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治慢性胆囊炎验方

方药组成:乌梅9克,片姜黄9克,茵陈15克,鸡内金9克,佛手9克,枳实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般服用1~2周后,炎症可缓解,症状减轻。此方对肝胆泥沙样结石患者,有满意疗效。 本方为经验方,主药为姜黄、乌梅。姜黄味辛苦,性温,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善治各种疼痛;乌梅味酸,可生津、驱虫、安胃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二药均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方中辅以茵陈、鸡内金、佛手、枳实,对慢性胆囊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阅读全文

治慢性胆囊炎验方

  方药组成:乌梅9克,片姜黄9克,茵陈15克,鸡内金9克,佛手9克,枳实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般服用1~2周后,炎症可缓解,症状减轻。此方对肝胆泥沙样结石患者,有满意疗效。    本方为经验方,主药为姜黄、乌梅。姜黄味辛苦,性温,有破血行气、通

分型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急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范畴,笔者常分以下三型辨治而获良效。    肝胆气机阻滞    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

疏肝利胆治胆囊炎、胆石症

   陈宝贵认为胆囊炎、胆石症虽为两病,但其病机是一致的,均属中医“胁痛”、“肝(胆)胀”等范畴,皆与肝之疏泄、脾之运化密切相关。胆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喜清净而恶污浊。胆汁源自“肝气之余”,与肝互为表里,共司疏泄之职。肝疏泄功能正常,胆汁排泄通畅,反之,肝疏泄功能失常,

胆囊炎针灸诊疗技术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呕吐,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病证。本病患者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预防

    并发症    1.胆囊积脓和积水    胆囊炎伴胆囊管持续阻塞时,可发生胆囊积脓,此时症状加重,患者表现高热,剧烈右上腹痛,极易发生穿孔,需急诊手术。如胆囊管长期阻塞,胆囊内无细菌感染,可并发胆囊积水或

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

    诊断    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如以往有胆绞痛病史,则可有助于确诊。需要指出的是,15%——2

急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男女发病比例为1:3左右。本病属中医“胆胀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与发热。患者常首先出现右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伴随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后期表现发热,

治盆腔炎验方

  1.黄连30克,黄柏、黄芩各90克,大黄60克。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炎症浸润期。    2.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自拟方治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    方剂组成    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