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成生所在西南地区高山针叶林树种保护策略研究中获进展

气候快速变化是物种栖息地收缩而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损失的物种数量将取决于它们对气候变化的耐受程度以及所做的响应。物种占有面积(AOO)是指仅在其“物种分布记录范围”内被其占有的区域面积,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衡量或预测物种灭绝风险的有力指标,它比范围变化或栖息地范围更能准确地衡量物种的保护程度。对关键树种的AOO及时评估可以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由于所做的假设、覆盖的地理区域和所研究的分类单元(如科属、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等)不同,对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灭绝风险的预测也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我国西部地区被认为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和气候波动,塑造了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该地区的寒温带针叶林具有高度的特有性和多样性。气候快速变化导致物种分布范围发生变化,由于气候变化......阅读全文

海南出台生态保护行动计划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知什么原因,过去我们在野外经常能看见的金钱龟,现在几乎没有了踪影,其他如绯胸鹦鹉、鹩哥等鸟类也很少见到了。”对于这一变化,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农民林友和非常疑惑。  近些年来,在海南省,许多人都有着类似的感受。  作为全国唯一的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南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生

吕植: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人为导致

  著名生态保护专家,曾被称为世界上和大熊猫最亲近的人。自1985—1993年,吕植深入山林,对熊猫进行了八年的系统野外研究工作,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她在《生

吕植:第六次物种灭绝是人为导致

生态保护专家吕植野外考察。  著名生态保护专家吕植,曾被称为世界上和大熊猫最亲近的人。自1985-1993年,吕植深入山林,对熊猫进行了八年的系统野外研究工作,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

金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速度远超预期

  “全球未能实现至2010年使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大幅度减缓的目标,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速度远超预期!”5月26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表示,当今世界正在遭遇一场全球性的物种灭绝危机,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正遭受

生物大灭绝正在进行 人类活动所引发

  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言论,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冯伟民博士介绍,目前,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对物种进行观测和保护,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已经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期,而且由于生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金鉴明院士:人类发展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又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针对公众关心的生物多样性话题,记者专访了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鉴明院士。  记者:请您谈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金鉴明:通俗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关心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种动物?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保护它们?  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终极也是最原初的问题。  过去,生态学家也许会这样回答你: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数量愈多,该生态系统愈稳定,生产量也愈丰富。但现在,他们会用经济学家

蒋高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球,面临来自人类的严重挑战。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臭氧层消失等生态灾难,制约了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减少。目前,全球人口已急剧增长到超过67亿,最新增长的10亿人口仅仅用了12年,伴随的严重问题是自然生态破坏和大规模的

全球变暖不止寒地遭殃 研究发现热带地区更脆弱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现,气候变化现象正以各种方式对当地的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人们不断在问,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将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确定现代气候影响生态系统和社会混乱的气候变化时间框架,并提供当年度地

物种大灭绝真的会来吗?专家称每天灭绝74种

  日前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10年濒危动物名单”。名单显示,面临危机的动物种类比2009年增加了1000多种,33%的动物种类面临灭绝危险。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此次调查公布的名单,不过是“冰山的一角”,有灭绝危

5月1日《科学》杂志精选

  物种灭绝速度揭示热带地区存在物种灭绝风险  通过将过去2300万年中海洋物种灭绝速度的数据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的数据相结合,研究人员确定了地球上未来可能特别容易发生物种灭绝的特定的物种分类群和地区(它们绝大多数位于热带)。这些结果可帮助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物种灭绝的影响,因为它们提供了一条人类出现

5月1日《科学》杂志精选

   物种灭绝速度揭示热带地区存在物种灭绝风险  通过将过去2300万年中海洋物种灭绝速度的数据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的数据相结合,研究人员确定了地球上未来可能特别容易发生物种灭绝的特定的物种分类群和地区(它们绝大多数位于热带)。这些结果可帮助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物种灭绝的影响,因为它们提供了一条人类出

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哺乳动物种群衰退及局地灭绝

  近现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物种灭绝速度明显加快。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定量研究依然很少,特别是难以区分人为或气候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往往是高度相关的。为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收集长时期跨度的动物种群时空动态数据和建立研究种群衰退与灭

环保部:要发挥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

今天上午,环境保护部在京举行了以“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纪念大会。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更好地发挥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

气候变化对南极无冰区影响首次量化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生态学论文,首次报告了关于21世纪气候变化对南极无冰区影响的量化评估结果。  无冰区仅占南极洲面积的1%,但却是南极全部陆地生物多样性的所在。一直以来,无冰区基本被研究人员忽略了,因此,对气候变化对于南极物种、生态系统及其未来保护的影响,人们存在着较大的认知空白。 

基金委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背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于2015年11月27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共同资助中国科学家与ICIMOD科学家以及ICIMOD成员国的科学家开展合作,推动中国及

2021年度江苏省级生态环境科研项目指南

  据江苏省环保厅公告,2021 年度省级生态环境科研项目指南已经发布;    一、支持重点  (一)成果转化与推广类  主要针对住宅楼居民家庭油烟的收集、治理、监控集成技术,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资源化利用度不高、运行不正常等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对经济技术可行、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工程示范成果进行推

湿地水鸟研究获进展

  为深入开展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前沿探索与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合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协同创新,拟共同筹建“湿地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湿地水鸟研究”是“湿地生态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框架中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2015年12月28日

中国大闸蟹入侵德国 物种入侵成全球四大环境问题之一

  据媒体报道,原产中国的大闸蟹1900年开始“移民”到欧洲,1912年,德国首次有官方报告说,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如今,大闸蟹在德国已经泛滥成灾,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仅在德国大闸蟹造成的损失已高达8000万欧元。   物种入侵是物种迁徙的一种恶例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的能在移

我国学者在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7056)等资助下,南京农业大学土壤生态实验室李先平博士、刘满强教授团队与荷兰生态学研究所斯蒂芬·盖森(Stefan Geisen)教授和法国南巴黎大学赛琳娜·贝拉德(Céline Bellard)博士合作,在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

气候变化将使物种栖息地萎缩

  一项由多国研究人员完成的最新研究说,气候变化将导致动植物的栖息地大规模缩减,各国政府如不采取行动减排温室气体,大量常见的动植物都会逐渐走向消亡。   来自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哥伦比亚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气候变化计算机模拟程序,对一个包含近5万个

生态环境部新任总工程师张波谈2020年工作部署

今天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召开2020年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兼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介绍碧水保卫战的进展情况,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

节能环保 持续发展的选择

  2009 年至2013年,欧盟实施“环保型经济”中期规划,拿出数千亿欧元财政资金支持打造包括“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在内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欧盟在节能环保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欧盟:

提高海岸带响应气候变化的韧性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原本冬季南归的很多鸟类或将变为“北漂族”。该研究指出,作为濒危物种代表之一的丹顶鹤,在过去30年内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失去了92%的越冬范围。可见,气候变化已显著影响到我国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侯西勇表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

中国有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我国物种数量居北半球国家之首,但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有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今年历史罕见的旱情令亚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鱼大面积死亡……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正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狼吃羊,羊吃草?看大数据怎么说

  在生态学研究中,有一个持续已久的辩题——究竟是“狼吃羊,羊吃草”,还是“草控制羊,羊控制狼”?但现有的单个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个别物种的研究,不足以解析该问题背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近期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的一项研究“Trophic interactions among v

物种入侵:全球化的代价

食人鲳:别名食人鱼或水虎鱼。性情凶猛残暴,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适宜水温20℃-28℃。  7月7日下午,柳州市民张先生在柳江河边给小狗洗澡时,突然遭到三条食人鱼攻击,其中一条咬伤其手掌并被抓获。近日,广西柳州市为围剿柳江河中伤人的食人鱼,发动市民沿江垂钓,并承诺抓到食人鱼者每条奖励一千元人民币

12月14日《科学》杂志精选

养鱼场威胁野生鲑鱼 一项新研究预测,加拿大西海岸鲑鱼养殖场的海虱暴发可能在大约10年内导致当地野生鲑鱼的灭绝。鲑鱼养殖场容易受名为鲑疮痂鱼虱的寄生甲壳纲虫的侵扰,这种又叫鲑鱼海虱的寄生虫能杀死细鳞鲑鱼苗。在野生种群中,那些接触过养鱼场的鱼苗通常得到保护,因为任何被感染的成年鲑鱼在鱼苗进入海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图绘制完成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7月28日报道,《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研究结果日前正式向全球公布。该项目共历时10年,覆盖了从浮游生物到鲸鱼等13组共11000多种海洋生物。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温度同所有种类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密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