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AI加持动物行为识别,成都生物所亮“新招”

小鼠行为分类系统。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供图 小鼠、大鼠、猴子等模式动物的行为识别,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普通视频技术研究动物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容易受到实验场所的光照条件和拍摄角度的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仿生项目的科研人员基于受抑全反射原理,设计了一个小鼠行为分类系统,通过小鼠的“脚印”来识别其行为,从而进行相关研究。多次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足部接触特征在行为识别方面比普通视频特征更有效。 密闭“黑箱” 形成无干扰的监测环境 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唐业忠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个外表简易却暗含巧思的行为分类系统。外形上看,其为正方体或不规则的立方体框架,可灵活组合。顶部均嵌有透明的触屏板,底部则设有红外线摄像机。 唐业忠介绍,顶部四周框架的槽内“藏”有红外灯条(波长>950nm),红外光从侧面注入在行为场的透明下界面。根据受抑全反射原理,小鼠脚掌或脚趾......阅读全文

VISIR动物行为观测分析系统在动物行为研究的应用

        VISIR是由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动物行为研究系统,具备视频跟踪、行为分析、温度测量成像等多重功能。系统基于可见光(VIS)与长波红外热成像技术(IR),由可见光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动物行为分析软件、动物活动室/池等组成。通过可见光数码摄像头及长波红外热成像录制数码

动物行为轨迹分析平台

1. 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 MWM)Morris水迷宫实验是一种强迫实验动物(大鼠、小鼠)游泳,学习寻找隐藏在水中平台的一种实验,Morris水迷宫主要用于测试实验动物对空间位置感和方向感(空间定位)的学习记忆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学习记忆、老年痴呆、海马/外海马研究

动物行为实验方法

行为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的变化(如转基因,基因敲除或下调等)最终表现为与基因相关的行为变化;环境的变化(如声、光、电的刺激和药物的处理)不仅其本身可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而且可通过对相关基因的影响而改变动物的行为。学习和记忆更是这种相关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形式。学习是一个获得

迷宫与动物行为研究(二)

2.2.2 记忆容量在动物解决放射迷宫问题时,它们能够记住多少信息也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Olton(1978)认为在8臂迷宫中,动物必须记住7个位置才能完成的很好,但这可能不是大鼠记忆容量的极限。Olton,Collison,和Werz(1977)采用17臂迷宫,发现即使有这么多臂,大鼠的成绩也仍

迷宫与动物行为研究(一)

在动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迷宫是很常用的一种仪器。文章介绍了迷宫的发展历史、类型以及应用的研究领域,并讨论了未来迷宫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迷宫在实验动物心理学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迷宫已经成为心理学家测试动物能力时常用的仪器(啮齿类,猫,狗,以及灵长

《Cell》:共生细菌诱导动物行为

  哈佛医学院生化和分子药理学教授Jon Clardy团队在《Cell》(8月31日)上发表文章,声称找到了一种细菌促使S. rosetta产生了性行为。   动物都是单鞭毛生物   1987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Cavalier-Smith提出,真核生物可以根据鞭毛数量分类。例如,植物的

动物行为学实验介绍(一)

行为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的变化(如转基因,基因敲除或下调等)最终表现为与基因相关的行为变化;环境的变化(如声、光、电的刺激和药物的处理)不仅其本身可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而且可通过对相关基因的影响而改变动物的行为。学习和记忆更是这种相关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形式。学习是一个获得

动物行为学实验介绍(二)

学习记忆研究是当今生物医学界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这方面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的或经改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例如: 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  MWM)实验是一种强迫实验动物(大鼠、小鼠)游泳,学习寻找隐藏在水中平台的一种实验

动物行为观察分析(Observer)系统(图)

1、【仪器名称】:动物行为观察分析(Observer)系统。2、【仪器型号】:荷兰NOLDUS公司Observer系统。3、【生产厂家】:荷兰NOLDUS公司。4、【检测适用范围 】:荷兰NOLDUS公司Observer系统是研究动物行为过程的标准工具,可用来记录分析动物的各种活动,例如:吃、喝、睡

动物的行为策略帮你暗中视物

  哺乳动物如何感知昼夜间光的变化?  芬兰阿尔托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在夜间进行实验发现,与白天进行的实验相比,老鼠在漆黑的环境中更容易找到微弱的光线。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这种效应与眼睛本身的任何变化几乎没有关系,而是由老鼠在黑暗中寻找光线及其大脑在夜晚和白天处理信号的方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