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基于FAST数据发现黑寡妇脉冲星的离子透镜现象

黑寡妇脉冲星是一类特殊的毫秒脉冲星,位于双星系统中,其主星辐射束直接扫过伴星,导致伴星逐渐被蒸发,因此而得名。黑寡妇脉冲星的射电辐射性质对双星的形成和演化、电磁波在强磁场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性质等方面研究有重要意义。 PSR J1720-0533是“FAST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项目发现的一颗毫秒脉冲星,后被“FAST优先和重大项目——脉冲星物理和演化”认证为黑寡妇脉冲星,其自转周期约为3.26 ms,轨道周期仅为3.16 hr。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科研人员使用FAST望远镜对PSR J1720-0533进行后续观测,发现在进入掩食时,脉冲辐射呈现出明显的准周期性变化,该变化可能是由等离子透镜现象导致的。这是继PSR B1957+20、PSR B1744-24A 和PSR 2051-0827之后发现的第四例等离子透镜现象。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掩食附近脉冲辐射存在消偏振现象,其线偏振消失时视线方向......阅读全文

动物世界之最:九种很小很强大的动物

网易探索6月5日讯,我们通常会被体型巨大的野兽吓到,但实际上,真正可怕的反而是那些貌不惊人的小动物,因为他们具有危险而令人痛不欲生的武器。感谢上帝,绝大多数读者一辈子也不会遇到以下这些小动物,更不会被它们伤害。但每年,还是有不计其数的人惨遭其毒。以下并非自然界最致命的小动物,而是最危险抑或是最令人痛

空间中心在脉冲星时间噪声估计与预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脉冲星由于具有稳定的周期性辐射信号和近似不变的空间位置,在被发现后不久人们便意识到可将其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由于脉冲星在X射线频段的辐射更利于探测设备的小型化,现阶段对脉冲星导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   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基本观测量为基于脉冲星时间模型的预报脉冲到达时间与

空间中心等在脉冲星时间基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技术研究室陈鼎研究员与澳大利国家望远镜中心(ATNF)乔治·霍布斯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廉姆斯·克斯教授等合作,基于世界上领先的脉冲星计时阵列20颗毫秒脉冲星的观测建立了综合脉冲星时间基准(EPS),并且成功反演出过去18年中的原子时时间基准 TT(BIPM

新疆天文台团队的孤立毫秒脉冲星的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一般认为毫秒脉冲星是普通脉冲星通过吸积伴星物质再加速形成的,按照这种理论,脉冲星应处于双星系统中。然而,观测发现银河系星场中大约有20%的毫秒脉冲星为单星。为了解释这类系统的形成,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但都有各自不可回避的问题。脉冲星的内部物质组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多种理论模型相继被提出来,以

FAST即将正式开放-有望描绘早期宇宙图景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尽管远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深山里,但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最近我们和天马望远镜团队合作,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这标志着FAST具备了联合组网观测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总工程师、

漫漫星空,探索未有穷期

  依托中国天眼(FAST),国家天文台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团队在短短3年内发现了520颗脉冲星,改变了我国在脉冲星搜寻与研究领域过去长期没有话语权的局面。目前,团队核心成员有15人,平均年龄31岁。  老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厚厚的文献,摊开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10多把椅子散放着……会议室里,一场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五百零九颗脉冲星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509颗脉冲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4倍以上。依托“中国天眼”在射电低频波段领先全球的观测能力,我国天文学家在脉冲星搜寻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领先国外脉冲

中国天眼是怎么探测到引力波的

  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立一功!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已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

“中国天眼”“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FAST)再度迎来重大突破。利用FAST观测数据,我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6月29日在线发表于《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  纳赫兹引力波是一种频率很低的引力波。探测纳赫兹引力波有

国家授时中心射电天文远程观测系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射电天文远程观测系统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脉冲星计时等观测的远程化。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守时理论与方法研究室与导航与通信研究室等科研部门合作,在授时中心临潼本部通过统筹调度天线控制、时间同步、终端控制、数据处理、天线活动监视等多方面现有资源, 对位于百公里

景东120m脉冲星射电望远镜(JRT)研制重大科技项目启动

  9月29日,“景东120m脉冲星射电望远镜(JRT)研制”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仪式在该望远镜台址——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太忠镇徐家坝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并讲话,云南省副省长董华出席并宣布项目启动。  张亚平在讲话中表示,中科院与云南省自1995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院省合作已走过25个年头,

脉冲星PSR-J10485832的周期性模式变换研究获进展

  脉冲星平均脉冲轮廓的形状通常十分稳定,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然而,有些脉冲星在很宽的时标范围内表现出了射电辐射的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按照其发生时标从短到长包括:巨脉冲、微结构、脉冲消零、模式变换、间歇脉冲星等。脉冲星射电辐射不稳定性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随机行为,在时间上没有周期性,但研究发现有少数现象

上海天文台发表孤立脉冲星周围尘埃盘的研究综述

  理论上预测,孤立脉冲星(中子星)周围应该存在一种盘——超新星爆发回落盘。可是,它们得到观测的证实了吗?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仲翔很早就开始了对中子星周围的盘的多波段探索工作,从2002年至今,他致力于寻找年轻脉冲星中的磁星、中心致密天体及孤立脉冲星等周围存在吸积盘或尘埃盘的信号,在现有全世

新疆天文台在射电脉冲星RFI消干扰研究中取得进展

射电频率干扰(RFI)消除是射电天文领域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消干扰方法创新对脉冲星测时等天文测量工作有改进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行星科学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单昊及其合作者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2011—2014年部分观测数据,基于几何小波稀疏表示和压缩感知(CS),进行RFI消干扰和数据

低能宇宙相变参数空间研究取得进展

  宇宙温度从远大于1012开尔文的高温冷却到如今接近绝对零度,经历了138亿年的历史。早期宇宙是混沌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经历了基于粒子物理模型的数次标志性相变后,当前宇宙相对稳定的结构得以形成。在相变发生过程中,真空泡泡不断产生,膨胀、碰撞、融合,最终物理参数稳定在有效势能的真空附近。原则上,相

最精确的低频测量结果-科学家绘出三维银河系磁场图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位于澳大利亚的低频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进行观测,绘制出迄今最大银河系磁场三维结构,这也是目前最精确的低频测量结果。  尽管银河系磁场比地球磁场弱数千倍,但对于追踪宇宙射线的路径、恒星形成以及许多其他天体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们对银河系三维磁场

中国天眼FAST首秀引瞩目-已超额完成年度试观测任务

  几乎没有悬念,“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10月10日,FAST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甫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  但鲜为人知的是,直到FAST“首

新疆天文台磁星自转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高志福等人通过对磁星的自转演化研究获得新突破,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2016,456,55-65)上。  脉冲星由于转动能损耗导致自转逐渐变慢,其转

国家授时中心获“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资助

  日前,经中科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后批准,本年度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名单公布。由国家授时中心陈鼎研究员合作申请的乔治霍布斯(George Hobbs)博士获得资助。   乔治霍布斯是澳大利亚脉冲星天文学家,目前被澳大利亚国家望远镜中心聘为研究员,并和曼

低能宇宙相变参数空间研究取得进展

  宇宙温度从远大于1012开尔文的高温冷却到如今接近绝对零度,经历了138亿年的历史。早期宇宙是混沌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经历了基于粒子物理模型的数次标志性相变后,当前宇宙相对稳定的结构得以形成。在相变发生过程中,真空泡泡不断产生,膨胀、碰撞、融合,最终物理参数稳定在有效势能的真空附近。原则上,相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4.shtm 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示意图。国家天文台供图 ■本报记者 甘晓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  6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下简称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

广西大学再发新Nature

脉冲星风星云是由相对论电子和正电子在激波前沿撞击周围的超新星遗迹或星际介质而形成的。船帆座脉冲星风星云由一颗年轻的脉冲星(B0833-45,年龄11000年)提供能量,位于一个名为船帆座X的扩展结构内,而船帆座X本身就在超新星遗迹内。先前的X射线观测显示了两个突出的弧,被喷流和反喷流平分。射电图显示

“中国天眼”冲击新目标-亟须技术攻关

  理论上,FAST的探测能力接近可视宇宙的边缘。调试两年来,FAST的卓越表现,引人无限遐想:未来,FAST有无可能冲出银河系寻找新星?FAST有无可能产生一些诺奖级别的科学成果?这一切,取决于FAST能否把性能调到最好,以及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  9月下旬,科技日报记者从位于贵州平塘的中

“中国天眼”研究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机制特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21.shtm 北京时间7月29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发表由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FAST“快速射电暴的

科学家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机制特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59.shtm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北京时间7月29日,《科学-进展》发表由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中国天眼

“看见”引力波踪影!中国天眼再获世界级发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6.shtm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6月2

“中国天眼”FAST遇到挑战-预计明年完成调试

59颗优质候选体、44颗脉冲星,这是FAST调试两年来交出的“科学发现成绩单”。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调试工作颇具挑战性,FAST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FAST矫正视力,让它转动“眼珠”。而在19波束接收机投入使用后,FAST巡天能力提高了五六倍,视场也扩大到原来的19倍,除了脉冲星,FAST是否有最新

关键性证据证明纳赫兹引力波是存在的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成果6月29日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在线发表。  寻找“时空的涟漪”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  纳赫兹引力波是引力波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