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起搏导线研究进展

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开启了心血管病植入器械治疗的新时代。目前起搏器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以 及心脏再同步治疗。作为人工心脏起搏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搏导线(Pacing Lead)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近些年来一些创新型导线陆续在中国上市。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目前已成为合并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的一线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其运动耐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但仍存在诸如电极脱位、膈神经**(PNS)、阈值增高等并 发症,以及无反应的问题,影响CRT疗效。因此近两年来左室导线较普通起搏导线创新更为频繁,以期能尽可能减少甚至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就针对最新型左室 四极导线展开讨论。 CRT的植入技术一直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有研究表明,CRT术......阅读全文

儿童起搏器植入治疗进展及若干问题思考

  心脏起搏器植入用于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等,已使众多儿童受益。尽管儿童植入病例数仅占植入总量的1%左右,但是儿童起搏器植入所面临的诸

起搏器诊断功能新进展

  当今起搏器已不再是简单的起搏治疗功能,更拥有丰富的诊断功能,不仅能提供起搏器工作状态信息,更为部分心血管疾病提供及时的相关信息与预警,起搏器如何实现其诊断功能?简言之,通过起搏器机壳和导线收集的电学相关的信号,在随访程控仪或远程随访网站上绘制成数据图表,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起搏器的工作

病例分析:起搏线挤压冠脉致心脏停搏首例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5 岁,因心脏停搏入院。7 个月前因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发现左前降支中段严重狭窄(图 A),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邻近左前降支中段处可见一心外膜起搏导线。IVUS 证实左前降支严重狭窄,且血管壁回声密

心脏起搏器治疗应用要点总结

  20世纪中期,心脏外科的快速发展促生了应用人工方式刺激心肌的需求。最初的心肌刺激装置是大型的外部设备,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线路开始微型化,最终这些大型的外部装置演变成了完全可植入装置。目前,该领域的技术仍在不断进步,例如近年来的无线起搏器。  PART 1  心脏起搏器  在本综述的第一部分中,作

CRT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不仅能改善伴有室内传导阻滞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死亡率,但在起搏器置入术中及术后仍有可能发生一些急、慢性并发症。    一、左室导线置入失败    左室导线置入失败

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回顾

  第十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管消融可降低死亡率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频繁放电的患者,导管消融室速可以改善生存。Bunch医生分析了美国西部医疗系统10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且因ICD频繁放电接受室速导管消融的患者资料

心血管植入电子器械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患者被列为磁共振(MRI)检查的禁忌。近年随着心律学、电子材料学、计算机医学应用学等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MRI兼容性CIED的出现,MRI已不再把起搏器等CIED患者拒之门外。笔者就近年来CIED患者行MRI检查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该研究提

心脏起搏:选择性部位起搏新进展

  自第一台体内永久起搏器植入以来,数百万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已经从起搏治疗中受益。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起搏器植入的人数增多,植入起搏器后出现的心衰、房颤、血栓等起搏器植入后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由于可导致类左束支传导阻滞样心电图改变,使QRS时程增加,引起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适应证进展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当下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以及我们亲身的临床实践都证实了CRT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卓越疗效。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尤为突出的是CRT较高的无反应率。应用不同判断标准,比如临床标准(纽约心功能

左右互搏:浅谈CRT无导线起搏

  对于LVEF持续降低<35%,伴有传导障碍的症状性心衰患者,CRT可以改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经冠状窦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是目前主流方法。但 仍有8-10%患者由于解剖学限制,如缺乏合适的靶静脉、膈神经刺激或起搏阈值过高而不能接受CRT。对于该部分患者可以施行外科心外膜导线植入,但该方 法具有更

哪些支架、瓣膜可以做MRI?

  相信不少人在临床上会遇到这个问题,做过支架的病人有需要做磁共振检查,能做吗?该怎么给病人解释?支架可能还好一点,如果有人说,我又机械瓣膜,能做吗?这个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处理?给影像科打电话?查书?你确定影像科的大夫就知道吗?书上能找到吗?    今天,我来

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新技术

  心力衰竭除经典的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在迅速发展。近年来,又一项心力衰竭治疗的新技术悄然问世:不应期刺激术。本文重点介绍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新技术:不应期刺激术。    1 定义    不应期刺激术又称心脏收缩力调制术(car

FDA批准美敦力全球最小无线心脏起搏器Micra TPS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美国市场首个无线起搏器(Micra Transcatheter Pacing System,Micra TPS),该产品由医疗设备巨头美敦力(Medtronic)开发,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Micra TPS是FDA批准的首个采用小型化起搏技术的产品,采用

美敦力全球最小无线心脏起搏器获批上市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美国市场首个无线起搏器Micra TPS,该产品由美敦力开发,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  据悉,Micra TPS是FDA批准的首个采用小型化起搏技术的产品,采用无导线设计,内置无线同步起搏装置,可减少电极并发症。该起搏器为单室刺激式,可通过导管从大腿内侧开

心电图病例分析:心室起搏心律VVI模式伴假性融合波

实例分析:一、图例资料:患者男性,68岁。BP:120/80mmHg.。曾安装起搏器治疗,具体参数不详。 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心室起搏心律,呈VVI模式,频率60bpm,可见室性融合波及假性融合波,起搏器功能正常二、知识点:图中基础心律为心房颤动,可见心室起搏脉冲,频率60bpm,

心电图病例分析:心室起搏心律VVI模式

实例分析:  一、图例资料:  患者男性,82岁。以阵发性胸骨后不适三天前来就诊。曾安装起搏器治疗,具体参数不详。BP:150/80mmHg.。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完全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心律,

无线左心室起搏为CRT无反应者带来获益

  最新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无效的心衰患者可选择无线左心室内膜起搏系统治疗。SELECT-LV非随机初步研究纳入了39例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5岁,88%为男性,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25.6%,平均基线QRS174 ms),患者不适合行CRT或对传统CRT治疗无反应。Vi

国家药监局新批准注册159个医疗器械产品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批准注册159个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告》,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159个。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06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4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18个,港澳台1个。  据悉,此次批准注册的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覆膜食道支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路径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CD-10:I49.5)    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

希氏束起搏的阈值稳定性与导线松弛度的相关性(二)

阈值趋势  阈值升高通常发生在随访早期(图3)。44例随访中阈值升高的患者中有6例(14%)在随访2周后出现阈值升高。另外12例(27%)在随访2周至8 周期间出现阈值升高,11例(25%)在随访8周至1年期间出现阈值升高,7例(16%)在随访1年至2年期间出现阈值升高,8例(18%)在随访2年期

科学家发现谷氨酸递质系统控制心电活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09.shtm 近日,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心房心肌细胞和窦房结起搏细胞存在内源性的谷氨酸递质系统,该系统以类似大脑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模式在心房心肌细胞中行使功能,并且作为起搏细胞内

全球首款可接受磁共振检查的心脏起搏器在京植入

  全球首款可以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安全使用的起搏器和导线系统8月1日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被植入患者体内。这改变了以往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无法安全接受磁共振检查的历史。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指出,据资料显示,中国起搏器患者平

上海瑞金医院完成升级版“最小起搏器”植入手术

  近日,被誉为全球最小的“胶囊起搏器”Micra VR迎来了全新升级版。9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立群团队,在海南省博鳌超级医院顺利完成Micra AV无导线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该起搏器在大陆的首次临床应用。  上午10点半手术开始。吴立群在潘文麒、凌天佑医生的协助下

希氏束起搏的阈值稳定性与导线松弛度的相关性(一)

  在过去的十年中,临床电生理学见证了传导系统起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显著增多。在此期间,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已被证明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包括用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等,与传统的右心室起搏相比,降低了死亡率和 因心力衰竭住院的

病例分析:国内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

  2014年12月23日,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华伟和张澍教授植入了国内第一台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为器械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了新方法。    该患者是一名33岁男性,因“发作性心悸、头晕5年,加重3月”入院。5年前因“三尖瓣下移畸形

脑起搏器“驯服”帕金森病

  “世间有种疾病能让病人每天在人间与地狱之间来回,这种疾病叫做帕金森病。”一位饱受折磨的 56 岁患者这样形容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表现为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分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给众多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

王中林李舟详解新型心脏起搏器:只要能动就能发电

单根氧化锌纳米线发电机示意图。上图为没有弯曲时的情况,电路中没有电流。下图为弯曲氧化锌线的时候,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7月27日,大连的吴女士一晚竟昏厥4次,送往医院检查才知道:心脏起搏器电池没电,20年前装的起搏器“罢工”了。  吴女士是不幸的,等待她的将是手术更换起搏器,这需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