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丙酮酸激酶测定介绍

(1)原理:在二磷酸腺昔(ADP)存在的条件下丙酮酸激酶(PK),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转化成丙酮酸,在辅酶Ⅰ还原型(NADH)存在情况下,丙酮酸被LDH转化为乳酸。若标记荧光于NADH上,此时有荧光的NADH变为无荧光的NAD. 参考值:正常荧光在20min内消失。l5.0±1.99IU/gHb(37℃)(ICSH推荐Blume法) (2)临床意义:PK严重缺乏者荧光60min不消失;PK中等缺乏者荧光25~60min消失。纯合子PK值在正常活性到25%以下,杂合子为正常25%~50%.......阅读全文

丙酮酸激酶测定介绍

  (1)原理:在二磷酸腺昔(ADP)存在的条件下丙酮酸激酶(PK),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转化成丙酮酸,在辅酶Ⅰ还原型(NADH)存在情况下,丙酮酸被LDH转化为乳酸。若标记荧光于NADH上,此时有荧光的NADH变为无荧光的NAD.  参考值:正常荧光在20min内消失。l5.0±1.99I

丙酮酸激酶测定介绍

丙酮酸激酶测定:包括荧光斑点试验和PK活性检测。 (1)原理:在二磷酸腺昔(ADP)存在的条件下丙酮酸激酶(PK),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转化成丙酮酸,在辅酶Ⅰ还原型(NADH)存在情况下,丙酮酸被LDH转化为乳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若标记荧光于NADH上,此时有荧光的NADH变为无

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测定原理】PK 活性测定的原理基本同PK 荧光斑点试验,主要不同的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结果。在10 分钟内、波长340nm 下,测定孵育液中NADH 吸光度的变化,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NADH 减少的量来计算PK 的活性。由于PK 是一种变构酶,在低浓度磷酸烯醇丙酮酸(PEP)时,PK

丙酮酸激酶的测定实验

基本方案             实验方法原理 PK,ATP:丙酮酸磷酸转移酶。 有其他激酶的伴随,这个反应的直接实验: 例如

丙酮酸激酶的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PK,ATP:丙酮酸磷酸转移酶。 有其他激酶的伴随,这个反应的直接实验: 例如,可以应用 P32 标记。由分光光度测定出,这个反应与 LDH 反应偶联,继续 NADH 的氧化反应: 实验材料 酶样品 试剂、试剂盒 三乙醇胺-HCl

丙酮酸激酶测定的原理

原理: 在二磷酸腺苷(ADP)存在的条件下丙酮酸激酶(PK)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转化成丙酮酸,在辅酶Ⅰ还原型(NADH)存在情况下,丙酮酸被LDH转化为乳酸,若标记荧光于NADH上,此时有荧光的NADH变为无荧光的NAD。

丙酮酸激酶的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PK,ATP:丙酮酸磷酸转移酶。有其他激酶的伴随,这个反应的直接实验:例如,可以应用 P32 标记。由分光光度测定出,这个反应与 LDH 反应偶联,继续 NADH 的氧化反应:实验材料 酶样品试剂、试剂盒 三乙醇胺-HCl KOHKClMgCl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NADHLDH仪器

丙酮酸激酶测定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h PK活性开始升高,22~24h PK活性达高峰(为对照值3倍),第2天达峰值(为对照值的4倍);48~72h后逐渐恢复正常。血清PK活性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此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PK活性开始升高和恢复正常均较早,因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延展或再梗死的诊断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测定的原理

  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荧光斑点试验荧光在20分钟以内消失,其酶活性在正常范围内;荧光反应液点荧光在30分钟以上消失者应考虑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并需进一步用酶定量测定法检测其酶活性以确诊。

丙酮酸激酶测定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丙酮酸激酶测定:包括荧光斑点试验和PK活性检测。 原理:在二磷酸腺苷(ADP)存在的条件下丙酮酸激酶(PK)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转化成丙酮酸,在辅酶Ⅰ还原型(NADH)存在情况下,丙酮酸被LDH转化为乳酸,若标记荧光于NADH上,此时有荧光的NADH变为无荧光的NAD。 参考值:正常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