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讲述数字化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前世今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受邀发表焦点综述文章,阐明了发展数字化微型化学能源的重要性,系统总结了数字化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数字化微型电化学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并对数字化、可定制微型化学能源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进行了详细展望。该焦点综述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上。 随着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人类将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未来,人们可能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状况,借助先进的植入微电子器件精准治疗疾病,利用多节点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通过贴片式微型器件监测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等。面对各种智能应用的差异化需求,电子设备需要在尺寸、形状、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等诸多方面具有可设计性和定制性。同时,作为微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型储能器件也必须向全方位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能量、功率、尺寸、形状、各种功能特性的可定制和精确描述,以适应微电子系统的......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讲述数字化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前世今生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受邀发表焦点综述文章,阐明了发展数字化微型化学能源的重要性,系统总结了数字化微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数字化微型电化学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并对数字化、可定制微型化学能源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进行了详细展望。该焦点综述发表在ACS

大连化物所参与欧洲液流储能电池标准制定

  11月26日,欧洲液流储能电池标准会启动大会在德国柏林召开。20余家欧洲液流电池的研究机构、生产和应用及配套设备企业的代表,以及作为国际液流电池标准提案国的中国和美国两个非欧盟国家代表参加会议。国际电器工业协会(IEC)标准专家组专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筹)主任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柔性相变储能材料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DNL1903)研究员史全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合作,通过简单易行的合成策略,开发出一种柔性相变储能材料膜,并将其与柔性石墨烯膜相结合应用于可穿戴热管理器件。该相

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吴国涛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

大连化物所参与国内外液流储能电池标准制定工作

  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发展的强劲推动下,储能技术将逐渐进入市场化和产业化阶段。国内外有关机构已将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提上日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液流储能电池研究机构之一,被推荐为国家电工行业液流电池标委会(筹)主任委员单位,张华民研究员任主任;同时作为中国

大连化物所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突破万次充放电循环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储能电池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2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耐久性快速评价试验系统,自2007年7月6日开始运行以来,每天进行7次充放电循环。截至2011年6月4日已无故障运行1429天,累计运行时间超过34000小时,电池系统成功实现10,000次充/放电循环,

大连化物所等发表储氢材料研究进展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员何腾、研究员陈萍等受邀在《自然评论材料》(Nature Reviews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题为Hydrogen Carriers 的综述文章。   氢是洁净的能源载体,但氢的安全、高效存储是氢能大规模应用中的技术瓶颈,

大连化物所物理吸附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Li-CMP(0.5 wt% Li)和CMP在77K的氢吸附、脱附等温线   氢能源作为一种零污染、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洁净能源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储氢问题是氢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储氢研究包括化学储氢和物理储氢两个领域。物理吸附利用微孔材料物理吸附氢分子,因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无故障连续运行两年

经测试,电池模块能量转化效率未见任何衰减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课题组自主研发的2k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耐久性示范评价系统,自2007年7月6日开始示范运行以来,截至2009年7月5日已无故障连续运行2年,累计运行时间超过17500小时,实现充/放电循环4500次以上。经测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吴国涛研究员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氢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载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