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气候模型显示金星上从未有过海洋

金星是太阳系的四颗类地行星之一,被视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同样主要由岩石物质组成,含有一些水,并有大气层。金星上是否曾经有过海洋,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瑞士日内瓦大学和瑞士国家行星能力研究中心(NCCR)领导的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气候模型显示金星上从未有过海洋。 此前研究表明,早期金星有温和的环境,存在海洋。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只有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才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日内瓦大学科学系研究员、NCCR行星协会成员马丁·特贝特解释说:“我们模拟了地球和金星在40多亿年前进化之初的气候,当时行星表面还处于熔融状态。” 使用复杂的大气三维模型,研究小组研究了这两个行星的大气如何演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形成海洋。模型显示,气候条件不允许水蒸气在金星的大气层中凝结。尽管数十亿年前太阳光度大约是今天的70%,但当时的气温不足以让金星的温度低到形成海洋的程度。 造成这......阅读全文

窥探海洋微生物的世界

   “大多数浮游生物种群沿纬度呈多样性梯度分布,最靠近两极的生物多样性最低。”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基因表达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对不同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近日,发表在《细胞》上的两篇论文利用塔拉海洋考察期间收集的样本和数据,分析了目前地球上的海洋生命多样性,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海洋“灾难”

来自格陵兰岛的融水,就像东海岸的这座冰山,曾经扰乱了大西洋的“传送带”。图片来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温度已上升1°C。近日,两项研究分别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3月27日,

北极海冰: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和“放大器”

  1、北极海冰范围达到年内最小,创历史第二小的记录  2019年9月17日,北冰洋海冰范围达到了2019年的最小值,约为415万平方公里,比1980-2010年期间的气候平均值(628万平方公里)小约34%,偏离气候态的幅度超过90%的百分位,这一数值仅比2012年数值大,是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冰

IAP/LASG利用耦合模式进行IPCC AR5年代际回报试验

  未来10-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该时间尺度的气候变率称为年代际尺度变率。对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预测问题的关注,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5次

美研究人员评估印度洋水循环加剧的原因

  在过去的50-60年里,印度洋的变暖幅度远远超过其他海洋盆地。虽然海盆的温度变化可以明确归因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但很难评估1980年以来印度洋热量和淡水的变化是否代表了人为导致水文循环转变。评估因素包括自然变化、区域尺度趋势、短暂的观测记录、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海洋盆地的复杂环流等。  美国伍

地球数值模拟装置预研取得重要成果

  9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地球系统模式和应用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1.0版本和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正式发布。  作为理解过去气候与环境演变机理、预估未来潜在全球变化情景的重要工具,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1.0版本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建成,主要包括8个子系统模

美预测区域气候变化初试“挂科”

在模拟秋季降水时(上左),一个区域模型总是太“湿”;当模拟每日最高温度时(右),它又太冷。图片来源:P. RACHERLA、D. SHINDELL、G. FALUVEGI/NASA GISS  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正侵袭着地球,那么具体区域的情况又如何呢?气象学家承认,这很难说。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大气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0年度学术年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2010年度学术年会于2011年1月5日至6日在京召开。  开幕式由LASG副主任周天军研究员主持。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杨晓秋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

2012年度中俄合作项目批准名单公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集中征集2012年度中俄 (NSFC-RFBR)合作项目(执行期为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共受理申请项目共152项,经双方评审,共同批准资助以下50项: 

2013年05月16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透明的大脑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interrogation of intact biological systems   本期封面所示为完好的小鼠海马体的一个三维图片,它被做成透明的,显示表达eYFP(绿色)、小清蛋白(红色)和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

大气所发现西太副高年际变化与热带海温的关系并非稳定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西太副高存在显著的年际变率,受多个海区的异常海温(SSTA)的调控。此前研究表明,夏季热带印度洋的暖SSTA、海洋大陆的暖SSTA以及赤道中太平洋的冷SSTA都有利于西太副高偏强。那么,在年际变化上西太副高变化与这些关键区

中科院研究员发现全球变暖或比预估快13%

  全球变暖又添佐证。美国《科学·进展》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项中美科学家联合开展的研究成果显示,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比此前预估的要快13%。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成里京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室气体不断排放使地球系统“困住”了更多的热量,直接驱动了全球变暖。这些能量90%以

国自然发布2020与德国研究合作研究项目初审名单

411201101093基于兆伏锥束CT和蒙特卡洛模拟获取放疗在体出射束监测基准北京大学张艺宝421201101094不确定优化的理论与算法及其在系统与控制中的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建林431201101097新型质子导体固体电解质研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刘本琼44120110109

浙江大学发表7篇CNS,在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取进展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发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类材料,其中包含五个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们非常规的成分和化学结构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机械性能组合。这类合金的合理设计取决于对几乎无

专家呼吁我国建地球系统模拟装置应对气候变化

  4月6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召开“地球系统模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有科学家提到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期间的热词“2℃阈值”:如果全球气温升高超过2℃,那么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大尺度生态系统将会不可逆转地崩溃,所以本世纪末要把升温控制在2℃以内。  本世纪末地球是否真的会升温2℃?全

胡敦欣:继续向西太平洋进军

   科考队员在考察船上  “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海洋普查,当时的船只和仪器设备条件与现在远远不能相比,中科院仅拥有一艘科考船‘金星号’,也是中国唯一的一艘专业科考船。”在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科考共享航次顺利返航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对记者回顾了中

基金委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签署的合作协议和之后达成的合作共识,2019年双方将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共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36项。经初步审查并与以方核对清单,

两类中部型El Nino的生成机制和未来变化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鑫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教授Jin-Yi Yu在两类中部型El Nino的生成机制和未来变化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7月15日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陈梦燕助理研究员为论文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A类先导专项重点方向任务招标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地球大数据专项”)已按照立项程序经过严格论证和审议于近日正式启动。 地球大数据专项将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形成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多学科融合、独具特色的地球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成为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大数据重大科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A类先导专项重点方向任务招标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地球大数据专项”)已按照立项程序经过严格论证和审议于近日正式启动。 地球大数据专项将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形成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领域多学科融合、独具特色的地球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成为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大数据重

第九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的第九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http://icdc9.lasg.ac.cn)于6月3日至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为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副主任

973计划2014年结题项目验收:44优秀97良好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共计141个项目。  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立项137个项目、2012年立项2个项目和2013年立项2个项目。验收结果显示:  1.“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

基金委与山东省联合资助项目申请指南发布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完善科学基金制,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实现 “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5月签署协议设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海洋科学研究

全球变暖暂缓或归功于太平洋海水变冷

从太空看到的太平洋。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根据年平均值绘制的从1971年至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和二氧化碳排放图表,。方框中所示为温度升高趋势的“间断”期。图片来源:《卫报》   科学家日前表示,来自热带太平洋的低温海水或是近年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项研究有助于

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研究技术方案

研究案例——气候变化对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的影响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海洋是气候系统储存能量的主要载体,气候变化给生活于其中的鱼类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各大洋的气候变化模式以及海洋环境要素(海水升温,海水酸化、富营养化,海水含氧量变化,

吴立新院士:中国需要建设“透明海洋”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是关乎国家资源、环境、气候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战略海区,实时或准实时地获取这一海区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环境信息,预测未来特定时期内海洋环境、气候及资源的变化,实现海洋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使海洋成为“透明海洋”, 是建设海洋

联合研究解析半世纪以来海洋层结变化及其三维结构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组成的国际团队以Increasing Ocean Stratifica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为题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论文,解析出自1

胡敦欣院士应《自然》邀请发表海洋领域评述文章

   在西太平洋布放6100米潜标。  胡敦欣讲解太平洋西边界流问题。  中新网青岛6月18日电 (胡耀杰)6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表有

科学家为全球森林“称重”

   研究显示,全球树木正在经历一次快速生长,并且正吸收数十亿吨温室气体。这意味着树木正在削弱全球变暖。  红杉树能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图片来源: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美国切萨皮克湾西面的一片森林中,Geoffrey Parker用卷尺测量了一棵鹅掌楸幼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