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PAH的常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分离方法大多为梯度淋洗法。我国国家标准为甲醇和水的梯度淋洗,而国外的方法为乙腈和水的梯度淋洗。上述两种方法尽管能够实现多环芳烃的分离,但其缺点是分析时间长(国家标准为60min),并存在基线漂移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在PAH的富集方面进行了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液-液萃取的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超纯试剂,并且萃取液有时会出现乳化现象,既浪费试剂又容易导致误差。采用固相萃取流动相进行等梯度洗脱,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实现了试样中痕量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富集和分离效果好,分析时间短,无基线漂移,同时节省了试剂,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小于15min,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实现了试样中7种多环芳烃的痕量分析。7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ng/L)分别为:荧蒽1.17,苯并(a)蒽0.68,苯并(b)荧蒽1.02,苯并(k)......阅读全文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PAH的常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分离方法大多为梯度淋洗法。我国国家标准为甲醇和水的梯度淋洗,而国外的方法为乙腈和水的梯度淋洗。 上述两种方法尽管能够实现多环芳烃的分离,但其缺点是分析时间长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介绍

多环芳烃化合物(PAH)的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色质联用分析方法、二阶激光质谱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等。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介绍--色质联用分析方法

参照美国EPA525.1方法,C18-固相萃取膜萃取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利用GC/MS法鉴定多环芳烃(PAH),使用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样绘制标准曲线,以内标法对PAH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本方法研究某水样中的7种多环芳烃的含量,PAH的平均回收率为94.0%~97.7%,检测限为0.001g/L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介绍--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新型分析技术。免疫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作为相对独立的检测方法,即基于竞争结合分析原理的免疫测定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固相免疫传感器等方法。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酶联免疫法(E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介绍--气相色谱法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加入自制的新化合物端羟基冠醚,成功地涂制了固相微萃取涂层,用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评价了涂层的基本性能,并对实际水样中的多环芳烃采用GC方法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1~10μg/L,检出限在0.001~0.03μg/L,8种多环芳烃化合物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0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介绍--二阶激光质谱法

采用二阶激光质谱仪(two-steplasermassspectrometry,L2MS)测定PAH。 采用自制的L2MS系统进行测定,用多模式的CO2激光仪(Alltec853MS,Lübeck,德国。λ=10.6μm,,0.6J/cm2,107.5ns)与样品表面形成45℃的倾角进行消融。

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液相色谱法

多环芳烃(PAHs)存在于工业和民用燃烧器、自动化排烟、烟草烟雾中,因有机燃料未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它还存在于矿物燃料、柴油燃料渗漏、杂酚油倾倒和供水管线的沥青、煤焦油的衬层中。多环芳烃的结构如下:多环芳烃是可引起癌症的有毒物质,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监测对象。多环芳烃可用反相键合相柱进行分离,图6-4-

多环芳烃检测

方案优势       自欧盟RoHS指令实施以来,天瑞仪器在分析仪器行业中一直保持技术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很多企业提供了实现绿色生产的解决方案。根据PAHs指令的要求,天瑞仪器研发的气相(GC)、液相(LC)色谱系统,完全能达到这些物质检测要求。        

什么多环芳烃?多环芳烃的危害?

多环芳烃化合物(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以下简称PAH)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不完全燃烧和地球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致癌物质,由于这些化合物的致癌和致畸性,对PAH痕量分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检测--土壤中多环芳烃类分析方法介绍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土壤、沉积物和固体废弃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仪器检出限为1.0μg/kg。 二、方法原理 土壤样品经处理后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提取,凝胶渗透净化仪(GPC)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样品中多环芳烃类进行分析,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分析,采用特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