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周光召:连夜送上原子弹爆炸前的“定心丸”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预定时间已不足24小时。 此时,一封来自罗布泊试验厂的急电对原子弹的设计提出了疑虑。上级希望负责核武器理论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个认真的估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们紧张运算了整整一个夜晚,次日上午,将一份联合签名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报告认为,经计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除了一些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弹的引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这份报告可谓原子弹爆炸前的一粒“定心丸”。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10月16日15时起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0月16日下午,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跨入有核国家行列。 杨振宁曾说:“光召兄的回来,使得中国1964年爆第一颗原子弹(比预想中)早了一两年。” 1957年,周光召赴苏联杜布纳联合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粒子物理研究,成果丰硕,很快成长为该所最杰......阅读全文

周光召: 连夜送上原子弹爆炸前的“定心丸”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预定时间已不足24小时。  此时,一封来自罗布泊试验厂的急电对原子弹的设计提出了疑虑。上级希望负责核武器理论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个认真的估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们紧张运算了整整一个夜晚,次日上午,将一

饶毅博文:智识分子周光召

  学者是否好,不看外行的毁誉,而在业内的口碑;  伯乐是否好,不看选马的数量,而在他们的影响;  领导是否好,不看在位的权势,而在退后的声誉。  写批评文章容易。但是,颂扬做过领导的人,容易怕受误解而胆怯。本文是八年前写了几段停笔搁笔,到写的对象已多年不任领导职位的现在方完稿。

葛能全:原子弹与脊梁

   【葛能全,1963年毕业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76年起任钱三强秘书,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学部联合办公室常务副主任。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2000年退休。】  在“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史知识竞赛第二场报告会上,葛能全首先回顾了中国实现“原子梦”的艰难历程。  1946年,国民

周光召基金会奖、求是杰出青年奖揭晓

  在今天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第九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第十九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揭晓。  据悉,第九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本年度决定授予中国科技大学杜江峰教授“基础科学奖”,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三文研究员“基础科学奖”,授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范国滨、张卫研究员及其团队“技术创新奖”。 

核电站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铀矿石(放大1万倍)“啤酒烧不着”  虽然核弹和核反应堆都是以铀为原料,但两者对纯度的要求完全不同。生产核弹时,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去除杂质铀―238,要求铀―235的纯度在90%以上,而反应堆中核燃料一般只需要纯度5%以下的铀。正如烈度白酒可以点燃,啤酒却不能点燃的道理一样,反应堆即使失控,也不会像

周光召:我特别忧虑的是急于求成的浮躁状态

  “我现在特别忧虑的就是社会上急于求成的浮躁状态。有的弄虚作假,有的为追求论文数量而不管质量、效果,结果就是只跟着别人走。”9月16日,在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上,顾问组荣誉组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发出感慨:“我们科研跟踪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国际上出了新成果,我们半年或一

“原子弹之母”迈特纳:德国的居里夫人

   “核裂变”这个词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已经是理所当然,但最初被认识却是件了不得的事情。莉泽·迈特纳将自己关于“裂变”的相关结果告诉尼尔斯·玻尔后,玻尔的反应是:“啊,我们真蠢!”  莉泽·迈特纳是一名原子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她被爱因斯坦称为“德国的居里夫人”,赴美国客席讲课时被誉为“原子弹之母”。

追记杨承宗: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

杨承宗1978年,杨承宗和中国科大少年班学生在一起。一九七八年,杨承宗先生(右一)与严济慈、马大猷、吴文俊在一起  ●他的同事、学生有的当选院士,有的成为两弹元勋。论学识、论贡献、论资历,杨承宗都超越了院士的标准,但他既不是院士,也没有佩戴上共和国的勋章。对于荣誉得失,他的心总是平静

包信和获“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

  5月23日,第八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广州举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因在催化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获得“基础科学奖”。   包信和院士多年来一直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创制和新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开发为目标,由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所提出的“

包信和获“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

  5月23日,第八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广州举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因在催化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获得“基础科学奖”。  包信和院士多年来一直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创制和新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开发为目标,由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所提出的“限域催