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Angew:零维锑基杂化材料可实现高效电致发光

自主发光的OLED技术在平板显示和照明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商用的发光材料大都含有Ir、Pt或Au等贵金属,这大大的提升了其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基于钙钛矿的LED发展迅猛且有着发光光谱窄、色纯度高、色域广等优点。然而,稳定性与Pb的毒性是其走向商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降低钙钛矿的维度如生成2D、1D甚至是0D的结构时仍表现出优异的光物理性能,且构筑单元不局限于有毒的铅,同时由于高熔点的有机阳离子的引入将大大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 在低维非铅杂化材料中,0D锑基杂化材料作为一类新兴的发光材料体系,它们具有独特的“主-客”体结构。它的发光主要源于自陷激子(Self-trapped excitons, STEs)复合,其通常呈现出宽带发射,且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因其多样的拓扑结构,可调的发光波长及较高的稳定性而被广泛研究。锑基杂化材料在下转换LED、闪烁体、探测器等光电器件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但......阅读全文

Angew:零维锑基杂化材料可实现高效电致发光

  自主发光的OLED技术在平板显示和照明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商用的发光材料大都含有Ir、Pt或Au等贵金属,这大大的提升了其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基于钙钛矿的LED发展迅猛且有着发光光谱窄、色纯度高、色域广等优点。然而,稳定性与Pb的毒性是其走向商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

光子材料可实现超快的光基计算

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光子材料,这些材料有朝一日可能被用来实现超快、低功率的光基计算。这种独特的材料被称为拓扑绝缘体,类似于被翻转过来的电线,绝缘体在里面,而电流沿着外部流动。为了避免今天越来越小的电路所遇到的过热问题,拓扑绝缘体可以被纳入电路设计中,以便在不产生热量的情况下将更多的处

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洪杰、武志坚、张思远、苏锵为主要完成人的“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Angew. Chem封面:金属电池中构建原位有机/无机杂化SEI膜

  康奈尔大学Lynden A. Archer(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利用SiCl4交联化学法在金属负极上原位合成稳定SEI膜。这种混合态的SEI膜由Si连接的OOCOR分子组成,可以装载LiCl盐,表现出很高的电荷传输动力学特性,同时,相较自发形成类似物来说,交换电流密度要高5倍。经过电化学分析及光

物构所异金属氧卤簇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研究获进展

    新颖的稀土-锑-氧氯异金属簇及其无机-有机杂化拓展结构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由于兼具无机组分的性能优势和有机材料的结构特点而受到重视。以高核金属簇为次级构筑单元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与单金属离子结点基材料相比,因其无机构筑基元有利于引入块体材料的物理性质而更具魅力;另一方面,低

这种结构化材料终于实现了材料的可电化学重构!

  结构化材料因为能够展现出负折射率等奇异性质而成为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其几何特性,这类材料能够响应机械力、磁场等外部刺激从而实现新型功能。然而这种转变极其不稳定,并且需要持续不断的外部刺激,否则,一旦外部刺激消失,材料就会恢复到原始构型。这种缺陷致使基于结构化材料的器件难以施展应用。

磷基光电功能材料团队 破解低成本有机电致发光器瓶颈

图为蓝光TADF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与主体激发态偶极矩之间的关系。 7月12日,黑龙江大学发布消息,该校许辉教授领导的磷基光电功能材料科研团队,首次破解低成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瓶颈。

福建物构所铅-碘基有机-无机杂化反铁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作为电子器件的最基本元件,储能和转换的电活性材料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具有双电滞回线特征的反铁电材料占据了主导地位。反铁电体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相邻离子联线上的偶极子呈反平行排列,宏观上自发极化强度为零的材料。不同于铁电体,反铁电体具有很高的储能能力,较高的储能密度和快速的放电速率。目

上海有机所在含氟杂芳基砜类试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含氟有机化合物在功能材料、医药、农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发展向有机分子中高效、高选择性地引入氟原子和含氟片段一直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胡金波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有机化学中独特氟原子取代效应(氟效应)的研究,并在基于含氟含硫试剂的选择性氟

新型自然和人工光合杂化系统实现太阳能全分解水制氢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李灿院士、宗旭研究员(青年千人计划)、王旺银等人在人工-自然耦合光合水分解系统的设计及构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Hot Paper”的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6, DO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