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等利用星震学探测白矮星内部化学轮廓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团组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付建宁合作,在恒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碳/氧白矮星内核的化学组成轮廓对其脉动周期的影响。研究利用星震学方法,探测一颗DA型脉动白矮星HS 0507+0434B内核的碳/氧元素轮廓。 HS 0507+0434B是一颗有较好观测数据的脉动白矮星,此前有学者对其进行星震学分析。然而,前期研究仅限于该白矮星的基本参数(恒星质量、有效温度、氢/氦壳层质量、表面重力加速度等)测定,获得了准确而可靠的恒星参数,但缺乏关于其内部结构的深入探测,且在前期的模型中存在个别理论计算的脉动周期与观测值偏差较大的情况,未能得到较好的解释。 科研人员对白矮星模型分析发现,碳/氧白矮星内核的化学轮廓对不同脉动模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能够传播到白矮星内核区域的脉动模式,碳/氧核化学轮廓的细微变化能够显著改变这些模式的周期;而对于传播区域被限制在氢/氦壳层内的脉动模式(即“囚禁模”)几乎没有影响。前期......阅读全文

云南天文台等利用星震学探测白矮星内部化学轮廓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团组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付建宁合作,在恒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碳/氧白矮星内核的化学组成轮廓对其脉动周期的影响。研究利用星震学方法,探测一颗DA型脉动白矮星HS 0507+0434B内核的碳/氧元素轮廓。  HS 0507+0434B是一颗有较好观测数据的脉动白矮星

云南天文台等利用星震学探测白矮星内部化学轮廓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团组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付建宁合作,在恒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碳/氧白矮星内核的化学组成轮廓对其脉动周期的影响。研究利用星震学方法,探测一颗DA型脉动白矮星HS 0507+0434B内核的碳/氧元素轮廓。  HS 0507+0434B是一颗有较好观测数据的脉动白矮星,此

星震学探测恒星内部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利用一颗约3倍太阳质量的主序星KIC 10526294的星震学数据,探测了恒星对流超射和内部化学丰度结构,意味着我国天文工作者在星震学探测恒星内部结构方面获得重要进展,为恒星对流和湍流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星震学是当前恒

山西大学在星震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山西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讲师牛家树及其合作者太原师范学院物理系讲师薛会芳共同在国际天文学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以快报形式发表了题为“A Rapidly Evolving High-amplitude δ Scuti Star Crossing the H

云南天文台在白矮星p模式震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苏杰和李焱研究员合作,利用星震学方法对一颗可能存在p模式震动的极小质量白矮星(extremely low-mass white dwarf)进行了研究,不但实现了对白矮星内部元素丰度轮廓的探测,而且对p模式震动的实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研究成果以题为 “As

国家天文台利用星震学数据研究银河系薄盘年龄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基于LAMOST和Kepler的数据,利用精确的红巨星星震学年龄研究了银河系薄盘的形成时间问题,发现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薄盘星年龄约为95亿年,这为阐释银河系薄盘的早期形成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天文学家普

研究解释了一类特殊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形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27.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刘栋栋副研究员和王博研究员利用吸积致塌缩型超新星解释了一类特殊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形成。这一题为“Evolving ONe WD+He WD system

云南天文台主序前盾牌座delta型变星星震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科研人员在主序前演化阶段盾牌座delta型脉动变星星震学领域获得新进展,首次用星震学方法精确给出了该类变星的演化状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盾牌座delta型变星在赫罗图上处

科学家探测到迄今已知最微小“星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908.shtm

科学家探测到迄今已知最微小“星震”

西班牙天文研究所(IA)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利用星震学技术,对橙矮星印第安ε开展研究,探测到迄今已知最微小的“星震”。这种恒星振荡有助科学家了解恒星内部的情况,正如地震能揭示地球内部奥秘一样。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橙矮星(也称K矮星)印第安ε距地球11.9光年,直径为

云南天文台在极端水平分支恒星的对流超射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团组博士李志和研究员李焱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k-omega模型处理恒星内部的对流超射,使极端水平分支恒星的对流区质量与星震学分析的结果相近,并发现氦燃烧阶段后期的喘息脉动(core b

云南天文台在吸积白矮星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崔英朕与孟祥存研究员在吸积白矮星领域获得新的进展。他们发现白矮星吸积的物质能有效阻止白矮星表面光学厚星风的发生,这可能改变人们对Ia型超新星前身星单简并星模型的认识。国际科学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近日以“The viability of

研究发现对宇宙“标准烛光”前身星认知

8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近期发现,白矮星吸积的物质能有效阻止白矮星表面光学厚星风的发生,这可能改变人们对Ia型超新星前身星单简并星模型的认识。著名国际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Ia型超新星被公认为宇宙“标准烛光”。20世纪90年代,人们利用它测距发现宇宙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利用星震学探测恒星内部结构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60.shtm

中英团队揭示超新星前世今生

  日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博研究员、韩占文院士及英国牛津大学菲利普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  研究发现,Ia型超新星单简并星模型存在一个临界吸积率,由于该临界吸积率的存在,以前人们由单简并星模型得到的Ia型超新星诞生率被高估,此项研究增加了形成中子

李震东获2009年度陈学俊奖

  近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在本年度的全国多相流学术年会上宣布,中科院力学所李震东获2009年度“奖”。   “陈学俊奖”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设立,用来奖励在多相流热物理领域有创新贡献的青年人才,以促进我国多相流热物理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云南天文台发现Ia型超新星前身星候选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42.shtm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采用新方法,系统探究了伴星为渐近巨星支恒星的共生星通道,并在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领域取得新进展。国际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发表了

漳州震东滤芯--震东过滤器滤芯

【1】国产品牌滤芯均为我司生产的替代原厂品牌滤芯,其过滤滤材采用德国原装进口HV公司产品,注册商标为“佳洁”牌。本公司涉及的其它品牌均无品牌意义,只是作为产品型号参照和客户选型对照使用。进口滤芯和过滤器为原装进口,有防伪标志。我司长期为国内各大企业贴牌生产各种款式的压缩空气精密过滤器滤芯。欢迎来电咨

哈勃观测到白矮星每秒千吨速度吞噬行星

英国华威大学的科学家在白矮星周围发现了行星碎片,与地球物质极为相似。在遥远的未来,我们的地球也可能遭受被太阳变成的白矮星吞噬的命运 借助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发现4颗白矮星周围的尘云中最常见的元素是氧、镁、铁和硅。这4种元素在地球中的比重达到93%左右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国外

云南天文台发现B型亚矮星可能是Ia型超新星的残留伴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孟祥存和博士李蛟在Ia型超新星(SNe Ia)前身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研究发现B型亚矮星可能是一些超新星遗迹中的残留伴星。这一研究为在超新星遗迹中搜寻SNe Ia的残留伴星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该成果发表在2019年2月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

自由落体普适性通过迄今最严格测试

所有物体,不论其自身重力如何,在外部引力场中下坠时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这一原理通过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测试。根据英国《自然》杂志4日发表的一项物理学研究,欧洲科学家通过分析中子星—白矮星—白矮星三星系统,验证了等效原理,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关键预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持。 等效原理是引力的最基

云南天文台双白矮星星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博士李振威等利用最新得到的物质交换稳定性判据,并结合双星星族演化模型,探索了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的物理性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  白矮星是宇宙中一种古老的化石,对研究恒星演化

酶标仪震板功能

  酶标仪的震板功能是指酶标仪在对ELISA板孔进行比色测定前对其进行振荡混匀,使板孔内颜色均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酶标仪均有震板功能,所不同的是震板方式,有的可按上下、左右或旋转等方式及振荡幅度等任意调节;有的则较为固定。使用有震板功能的酶标仪,在进行ELISA测定显色反应完成加入终止剂后,可不必振

星毛委陵菜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星毛委陵菜是温带、暖温带草原性的旱生、中旱生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地带。生长在不接受地下水影响的高原、丘陵或山坡地,土壤为淡栗钙土、栗钙土、暗栗钙土或黑垆土、浅黑垆土、山地栗钙土等,质地可自壤质、沙壤质、沙质到砾石质,能忍耐较强石质化生境,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石生性。在内蒙古

200光年外白矮星发现生命组分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项天文学最新发现:20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中包含有生命基本组成成分。该研究意味着地球生命起源方式也会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出现,并第一次在其他星系发现了与我们柯伊柏带天体相似“成员”的存在证据。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提供地球生命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太空中,并且通

高能所在Ia型超新星爆发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4月26日,美国钱德拉(Chandra)X射线天文台科学中心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现超新星起源的新证据”(NASA"s Chandra Finds New Evidence on Origin of Supernovas)为题发布新闻,报道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精确计算LAMOST巡天巨星的表面重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等人使用LAMOST和Kepler共同观测的约1500颗有精确星震学(Asteroseismology)表面重力的红巨星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LAMOST DR2的40万颗红巨星的表面重力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新的表面重力的计算误差降到了0.1de

云南天文台慢脉动B型星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吴涛、李焱等通过模型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慢脉动B型星(SPB星)星震学诊断图,并对空间望远镜CoRoT观测的SPB星HD 50230进行了详细的星震学分析。8月14日,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了

关于地贝卡星的药动学介绍

  该品肌注后血药浓度较庆大霉素高,正常人肌注该品100mg后1h、2h、4h和6h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6.8mg/L、9.3mg/L、68mg/L和2.9mg/L,而肌注庆大霉素80mg后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分别为8mg/L、3.9mg/L、2.3mg/L和1.3mg/L。该品在正常人中的血清半减期为1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围绕第谷超新星遗迹的巨大空腔

  Type Ia型超新星被用作宇宙的“标准烛光”。基于Ia型超新星的观测,天文学家揭示了宇宙的加速膨胀。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一直没有获得观测上的证认。目前国际上有两类主流的前身星理论模型:(1)单简并模型——白矮星吸积周围伴星(主序星或红巨星)的物质,达到Chandrasekhar质量上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