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茶叶中的高氯酸盐有何危害?

现在正是新茶陆续上市的时节。前不久,一则中国出口欧洲茶叶中检出高含量高氯酸盐,欧盟准备制订严苛标准来限制中国含高氯酸盐茶叶进口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4月8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表示已对此事作出跟进,并从市面抽取30个进口茶叶样本检测其高氯酸盐含量,样本包括碧螺春、乌龙、寿眉、铁观音、六安茶、水仙、龙井、普洱、茉莉花、牡丹王、绿茶等,全部样本通过检测。中心去年抽取超过180个茶叶样本作化学检测(如除害剂、染色料、金属杂质等检测),除其中一个茉莉花茶样本含有三唑磷外,其余结果合格。 茶叶为何会有高氯酸盐 欧盟准备制订严苛标准来限制中国含高氯酸盐茶叶进口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考虑的限量是750μg/kg(微克/千克)茶叶。高氯酸盐是什么? 茶叶为何会有高氯酸盐? 高氯酸盐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可存在数十年,是一种持久的化学污染物,分为自然生成和人类合成两种来源。高氯酸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大量生产和使用。......阅读全文

什么是有效氯、需氯量、转效点加氯、结合氯、游离氯

有效氯是指氯型杀生水处理药剂加人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加人水处理技术中后几乎全部转化为具有氧化能力的HClO或ClO-,故其有效氯含量为100%。而次氯酸盐、二氯异氰尿酸盐等氯型杀生剂的有效氯均低于10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有效氯理论值为64. 5%,代表值为61. 0%。由于水中含有

什么是有效氯、需氯量、转效点加氯、结合氯、游离氯

有效氯是指氯型杀生水处理药剂加人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加人水处理技术中后几乎全部转化为具有氧化能力的HClO或ClO-,故其有效氯含量为100%。而次氯酸盐、二氯异氰尿酸盐等氯型杀生剂的有效氯均低于10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有效氯理论值为64. 5%,代表值为61. 0%。由于水中含有

氯丙烯,环氧氯丙烷什么用处

  生产环氧氯丙烷、丙烯醇、甘油等的中间体,用作特殊反应的溶剂,也是农药、医药、香料、涂料的原料 ,用于有机合成及制药工业 ,此外也是医药、合成树脂、涂料、香料等的重要原料。  环氧氯丙烷  主要用于制备甘油、环氧树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是生产甘油及缩水甘油衍生物的重要原料,还用作溶剂,环氧氯丙

什么是氯

  氯(Chlorine,化学符号为Cl)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属于卤族之一,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剧毒,由卡尔·威尔海姆·舍勒首次发现。  氯在所有元素中,拥有最高的电子亲和力,并且是鲍林电负度中第三高阴电性的元素,仅次于氧和氟,它以化合态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对人体的

简述环氧氯丙烷制备氯醚橡胶的应用

  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生产的氯醇橡胶是橡胶的新品种,氯醚橡胶是侧基含氯、主链含醚键的橡胶,是由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3种单体均聚或共聚形成的弹性体,所以它又可以分为ECH均聚物、ECH/EO二元共聚物和 ECH /EO/AGE 三元共聚物。氯醚橡胶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很多特殊性能。共聚

有效氯的快速测定(有效氯试纸法)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含氯洗消剂,包括二氧化氯的测试。测定范围:10~300ppm。反应稳定时间达20分钟以上。标准比色版为10、20、50、100、150、200、250、300ppm。使用方法揭去药片上的薄膜,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浸湿后取出,甩去多余水分,略等片刻,待试纸显色稳定后,与标准色版对比确定有

化妆品中苄索氯铵、劳拉氯铵和西他氯铵的检测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苄索氯铵(121-54-0)、劳拉氯铵(139-07-1)和西他氯铵(122-18-9)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膏霜类、乳液类和水类化妆品中苄索氯铵、劳拉氯铵和西他氯铵的测定。  2 方法提要    样品在经过提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

氯测定的方法

  pHST-4酸度计。邻联甲苯胺溶液  称取1.35g二盐酸邻联甲苯胺,溶于500mL纯水中,在不停搅拌下,将此溶液加至150mL浓盐酸与350mL纯水混合液中,盛于棕色瓶内。游离性余氯标准溶液  将次氯酸钠稀释100倍,在250mL碘量瓶中,加入1g碘化钾,再加75mL纯水,摇动碘量瓶,使碘化钾

脱氯剂 - 性质

  无色透明单斜晶体。熔点48℃;相对密度1. 69。易溶于水,溶解时吸热,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有潮解性。在33℃以上的空气中易风化。可被空气氧化,具有还原性。能溶解卤化银。加热至100℃则失去5个结晶水,灼烧则分解为硫化钠和硫酸钠。

氯的元素形状

  单质Cl  氯单质由两个氯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l₂。气态氯单质俗称氯气,液态氯单质俗称液氯。  化合物  无机(括号内为化合价):氯化物(-1)、次氯酸(+1)、次氯酸盐(+1)、亚氯酸(+3)、亚氯酸盐(+3)、氯酸(+5)、氯酸盐(+5)、高氯酸(+7)、高氯酸盐(+7)  有机氯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