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近地小天体位置测量精度提升有新方法

科技日报昆明11月24日电 (记者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记者24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针对地基光学望远镜开展近地小天体的天体测量观测所面临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图像融合方法,有效提高了近地小天体的测量观测精度。国际核心期刊《天文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近地小天体的天体测量对开展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近地小天体的探测预警、深空导航等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历史上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的事件频发,每次撞击事件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王建成介绍,近些年,我国在积极建立近地天体防御体系。对近地小天体开展长周期、多历元的天体测量观测,有助于监控小天体的运行轨道,便于人类能够有充足的响应时间应对潜在的撞击风险。 针对近地小天体暗弱、移动速度快等特点,王建成与云南天文台天体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益恭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他们对所获得观测资料中的背景恒星和近地小天体图像进行分割,然......阅读全文

近地小天体位置测量精度提升有新方法

科技日报昆明11月24日电 (记者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记者24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针对地基光学望远镜开展近地小天体的天体测量观测所面临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图像融合方法,有效提高了近地小天体的测量观测精度。国际核心期刊《天文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近地小天体的天体测量对开展太阳

近地小天体位置测量精度提升有新方法

  科技日报昆明11月24日电 (记者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记者24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研究人员针对地基光学望远镜开展近地小天体的天体测量观测所面临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图像融合方法,有效提高了近地小天体的测量观测精度。国际核心期刊《天文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近地小天体的天体测量对

我国第一架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正式运行

  我国第一架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正式运行   小行星、近地天体的搜索和危险评估是这台望远镜主要观测目标   施密特型近地天体望远镜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施密特型近地天体望远镜12月26日通过中科院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鉴定。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架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进入正式运行

地球微生物或可污染地外天体环境

  导语:地球微生物可污染地外天体环境?据国外媒体报道,外层空间对生命而言是个非常极端的环境,但科学家发现一些顽强的生命能够在外太空生存。而这些微生物可能会污染地外天体环境,导致不清楚地外生命的起源。   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生命是否能够在外太空存活?外层空间对生命而言是个非常极端的环境,但科学家发

小天体“天涯海角”呈扁平形而非球形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对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日前传回图像进行的分析表明,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天体2014 MU69(绰号“天涯海角”)形状是扁平的,并非此前科学家判断的球形。   1月1日,“新视野”号以5万公里时速,从距离“天涯海角”仅3500公里处飞过,完成了人类

盱眙近地天体望远镜银河系反银心方向数字巡天计划完成

  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及中科院-国家基金委天文联合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及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刘晓为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赵海斌、姚进生研究员通力合作,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2010年9月至

美国NASA实验室拟制造新一代近地天体追踪太空望远镜

  近日,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宣布其“近地天体勘测者”(NEO Surveyor)望远镜已通过严格的技术和项目审查,将进入最终设计制造阶段,并将制定其技术、成本和进度基准。  NEO Surveyor建成后将飞行100万英里,到达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一个引力稳定区域——L1拉格朗日点,并

“摘星”去:中国科学家设想“抓”小天体回地球

  中国科学家提出一项大胆“摘星”计划:将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对地球产生威胁的近地小天体“抓”回地球,并对其上的资源开发利用。  “尽管听起来像科幻,但我坚信这是可以实现的。”提出这一设想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系统仿真与论证技术研究室研究员李明涛说。  他带着这个想法参加了最近在深圳举行的“率先

日本发现新X射线天体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参加的一个任务小组于本月17日发现了一个此前未知的X射线天体。  公报说,这一X射线天体出现在南天星座之一的半人马座区域。从17日起,它开始逐渐变亮,引起了日本X射线监视装置任务小组的注意,该小组利用设置在国际空间站“希望”号

低频射电天空发现神秘天体

MWA发现长周期暂现源       图像来源:ICRAR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      上海天文台供图“这次是偶然探测到长周期暂现源,我们由此打开了新的观测窗口,未来可能发现很多类似的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张翔告诉《中国科学报》。1月27日,《自然》发表张翔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