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食品检测技术食品中汞的快速检验方法

微波消化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1)原理 样品经酸加热消化后,在酸性介质中,样品溶液中的汞与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NaBH4)反应在氢化物发生系统中生成原子态汞蒸气:KBH4+3H2O+H+=H3BO3+K++8H(新生态氢)8H+Hg2+=Hg↑+3H2↑+2H+ 过量氢气和汞蒸气与载气(氩气)混合进入原子化器,氢气和氩气在特制点火装置的作用下形成氩氢火焰,使待测元素原子化。汞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通过聚焦,激发氩氢焰中汞原子,基态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由高能态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汞的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试剂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用酸均为优级纯酸,其他试剂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优级纯硝酸,30%过氧化氢,5%盐酸,0.5%氢氧化钾,0.2%硼氢化钾溶液(用0.5%氢氧化钾溶解定容,临用时现......阅读全文

食品检测技术--食品中汞的快速检验方法

微波消化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1)原理  样品经酸加热消化后,在酸性介质中,样品溶液中的汞与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NaBH4)反应在氢化物发生系统中生成原子态汞蒸气:KBH4+3H2O+H+=H3BO3+K++8H(新生态氢)8H+Hg2+=Hg↑+3H2↑+2H+   过量氢气和汞蒸气与载气(氩气)混

食品检测技术--食品中镉的快速检验

  微波消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理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28.8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 分析过程中全部用水均使用去离子水,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均为优级纯以上优级纯硝酸和0.5mol

食品检测技术--食品中砷的快速检验

  食品中砷的快速检验  方法:微波消化-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1)原理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样品溶液中的砷与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NaBH4)反应在氢化物发生系统中生成砷化氢:  KBH4+3H2O+H+=H3BO3+K++8H(新生态氢)  8H+2As3+=2asH3↑+H2↑  

食品检测技术--食品中铅的快速检验

  微波消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理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 分析过程中全部用水均使用去离子水,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均为优级纯以上。优级纯硝酸和0.5m

食品的快速检验检测技术

  摘要: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引言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

食品中砷和汞的快速测定

砷和汞的检验,一般采取经典的“雷因须氏法”为基本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时,表示样品中可能含有砷或汞,现场监测时可作基本定论并采取相应措施,条件许可或中毒物定性时可再分别加以确证。1、基本定性实验1.1实验用器材微型分体水浴锅中的电热板,三角烧瓶,(也可以用酒精灯、支架和蒸发皿),铜片,盐酸(优级纯),

食品中砷和汞的快速测定

  砷和汞的检验,一般采取经典的“雷因须氏法”为基本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时,表示样品中可能含有砷或汞,现场监测时可作基本定论并采取相应措施,条件许可或中毒物定性时可再分别加以确证。   1、基本定性实验   1.1实验用器材   微型分体水浴锅中的电热板,三角烧瓶,(也可以用酒精灯、支架和蒸发

食品的快速检测技术

1.简述快速检测定义?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2.食品加工中危害分为哪三个方面⑴生物性危害: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虫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且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了社会广大消费者前所未有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的健康,为快速及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实现食品安全控制,快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检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是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举足轻重影响。现金,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却暴露出诸多问题。快速检测技术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其不仅能够在新社会背景下形成有效地检测体制,还能对一些具有潜在安全性隐患的食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定位,所以在食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