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文台在射电脉冲星RFI消干扰研究中取得进展

射电频率干扰(RFI)消除是射电天文领域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消干扰方法创新对脉冲星测时等天文测量工作有改进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行星科学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单昊及其合作者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2011—2014年部分观测数据,基于几何小波稀疏表示和压缩感知(CS),进行RFI消干扰和数据恢复的初步研究,一定程度提高了测时精度。 传统线性方法消除的RFI种类有限,阈值方法又存在较多经验因素。该研究直接使用FITS数据,将数据的多个时间分段分别提取后,进行CS算法的消干扰和恢复实验,并回收残差数据。实验证明,感知功能对置零通道的信息具有较好恢复能力,对各通道及消色散后“脉冲上”RFI有效果。 相关成果发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后续,科研人员将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脉冲星数据,对优化算法理论和传统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阅读全文

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射电辐射周期调制研究获进展

  PSR J1825-0935是一颗具有中间脉冲辐射的年轻脉冲星,它展现出多种有趣的射电辐射现象。它的主脉冲有前导成分,相对强度是0.3。这颗脉冲星在强、弱两种辐射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在弱模式下其主脉冲前导成分消失,而在强模式下前导成分出现。PSR J1825-0935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中间脉冲和前

抑制瞬时射频干扰新算法助力脉冲星观测

  脉冲星是一种周期性发射微弱脉冲信号的中子星,长期以来都是天文和物理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引力波探测、精确验证广义相对论、限制极端物理条件下的物态方程、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等重要问题。但随着近及时年来通讯及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人为的射频信号对来自遥远深空的天文信号造成严重干扰,导致射电天文“干净”的观测

新疆天文台在射电脉冲星RFI消干扰研究中取得进展

射电频率干扰(RFI)消除是射电天文领域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消干扰方法创新对脉冲星测时等天文测量工作有改进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行星科学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单昊及其合作者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2011—2014年部分观测数据,基于几何小波稀疏表示和压缩感知(CS),进行RFI消干扰和数据

“中国天眼”冲击新目标-亟须技术攻关

  理论上,FAST的探测能力接近可视宇宙的边缘。调试两年来,FAST的卓越表现,引人无限遐想:未来,FAST有无可能冲出银河系寻找新星?FAST有无可能产生一些诺奖级别的科学成果?这一切,取决于FAST能否把性能调到最好,以及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  9月下旬,科技日报记者从位于贵州平塘的中

调试阶段就能发现100多个!中国天眼FAST将向全球开放-?

  FAST的超高灵敏度将推动探测宇宙现象,包括快速射电暴和脉冲星。  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即将开启高灵敏度观测的新时代。这不仅有助于寻找引力波,还能探测到神秘又短暂的快速射电暴(FRB)。FAST将实现对天文现象的高精度测量。来源: Ou Dongqu/

中国天眼是怎么探测到引力波的

  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立一功!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已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

FAST引领-贵州构建天文科研矩阵

  24日,来自贵州省科技厅的消息显示,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44颗脉冲星,其中18颗获得国际认证。随着19波束L波段馈源接收机的投入使用,以FAST为引领,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天文台·贵州大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4.shtm 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示意图。国家天文台供图 ■本报记者 甘晓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  6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下简称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

FAST即将正式开放-有望描绘早期宇宙图景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尽管远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深山里,但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最近我们和天马望远镜团队合作,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这标志着FAST具备了联合组网观测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总工程师、

中国天眼FAST首秀引瞩目-已超额完成年度试观测任务

  几乎没有悬念,“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10月10日,FAST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甫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  但鲜为人知的是,直到FAST“首

距地数十亿光年的“心跳”听到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从一个遥远的星系探测到一种奇怪而持久的无线电信号,该信号似乎以惊人的规律闪烁。这个新的快速射电暴(FRB)信号持续时间长达3秒,比平均FRB长约1000倍。在这段时间内,研究团队检测到以清晰的周期性模式每0.2秒重复一次的无线电波暴发,类似于跳动的心脏。这一发现13日发表

“看见”引力波踪影!中国天眼再获世界级发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6.shtm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6月2

国之重器:洞悉宇宙的“中国天眼”

身在洼地,却能捕捉遥远星系的极微弱信号。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的过人之处!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目之所及,即是“光年之外”;“功力”强大,洞悉深暗宇宙。山廓作眼睑,圈梁是眼眶,反射面板当眼球,馈源舱为瞳孔——高空看它,银色巨“眼

2017中科院亮点:-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批成果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天眼”FAST找到2颗新的脉冲星。FAST团组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国际合作进行后随观测认证,两颗脉冲星通过系统认证,一颗编号J1859-01

关键性证据证明纳赫兹引力波是存在的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成果6月29日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在线发表。  寻找“时空的涟漪”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中国学者为快速射电暴起源研究提供关键观测证据

  3月18日,《科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指出重复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FRB)处在类似超新星遗迹的复杂环境中。  “该论文创新性地利用偏振频率演化关系研究快速射电暴周边环境,首次提出了能够解释重复快速射电暴偏振频率演化的统一机制,为区分重复快速射电暴起源的众多理论模型提供

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  纳赫兹引力波是引力波的一种,

天文学家找到引力波探测新方法

引力波是大质量天体爆炸、旋转或合并等事件引发的“时空涟漪”。2015年,物理学家首次用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检测到了引力波,开启了观察宇宙的新时代。与此同时,其他科学家也一直在用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追踪这一神秘的“时空涟漪”。现在,探测引力波的“猎场”已经转移到了太空,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寻找引力波的新方

44颗脉冲星-中国天眼目光更有神

图为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喀斯特洼坑中落成。  经过两年调试,FAST已确认新发现44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 目光更有神  15日,首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在江苏盱眙举行。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

上海天文台发表孤立脉冲星周围尘埃盘的研究综述

  理论上预测,孤立脉冲星(中子星)周围应该存在一种盘——超新星爆发回落盘。可是,它们得到观测的证实了吗?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仲翔很早就开始了对中子星周围的盘的多波段探索工作,从2002年至今,他致力于寻找年轻脉冲星中的磁星、中心致密天体及孤立脉冲星等周围存在吸积盘或尘埃盘的信号,在现有全世

科学家听到了距地数十亿光年的“心跳”

科技日报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家从一个遥远的星系探测到一种奇怪而持久的无线电信号,该信号似乎以惊人的规律闪烁。这个新的快速射电暴(FRB)信号持续时间长达3秒,比平均FRB长约1000倍。在这段时间内,研究团队检测到以清晰的周期性模式每0.2秒重复一次的无线电波暴发,

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五百零九颗脉冲星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509颗脉冲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4倍以上。依托“中国天眼”在射电低频波段领先全球的观测能力,我国天文学家在脉冲星搜寻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领先国外脉冲

FAST首次发现并认证毫秒脉冲星

  记者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近日得到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科研人员介绍,FAST于2月27日首次发现这颗毫秒脉冲星,并通过FAST与费米伽马射线卫星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的国际

中国天眼发现“矮脉冲族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51.shtm8月18日,《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的新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探测并解析了一批脉冲星B2111+46磁层中零星雨滴般的微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辐射新形态——矮脉冲族群

   北京时间8月18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的新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探测并解析了一批脉冲星B2111+46磁层中零星雨滴般的微弱矮脉冲辐射,这种矮脉冲辐射族群是国际上其他射电望远镜难以观测的脉冲星辐射新形态,揭示了脉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辐射新形态——矮脉冲族群

8月18日,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的新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探测并解析了一批脉冲星B2111+46磁层中零星雨滴般的微弱矮脉冲辐射,这种矮脉冲辐射族群是国际上其他射电望远镜难以观测的脉冲星辐射新形态,揭示了脉冲星辐射濒临熄灭时

FAST发现毫秒脉冲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之上的星空。FAST摄影团队提供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反射面上的测量靶标。FAST摄影团队提供

FAST发现毫秒脉冲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之上的星空。FAST摄影团队提供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反射面上的测量靶标。FAST摄影团队提供  

观天巨眼FAST让中国射电天文领先世界二十年

紧闭的电动门,挡住了去路,“正在观测”的警示牌格外醒目。这是贵州平塘大窝凼——“中国天眼”所在地。 谁能想到,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今,大山环抱之下,一个“观天巨眼”静卧在大窝凼里,仰望苍穹,以“一眼千年”的神技独步世界。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