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封面:普林斯顿大学开发新型软机器人

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创造性地发明了“气泡铸造”法,这是一种使用花式“气球”制造软机器人的新方法,这些花式气球在充气时会以可预测的方式改变形状。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设计和创造可抓握的“手”、能拍打的“鱼尾”和能抓回球的细长线圈。 在某一天,它们会被用来采摘农产品、在传送带上小心地抓取物品,或为人类提供个人护理。它们也可能被用于医疗,例如可穿戴康复套装、帮助心脏跳动的植入式设备等。相关研究近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标题为“Bubble casting soft robotics”(气泡铸造软体机器人)。传统的刚性机器人有多种用途,例如制造汽车。不过,“它们天生不适合与柔软的东西互动,比如人类或西红柿。”论文通讯作者Pierre-Thomas Brun说。软体机器人可以使用低复杂度、类似肌肉的软执行器来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轻柔抓握、爬行或游泳,其柔软与仿生运动的独特组合使其在一些刚性机器无法实现的应......阅读全文

《自然》杂志系列新期刊《自然—植物》上线

《自然—植物》首期封面  《自然》学术期刊系列于近日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这是参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的跨学科模式而推出的首个专注于植物学各领域优秀研究成果的期刊。  Nature Plants这个平台主

《自然》系列发布三本新期刊

   《自然》系列期刊又增添三个新成员: 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综述-材料》》)。  能源供给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关键的核心问题:何处获取能源?如何使用能源

《自然》剖析PLoS期刊经营之道

更“高级”出版模式随之而来,开放获取能否生存 《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期刊是“开放获取”出版运动的典范,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高级”的科学出版模式——依靠低质量论文的大批、廉价出版来资助和“养活”少数的高质量旗舰期刊。  从2002年启动以来,PLoS已经依靠1730万美元的慈善基金免于财

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将问世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自然出版集团今天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出版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计算材料学》),这将是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  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出席签约仪式,他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自然合作期刊”在中国的首个合作伙伴。协议

人都不爱“出远门”,被自然期刊刊登

人们不爱“出远门”,这可能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事实。 5月26日,《自然》发表的一项分析显示,人们在城市内和城市间的出行频率和移动距离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普遍模式。该研究证实了认为人们不太会“出远门”的直观想法。预测人们如何在当前城市以及全球范围内移动对于许多研究领域都很重要,比如城市规划和大流行建

自然科研新增三大开放获取期刊

   9月6日,自然科研进一步扩大开放获取期刊阵容,新增三个跨学科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即《通讯—生物学》《通讯—化学》《通讯—物理学》。它们仅以在线形式出版,发表原作者署名知识共享协议(CC-BY)下的开放获取内容。  “我们希望新的‘通讯’系列也能像《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那样获得成功。” 自

自然出版集团将在旗下所有期刊推行“新政”

图片来源:《科学》杂志官网  今日视点  一旦你把论文提交到期刊编辑部,那么,让审稿人知道是谁写的这篇论文,到底有多重要?  此前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研究者更愿意匿名,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对论文的评价更公正。然而,由自然出版集团(NPG)发起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八分之一的作者选择让审稿人见到匿名论文。 

《自然》新推出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

  据《自然》网站消息,《自然》近日新推出了一本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接受来自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在内的所有自然科学领域的投稿。  据悉,《科学报告》将采取在线发表的形式,实行开放获取(Open Access)

《自然—可持续发展》期刊首发式在京举行

   1月14日下午,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旗下《自然》新子刊《自然—可持续发展》在京举行发布仪式。此次期刊首发式由《自然—可持续发展》编辑部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举办。来自中英两国近200人参加首发式及交流互动。  自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发布以来,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词汇就被

迈向开源: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将完全开放获取

  9月23日,自然出版集团(NPG)宣布旗下的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成为首个冠名“自然”品牌的纯开放获取刊物。从2014年10月20日起,《自然通讯》将只接受开放获取类型的投稿。  开放获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