药物呢?

  Q1:对于同一患者同一种致病菌,不同的标本培养出的药敏结果不尽相同,该怎么理解呢?  A:未必就是同一个菌群,比如胃肠有胃肠的鲍曼不动,呼吸道有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两者不是一个菌群很正常,比如呼吸道里有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但是胃肠里的鲍曼不动可能是一个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两者都是鲍曼不动,但

临床微生物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呈四项特点:①新的病原体及其所致的感染病患不断出现。②许多传统的老病原体出现了临床新问题,对实验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③新老病原体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不仅带来治疗上的困难,也向实验诊断提出了挑战。④临床微生物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及时性。临床微生物学

肠杆菌科及检验

   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采用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作为食品卫生指标菌,但在欧洲还大量使用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作为指标菌并且已有多年历史。国际肠杆菌科小组委员会(1962)、Bergey氏分类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和W、H   Ewing氏著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1)

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

重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问题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做到临床检验质量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已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有关问题,列为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化文件,以达到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WS/T226-2

肠杆菌科及检验

   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采用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作为食品卫生指标菌,但在欧洲还大量使用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作为指标菌并且已有多年历史。国际肠杆菌科小组委员会(1962)、Bergey氏分类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和W、H   Ewing氏著

临床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5000万住院病人,其中约有500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100亿人民币。在美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5%~10%,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为175~350亿美元[1]。除了经济上的损失以外,更严重的是给患者

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验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末端进入肺泡。下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由于受上呼吸道正常寄生菌群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于正确判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加以关注。  在健康人群口、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见表1),可条件致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表1 在健康人群的口、鼻咽部寄

“痰”里乾坤,你可知晓?

作者:陈众卷首语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痰标本是一个最为复杂、棘手的问题,如何规范做好痰标本细菌培养,是很多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关心的,今天我们就“痰”论一下。一、温习基本概念1、正常菌群:指定居在人类皮肤及粘膜上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非但无害,而且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2、条件致病微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1)

第一节 微生物形态学检查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   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1)

第一节 微生物形态学检查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   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

  临床微生物学是基础和临床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临床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医院),微生物是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微生物是大多数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参考者,甚至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越是危重病人它越是积极参与一、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 (一)从微生物与常见病、多发病关系1 、结核、病毒性肝炎、龋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要求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检验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应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内容的一部

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

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  陈东科1孙长贵2(1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2解放军第117医院检验科)  细菌鉴定的原则之一就是用最少的试验完成鉴定。细菌形态学检查是最基本、简单、快速的常规鉴定方法。细菌形态学包括细菌细胞形态学和细菌菌落形态学。细菌形态学正

大肠菌群在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

  大肠菌群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 、方法的选择   大肠菌群检测的关键在于方法的选用,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有两种表示方法。   1、是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MPN)表示,检测方法需使用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2、以每g

大肠菌群在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大肠菌群的一些注意事项一 、方法的选择大肠菌群检测的关键在于方法的选用,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有两种表示方法。1、是以100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MPN)表示,检测方法需使用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2、以每g(mL)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表示

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

1前言         众所周知,传统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符合率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痰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养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外,还因为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

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一)

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单核细胞增生李

李斯特氏菌的检验

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命名为李斯特菌。单核细胞增生李

李斯特氏菌的检验

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败血病为主要症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李斯特菌是1926年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在病死的兔子体内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约瑟夫·李斯特(1827~1912),1940年被第三

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食品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对于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面包、奶酪、酒类、酱类等古老的食品可以看出,人类对酶的应用几乎同人类文明史一样古老。当然,在19世纪后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尤其是酶学诞生之前,人类所利用的酶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经验及朴素总结。人

酶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的运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食品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对于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面包、奶酪、酒类、酱类等古老的食品可以看出,人类对酶的应用几乎同人类文明史一样古老。当然,在19世纪后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尤其是酶学诞生之前,人类所利用的酶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经验及朴素总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