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猕猴模型揭示为何患新冠肺炎老人病症更重

了解新冠肺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新冠肺炎老年猕猴模型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免疫病理学机制,或将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 免疫系统过度应答被认为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灵长类动物为动态研究新冠肺炎病理学机制提供了良好模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学科组先前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中国猕猴后,表现出与人类患者相似的病理特征。但不同于年轻猕猴免疫反应迅速和炎症反应及时衰退的特点,老年猕猴表现出肺组织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异常变化。 年龄相关的异常免疫微环境,可能在新冠病毒感染早期就已经形成,并持续影响老年患者的疾病进展。为了验证这一假说,郑永唐研究员团队基于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量技术分析,对中国猕猴新冠肺炎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免疫病理学......阅读全文

新冠病亡患者肺内仍存病毒

  3月2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有关情况。  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贵强表示,对29例病亡患者的尸体解剖结果发现,新冠肺炎首先累及肺脏和免疫系统。同时,电镜检查发现,很多病毒还在病亡患者的肺里存在。  针对“境外输入会不会导致本土第

微生理系统模拟新冠病毒感染和肺组织损伤研究获进展

  近日,我所秦建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郑永唐研究员团队合作,利用器官芯片技术建立了一种体外肺器官微生理系统,模拟了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等,为新冠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导致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

猕猴模型揭示为何患新冠肺炎老人病症更重

  了解新冠肺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新冠肺炎老年猕猴模型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免疫病理学机制,或将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

猕猴模型揭示为何患新冠肺炎老人病症更重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了解新冠肺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新冠肺炎老年猕猴模型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免疫病理学机制,或将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

我国学者揭示新冠病毒感染可加速肺衰老

  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的一项成果中,我国学者深度解析了老年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肺组织的细胞和分子病理表型组特征,进一步认识了COVID-19肺损伤的关键细胞和分子机制、建立了肺衰老与COVID-19损伤的科学联系,为提高重症和危重症诊治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统计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7个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6日晚发布的每日疫情报告说,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虽然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首先,传播速度不同。新冠肺炎传播速度慢于流感,但中位潜伏期更长。  第二,患者传播病毒的时间不同。流感病毒传播主要发生在患者开始出现症状后的3至5天里,也可能在症状出现前就能传播。与之相比

新冠病毒胶体金试剂:快速检测新冠病毒

   2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与广东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会上,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国家批准了两个抗体试剂盒。  “这两种试剂盒都是采用胶体金法,能够测出患者体内的lgM抗体,在患者感染的第7天或发病的第3天就能够检测出lgM抗体,对患者进一步

新冠病毒为啥是老年人“杀手”?《自然》子刊:病毒让肺更老了

  权威数据显示,全球新冠死亡病例平均年龄超70岁!  比起年轻人,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什么更易发生死亡?12月8日,《自然·细胞生物学》刊载了我国科学家联合团队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通俗地说,新冠病毒的入侵让老年人的肺变得更老了。”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

新冠病毒近日播报

   8月2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河北5例,天津2例,广东2例,陕西2例,福建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福建)。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78人,重

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新冠肺炎仍在持续,如何更快、更准确诊断,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不同检测方式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  他表示,不同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不能单说某种技术优劣,而是要将其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